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安忠



摘 要:擴大內需是貫徹落實中央提出的新發展戰略——“內循環戰略”的著力點。本文利用我國2017年投入產出表的數據,采用投入產出法分析我國國民經濟各行業之間的內在關系,依據影響力系數的大小找出對其他行業拉動作用較大的作為近期我國擴大內需的重點行業,并提出應基于行業的需求特征有針對性地采取不同的刺激措施。
關鍵詞:內需;投入產出;影響力系數;誘發系數
中圖分類號:F7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21)05(a)--03
受新冠疫情影響,全球經濟陷入衰退狀態,我國經濟也備受打擊,外需銳減,內需不振。在此背景下,中央提出以“內循環為主,內外循環雙驅動”的新發展戰略,并出臺了一系列擴大內需的措施。然而,到底該如何擴大內需?擴大內需的重點和舉措是什么?以上問題必須討論清楚方能有針對性地采取措施,才能更好地發揮政策的實效,本文擬從產業關聯的角度對此展開分析。
1 研究方法及指標解釋
1.1 研究方法
投入產出法是將經濟理論和數學方法相結合的一種分析方法,該法主要通過建立投入產出模型來研究國民經濟各部門之間投入與產出的關聯關系。投入產出模型包含兩種具體模型形式,即投入產出表和投入產出數學模型。投入產出表是將國民經濟各產業的產品按照投入來源和產出去向進行縱橫交叉編制而成的數據資料庫,借以反映產業之間相互消耗和相互提供產品的內在聯系;投入產出數學模型則是以投入產出表為基礎,采用線性方程組的數學形式來描述國民經濟體系中各產業之間的依存關系,并通過方程組導出的不同系數來反映不同產業之間具體的技術經濟聯系。
利用投入產出數學模型導出的影響力系數可以研究投入產出表中某產業數據的變化對其他產業的影響,即產業間的波及效應。波及效應分析中把一個產業影響其他產業的程度稱為影響力,影響力可以用列昂惕夫逆矩陣縱列系數的平均值來表示,列昂惕夫逆矩陣中某一產業的縱列系數的平均值和全部產業縱列系數的平均值相比就可以得到該產業的影響力系數,該系數反映國民經濟某一產業部門增加一個單位的最終使用時,對國民經濟各產業部門所產生的生產需求波及程度,影響力系數越大的產業,其對國民經濟的拉動作用就越大。因此,當需要提振經濟時,如果從這些行業著手來擴大需求,將會起到較好的效果;反之,則反是。
由于一國的產出水平是由最終需求所決定的,并不取決于中間產品的多少。因此,除了要分析產業的影響力系數之外,還應當分析產業的生產誘發系數,用以反映某項最終需求對各個產業部門誘導作用的大小程度,即某一項單位最終需求所誘發的各產業部門的生產額。某項最終需求的生產誘發系數越大,它的生產波及效果也就越大,當需要提振經濟時,采用擴大此類最終需求的政策效果會比較好。
1.2 主要指標及解釋
1.2.1 影響力程度及影響力系數的計算公式
式(1)中fj為影響力系數,為列昂惕夫逆系數矩陣的第j列之和,表示j部門增加一個單位最終產品,對國民經濟各部門產品的完全需要量,用以反映該產業的影響力程度,分母為列昂惕夫逆系數矩陣的各列之和的平均值。當fj>1時,表示第j部門的影響力水平在全社會平均影響力水平之上;反之,當fj<1時,表示第j部門影響力水平在全社會平均影響力水平之下。
1.2.2 生產誘發額和誘發系數的計算公式
生產誘發額是指某個產業部門某項產品的最終需求所誘發的各產業部門的生產額。其計算可以根據方程X=(I-A)-1Y進行,即用列昂惕夫逆矩陣乘以某項最終需求列向量,即可得到由該種最終需求項目所誘發的各產業產值額。
生產誘發系數是指某一項單位最終需求所誘發的各產業部門的生產額。計算方法是用某產業的最終需求項目的生產誘發額除以相應的該最終需求項目合計數所得到的商。具體計算公式如下:
式(2)中λij為第i產業第j種最終需求的生產誘發系數;Qij為第j項最終需求所誘發的第i產業的產值額,即向量(I-A)-1Y中第i個元素;表示各產業第j種最終需求總額。
2 計算結果及分析
2.1 產業關聯的波及程度分析
本文采用2017年中國投入產出表中的數據對上述指標進行計算,計算結果表明,影響力系數大于1的行業有19個,如表1所示,主要集中在制造業,服務業中只有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的影響力系數(1.024)大于1,其他服務業的影響力系數均小于社會平均影響力水平。此結果意味著表1所列的19個行業的產業關聯的波及效應較大,對國民經濟各行業能夠產生較大的拉動作用,因此,在當前我國經濟受到疫情不利影響的情況下,加大對這些行業的需求刺激力度,對于促進我國經濟增長將會起到較好的成效。
2.2 各項最終需求對生產的誘發程度
生成誘發系數能夠很好地反映最終使用對生產的波及影響是由哪類需求誘發的,以便能夠有針對性地采取相應的需求刺激措施,因此其是對影響力系數的重要補充。根據計算結果,如表2所示,2017年各項最終需求中,投資誘發程度較高,每增加1元全社會投資,將帶動3.075元總產出,全社會每增加1元的消費需求,將帶動2.389元的總產出。
從消費支出的生產誘發系數來看,居前10位的行業有食品和煙草行業、農林牧漁產品和服務業、化學產品行業、金融業、交通運輸及倉儲和郵政業、公共管理、社會保障和社會組織、房地產業、批發和零售業、衛生和社會工作、租賃及商務服務業。以上行業可稱之為“消費依賴型”產業,由于這些行業的消費需求誘發額較大,在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政府采取擴大內需的措施時,對這些部門應該采取以擴大消費需求為主的措施。
從投資需求對各行業生產誘發系數來看,居于前10位的行業是建筑業、金屬冶煉及壓延業、化學品行業、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非金屬礦物制品行業、批發和零售業、通信設備及計算機和其他電子設備、交通運輸及倉儲和郵政業、金融業、電器機械和器材業,以上行業可稱之為“投資依賴型”產業,由于這些行業的投資誘發系數較大,在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采取擴大投資的措施效果會較好。
3 結論及建議
3.1 擴大內需的重點應首先選擇產業波及效應較大的行業
從產業的影響力系數排序來看,現代信息及電子設備、電器機械和器材等19個行業的影響力系數排在42個部門的前列,且影響力系數均大于1,即這些行業的生產對其他部門所產生的波及影響程度均超過社會平均影響力水平。因此,在當前需要提振我國經濟的情況下,應著力擴大這些行業的內需水平。
3.2 擴大內需的重點還要考慮最終需求的波及效應
單從影響力系數來看還不能決定刺激經濟的最終取向,因為影響力系數只確定了刺激經濟的重點行業,對這些行業采取何種措施更為有效,還需要用生產誘發額和生產誘發系數來進一步揭示,因此,應將影響力系數和生產誘發系數結合起來進行取舍。計算結果表明,影響力系數較大、生產誘發系數也較大的行業主要有:現代信息及電子設備業、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化學品生產行業、金屬冶煉及壓延行業、電力和熱力的生產及供應業、租賃及商務服務業,而儀器儀表、金屬制品及機械和設備修理服務、木材加工品和家具業,無論是消費誘發系數還是投資誘發系數均不高,因此,從短期來看,不應對這些行業采取擴大消費需求和投資需求的措施,而應將刺激內需的措施放在其他16個行業上。
3.3 擴大內需的政策應當依據產業的最終需求特征而定
在影響力系數較大的各行業中,各項最終需求對其拉動作用各有不同,如表3所示。其中,主要靠消費拉動的有紡織服裝鞋帽皮革羽絨及其制品、食品和煙草等行業,因此,對這些行業應采取以刺激消費為主的政策措施;主要靠投資拉動的有交通運輸設備、通用設備、專用設備、金屬制品、建筑、金屬冶煉和壓延工業、非金屬礦物制品等行業,對這些行業應以加大投資力度為主;而現代信息及電子設備業、化學品行業、電力和熱力的生產及供應業、租賃及商務服務業等行業的消費和投資的拉動作用都很大,因此,應雙管齊下,可同時采取擴大消費和投資的政策措施。總之,應針對不同行業的需求特征,采取不同的政策措施,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奇效。
4 結語
綜上所述,新形勢下我國啟動“內循環”發展戰略,著力點在于擴大內需,方向在于擴大產業關聯指標中影響力系數較大行業的需求,采取的措施則根據這些影響力系數較大的行業的需求特征進行。對于消費需求拉動特征較明顯的行業采用刺激消費的舉措,對于投資需求拉動特征較明顯的行業則采取鼓勵投資的舉措,如此才能真正發揮政策的實效。
參考文獻
楊公仆,夏大慰.現代產業經濟學[M].上海: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5.
王岳平,葛岳靜.我國產業結構的投入產出關聯特征分析[J].管理世界,2007(02).
劉小瑜.中國產業結構的投入產出分析[M].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