夏彥朋,方志曉,張 華,冷旻衠
(航空工業洪都,江西 南昌,330024)
為改善飛行器大迎角、超音速飛行時的機動控制能力,全動舵面成為先進飛行器的主要控制舵面,用以提高舵面操縱氣動效率,如鴨翼、全動平尾、全動垂尾等。在三代機中,F-16、Su-27系列飛機采用全動平尾,歐洲EF-2000“臺風”戰機、殲10等型號采用鴨翼,四代機中,F-22及Su-57等型號采用全動垂尾及全動平尾。本文整理出了國內外主流戰機的全動舵面結構,并分別對其傳力路徑進行分析,為全動舵面的結構設計提供參考。
該戰機全動平尾有兩種結構,一種為單梁全高度蜂窩夾芯結構;一種為波紋板梁式結構。
圖1是F-16飛機全高度蜂窩夾芯結構示意圖。它由碳/環氧樹脂復合材料蒙皮、鈦合金轉軸梁、根肋、全高度蜂窩芯、玻璃鋼前后緣及不銹鋼包邊等組成。轉軸梁采用鈦合金整體鍛件機械加工而成,轉軸梁在根肋內側為一錐形管,自根肋開始變成“工”字梁。根肋分前后兩段,均由鈦合金制成,在膠接前焊接到轉軸梁上。全高度蜂窩芯材采用鋁制。上述零件膠接成全動平尾。
圖1 全高度蜂窩夾芯結構示意圖
該結構的傳力情況:彎矩基本由厚蒙皮傳遞,梁緣條傳遞較少;剪力由夾芯、肋腹板、梁腹板傳遞;扭矩由蒙皮及前尾緣組成的閉室傳遞。所有載荷經單軸傳遞到機身上。
圖2是F-16全動平尾波紋板梁式結構方案示意圖。它由碳/環氧樹脂復合材料蒙皮、鋁合金轉軸梁、根肋、波紋板梁/普通墻、蜂窩夾層結構前緣所組成。該結構方案是一種低成本設計方案,用鋁合金代替了鈦合金,用鋁波紋板代替了蜂窩芯,用鉚接代替膠接,這些措施都能大大降低成本并穩定產品制造質量,F-16后期生產的飛機,特別是出口型飛機大都采用這種結構。
圖2 波紋板多墻式結構方案示意圖
該結構的傳力情況:彎矩由厚蒙皮傳遞,剪力由肋腹板及梁墻腹板傳遞;扭矩由蒙皮及墻組成的閉室傳遞。彎矩及剪力經單軸傳遞到機身上,扭矩由搖臂提供的支反力來平衡,搖臂上的載荷經舵機傳遞至機身上。
圖3是某型機鴨翼單梁全高度蜂窩夾芯結構示意圖。它由上下蒙皮、盒式梁、轉軸梁、全高度蜂窩、前緣、根肋、后緣、翼尖等部分構成。
圖3 某型機鴨翼結構方案示意圖
該結構的傳力情況:彎矩基本由厚蒙皮傳遞,梁緣條傳遞較少;剪力由夾芯、肋腹板、梁腹板傳遞;扭矩由蒙皮、盒式梁及前尾緣組成的閉室傳遞。彎矩及剪力經單軸傳遞到機身上,扭矩由搖臂提供的支反力來平衡,搖臂上的載荷經舵機傳遞至機身上。
圖4是歐洲EF-2000“臺風”戰機鴨翼多墻式結構示意圖。它由上下蒙皮、墻、轉軸、根肋、前緣等部分構成。
圖4 歐洲EF-2000結構方案示意圖
該結構的傳力情況:彎矩基本由厚蒙皮傳遞,小部分由墻緣條傳遞;剪力由肋腹板及墻腹板傳遞;扭矩由蒙皮及墻組成的閉室傳遞。彎矩及剪力經單軸傳遞到機身上,扭矩由搖臂提供的支反力來平衡,搖臂上的載荷經舵機傳遞至機身上。根部為提高扭轉剛度,采用加強端肋。
圖5是Su-30MK飛機全動平尾結構示意圖。它由上下加筋壁板、雙梁、根部加強肋及普通肋等部分機械連接而成。
圖5 Su-30MK飛機局部圖
該結構的傳力情況:彎矩基本由加筋壁板傳遞,小部分由梁緣條傳遞;剪力由肋腹板及梁腹板傳遞;扭矩由根部雙梁、加強肋及壁板組成的扭力盒,以及梁與蒙皮組成的閉室傳遞。彎矩及剪力經單軸傳遞到機身上,扭矩由搖臂提供的支反力來平衡,搖臂上的載荷經舵機傳遞至機身上。
圖6、圖7為F-14“熊貓”戰機全動平尾的結構示意圖,主體上,其為多墻式結構。它由蒙皮、根部盒型件、加強肋、外段多墻式結構及前尾緣全高度蜂窩夾芯結構組成。
圖6 “熊貓”戰機全動平尾裝配示意圖
圖7 “熊貓”戰機全動平尾結構示意圖
該結構的傳力情況:彎矩基本由厚蒙皮傳遞,小部分由墻緣條傳遞;剪力由肋腹板及墻腹板傳遞;扭矩由根部加強扭力盒以及蒙皮、墻組成的閉室傳遞。彎矩及剪力經單軸傳遞到機身上,扭矩由搖臂提供的支反力來平衡,搖臂上的載荷經舵機傳遞至機身上。
圖8為F-35全機結構示意圖,其采用全動平尾,平尾結構形式為厚蒙皮多墻式結構。
圖8 F-35飛機全機結構示意圖
該結構的傳力情況:彎矩基本由厚蒙皮傳遞,小部分由墻緣條傳遞;剪力由肋腹板及墻腹板傳遞;扭矩由蒙皮、根部加強肋及墻組成的閉室傳遞。彎矩及剪力經單軸傳遞到機身上,扭矩由搖臂提供的支反力來平衡,搖臂上的載荷經舵機傳遞至機身上。
圖9為F-22飛機局部結構示意圖,圖中所示平尾由根部骨架式結構及外段單梁全高度蜂窩結構組成。根部載荷較大且翼型高度相對較大,采用骨架式結構,以增加平尾的扭轉剛度,將平尾上的彎矩、扭矩及剪力傳到轉軸上。平尾上的載荷經搖臂與轉軸傳至機身上。
圖9 F-22飛機局部結構示意圖
當前主流戰機采用的全動舵面結構形式有4種:
1)全金屬梁肋式結構,如Su-30MK;
2)單梁全高度蜂窩/波紋板結構,如F-16和某型機鴨翼;
3)多墻式結構,如EF-2000;
4)根部加強盒段設計,外段有全高度蜂窩結構,如F-22,也有外段多墻式結構,如F-14和F-35。
通過分析可以知道,全動舵面在結構設計時,為盡可能降低結構重量,追求高的結構效率,多數飛機采用了厚壁板+梁/墻式結構或厚蒙皮+全高度蜂窩夾芯結構,在翼型厚度允許范圍內對舵面的根部結構適當進行加強。一般而言,相對翼型厚度越小(約6%以下),采用全高度蜂窩夾層結構的結構效率相對較高。另一方面,翼型厚度增大時采用厚壁板+梁/墻式結構,其制造穩定性相對較高。
總之,在進行全動舵面設計時,應綜合評估結構重量、顫振特性、全壽命周期的成本、制造穩定性及制造效率等因素選擇全動舵面的結構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