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曉靜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樸實的歌詞,高亢的旋律,見證了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不屈不撓、英勇斗爭而取得勝利的光輝歷程,展現了中華兒女的鋼鐵意志和必勝信念,道出了歷史的必然和顛撲不破的真理: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百年風展紅旗如畫,百年崢嶸歲月如歌。在中國共產黨成立百年之際,要不斷高唱《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使之成為我們守護精神家園、激勵奮勇前進的磅礴力量。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表達了進步的社會思想。歌曲根植于中華大地,把使命與職責、忠誠與奉獻緊緊結合在一起。1943年,正是抗日戰爭最艱苦、最困難的時候。時年19歲的共產黨員曹火星深入解放區采風,創作了歌曲《沒有共產黨就沒有中國》,并迅速在解放區傳唱開來。新中國成立后,毛澤東認為,“沒有共產黨的時候,中國早就有了”,建議在“中國”二字前面加一個“新”字。一字之加,更準確地反映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革命、建立新中國的偉大歷程和歷史功績。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成立,給中國人民帶來了希望和光明。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沿著這條革命道路,經過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終于在1949年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歷史證明: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領導中國革命取得勝利。歌曲融注著黨領導下的偉大歷史變遷,彰顯著中華兒女面對時艱同心同德、面對機遇積極進取的團結奮進的民族精神。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體現了強大的文化魅力。只有扎根民族文化土壤,才能根深葉茂,才能不斷繁榮發展。這首歌曲正是秉承了這樣的本質特點,才歷久彌新。一是民族化的音樂語言。歌曲采用中國民間“宮商角徵羽”五音中的宮調式,深刻表達了明朗、剛勁的情緒感情,生動詮釋了民族的音樂旋律。二是戰斗性的音樂風格。歌曲節奏短小生動,將富有動力性和結構力的節奏進行組合,充滿了如進軍戰鼓、似沖鋒號角般一往無前的氣勢。三是雋永秀美的音樂意蘊。歌曲所表達和傳遞的美,是一種陽剛與陰柔之美的高度統一,是催人奮進與感人至深的深度融合。歌曲既有“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的慷慨激昂、氣勢豪邁,又有“他堅持了抗戰八年多,他改善了人民生活,他建設了敵后根據地,他實行了民主好處多”的溫婉細膩、真誠雋永,透射出中華兒女永遠跟黨走的精神風貌和質樸情感。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激發了無窮的精神動力。這首歌曲傳唱近八十載,是中國紅歌的優秀代表。在今天,對激發廣大官兵和人民群眾的精神動力仍具有現實意義。實踐中,一要通過融入情境再創作,陶冶道德情操。只有當音樂參與者的感情與作品蘊含的感情相吻合時,音樂的情感才能滲透到人們的心靈之中。要在走進創作主題、創作目的、創作意境中,不斷感悟這首歌曲的創作緣由,了解踐行黨的初心使命的思想根源,把握中國共產黨與人民群眾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的奮斗目標。二要通過真情詠唱再教育,升華思想境界。歌曲演唱是通俗化、大眾化、普及化的教育形式,要引導廣大官兵和人民群眾把每一次詠唱都當作一次思想的再教育、精神的再升華。三要通過崗位實踐再感悟,強化使命責任。這首歌曲是在軍事斗爭實踐中產生的,要善于發揮廣大官兵和人民群眾在演唱這首歌曲時的同感共振作用,把歌曲的時代價值向具體崗位延伸、向實踐要求延伸。
歲月如歌,風雨如磐。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的面貌煥然一新。“共產黨辛勞為民族,共產黨他一心救中國,他指給了人民解放的道路,他領導中國走向光明……”讓我們永遠高唱《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祝福偉大的祖國繁榮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