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榛
摘? ? 要:我國干旱半干旱區地域遼闊、自然條件差、經濟欠發達,但生態地位極為重要。長期以來,這類地區的綠化問題既是我國國土綠化的重點,也是國土綠化的難點。國土綠化戰略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在新時代背景條件下,對干旱半干旱地區國土綠化現狀進行了深入研究和思考,制定了適合地區發展的國土綠化措施,以便更好地落實國土綠化工作。
關鍵詞:國土綠化;干旱;半干旱地區;對策
文章編號: 1005-2690(2021)08-0129-02? ? ? ?中國圖書分類號: S731? ? ? ?文獻標志碼: A
甘肅省地處青藏、黃土、蒙新三大高原交匯地帶,處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區,位于長江黃河上游,其地理位置和山地、高原復雜地形條件決定著自然環境的復雜性。
甘肅地區氣候干燥,大部分地區為半干旱和干旱氣候,年降水量少,降雨不均。甘肅地區的水資源主要是黃河、長江及內陸河。雖然該流域面積大,水資源豐富。但是該流域內絕大部分地區黃土覆蓋,植被稀疏,水土流失嚴重,河流含沙量大,因此造成甘肅地區干旱半干旱的地形特征。我國干旱半干旱地區是我國陸地生態系統的脆弱點和敏感點,是解決我國綠化問題的重點區域。
國土綠化措施的實施是一項著眼于生態環境改善、經濟發展需要、人類居住質量提高,并將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相統一,長期貫徹執行,利國利民的基本國策。
當今時代是以科技為主流的新時代,國土綠化措施的實施,也不再是單純的植樹造林、防風固沙,而是綜合各種技術,加強對干旱半干旱地區的綜合治理。
1? ?干旱半干旱地區國土綠化的意義
1.1? ?改善生態環境
干旱半干旱地區的生態系統極其脆弱,僅靠自身的恢復能力無法實現生態系統的可持續發展。國土綠化戰略的推進,通過對干旱半干旱地區的合理規劃,有效利用現代化的科學技術,提高植樹造林的成效,在干旱半干旱地區成功覆蓋綠色植被,不斷擴大綠色植被的覆蓋率,起到防風固沙、減緩土地荒漠化、防止水土流失、涵養水源、凈化空氣、改善土壤環境、保持生態平衡的作用。國土綠化戰略的推進,有效改善了干旱半干旱地區的生態環境,推動生態環境的和諧發展[1]。
1.2? ?改善居民居住環境
干旱半干旱地區的居民長期面臨水資源匱乏、用水難的問題,近年來雖然有所改善,但未能得到徹底解決。通過植樹造林,可以有效起到防風固沙、防止水土流失、涵養水源的作用,既可以保障當地居民的基本生活需要,又可以有效開展農業生產。有些干旱半干旱地區在政府的幫扶下建立了居民定居點,遷出山區,滿足山區居民基本的安居需求。
1.3? ?涵養水源
水是生命之源。干旱半干旱地區水資源匱乏,國土綠化政策的實施有效減緩了水土流失的速度,起到保持水土、涵養水源的作用。綠植覆蓋率的不斷擴大,可有效減緩土層內的水分流失,提高蓄水能力,降低地表蒸發,促進自然降水的循環利用。國土綠化調節了降水的循環利用和土壤蓄水能力,起到涵養水源的作用[2]。
1.4? ?促進可持續發展
全面推進國土綠化戰略,是深入貫徹落實綠色發展理念的切實要求,也是保護林區生態安全的有效措施。在國土綠化推進過程中,給予綠色科技和低碳經濟足夠的發展空間,不斷優化產業結構,開創新的經濟形式,加強生態建設步伐,合理利用生態資源。國土綠化追求生態效益的同時,推動了干旱半干旱地區的可持續發展。
2? ?干旱半干旱地區國土綠化堅持的原則
2.1? ?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
國土綠化戰略的實施必須從當地實際情況出發,做到因地制宜。在項目實施前進行實地考察,詳細考察當地的地理環境、氣候、土壤及當地居民的生活情況。綜合上述因素,預設項目實施過程中將會遇到的問題,并制訂詳盡的解決方案及適合當地的綠化項目[3]。
2.2? ?發動群眾力量
國土綠化為人民群眾服務,是順應群眾的需要。國土綠化戰略需要國家和政府給予資金和政策扶持,同時也需要依靠當地群眾的參與。因此,國土綠化建設必須把當地廣大群眾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根據當地的實際需求規劃國土綠化項目方案。國土綠化戰略的實施在廣大群眾的積極參與下才可有效實施,提高當地居民的居住條件、物質生活水平以及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有利于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4]。
3? ?干旱半干旱地區國土綠化的對策
3.1? ?實施國土綠化戰略
干旱半干旱地區國土綠化戰略的實施,離不開國家政策和資金的扶持,緊跟國家的政策導向,以國家重點扶持項目為依托,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因地制宜制訂適合本地區的國土綠化方案,并堅持有效落實推進。為了加快干旱半干旱地區國土綠化工作的進程,依托三北防護林、山水林田湖成草項、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項目、防風固沙通道綠化重點項目等,針對本地區的實際情況統籌規劃,劃分重點區域,將國土綠化工作落實到人。重點關注本區域內天然植被的保護,并將人工林建設與防風固沙、水土保持和生態建設相統一。樹種引進也要適合本地區自然生長環境,同時還要盡量做到樹種等生物群體的多樣性,從而實現建設林生態系統的穩定發展[5]。
3.2? ?提高造林技術水平
干旱半干旱地區地形復雜,沙漠化嚴重,自然條件差,不利于植物生長,營林造林難度大,對造林技術要求高。首先,選擇樹種既要從本區域實際情況出發,遵循適地適樹原則,優先選擇鄉土樹種,又要結合區域內農林業產業結構和增收致富項目,選擇抗旱能力強、易生長的樹種,增加樹種和林種的多樣性,改變林分結構和植被類型單一的現狀。
因此,提高本區域內造林技術的研究和推廣能力,在干旱半干旱地區的國土綠化戰略實施中占據重要地位。造林技術的提高,在保持建設林的生態平衡方面發揮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干旱半干旱地區國土綠化戰略的進一步推進[6-7]。
3.3? ?充分了解當地水文地質
雖然地球被水覆蓋的面積達70%以上,但絕大部分是不能被開發利用的海水,能為人類利用的只占2.53%,而這些水資源中只有1/3能夠滿足人類生產生活需要。因而,水資源匱乏是全世界關注的焦點,也成為水文地質研究的熱點問題。調查研究發現,干旱半干旱地區主要是通過降水補給地表和土壤淺層,實現地下水的蓄積。因此,干旱半干旱地區國土綠化戰略的實施,必須結合本區域內的地質水文情況選種造林。盡量選取抗旱性強、有助于涵養水源的樹種,真正達到防風固沙、涵養水源的目的,從而改善本區域生態環境。
3.4? ?深入研究土壤水分變化特征
土壤、水分作為組成土壤的重要元素,是土壤生產能力的重要衡量標準。干旱半干旱地區生態環境脆弱,降水量少,植被單一,水分涵養能力差,因而水土流失嚴重。
順利推進國土綠化戰略,深入研究干旱半干旱地區土壤水分變化,有助于準確掌握造林時間,選取適合的樹種,從而提高樹木成活率和育林成效。提高土壤水分的研究能力,有助于加快干旱半干旱地區國土綠化戰略的推進。
3.5? ?推廣節水灌溉技術
水資源嚴重匱乏是干旱半干旱地區國土綠化面臨的主要難題。加強對節水灌溉技術的研究,綜合利用各種有效的節水措施和方法,減少灌溉過程與植被吸收過程中水量的損失,并將其降到最低。干旱半干旱地區的主要水源為天然降水,而降水量又會因季節的變化而變化。
節水灌溉技術的應用,有助于人們根據降水量的多少調整儲水蓄水能力,緩解水資源匱乏的現狀。實施節水造林模式,有利于持久而有序地開展國土綠化,能夠有效推進綠化工作的開展。
3.6? ?促進林區生態平衡
國土綠化以植樹造林為主,但林下植被和微生物群的生長,有利于保持林區內的生態平衡。干旱半干旱地區植被類型往往比較單一,因此造成了干旱半干旱地區生態失衡。植被類型單一,極容易引發病蟲害。在干旱半干旱地區的林區內部一旦出現病蟲害,防治難度極大。促進林下植被及微生物群體的生長,起到對病蟲害的防治作用,可以保證林區內生態環境的和諧穩定發展。
4? ?結語
干旱半干旱地區國土綠化戰略的有效推進,有利于擴大綠地面積,調節改善本區域內氣候環境,涵養水源,改善干旱半干旱地區居民的生存條件,提供安居樂業的基本保障,促進農林業生產建設的發展及生態建設和諧發展。
參考文獻:
[ 1 ] 田永明.新形勢下對巴南區國土綠化的思考[J].現代農村科技,2019(7):44.
[ 2 ] 韓建軍,韓瑞.寧夏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的思考[J].寧夏農林科技,2016,57(2):56-57.
[ 3 ] 何仕旺.試析荒山植樹造林新技術的應用[J].綠色科技,2018(11):181-182.
[ 4 ] 葉翕林,郝韶福.干旱半干旱地區造林技術綜述[J].科技經濟導刊,2016(30):107.
[ 5 ] 張學東.干旱半干旱地區水文地質研究現狀[J].環球人文地理,2015(8):93-94.
[ 6 ] 陳艾.三種觀賞草幼苗對干旱脅迫生理及形態的響應[D].哈爾濱:東北林業大學,2018.
[ 7 ] 劉武斌,蘭玉芳.陜西省嵐皋縣國土綠化現狀分析與實施的必要性[J].防護林科技,2019(7):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