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文島
摘? ? 要:林業發展不僅是國際生態建設的基礎,也是順應社會發展的趨勢,所以相關林業工作人員應分析現有林業經營的現狀,改進營林生產技術,提升管理思想并改善育苗方式,為我國生態建設奠定基礎。對林業經營中營林生產存在的問題進行了詳細的分析,并介紹了營林生產技術要點供參考。
關鍵詞:林業經營;營林生產;技術要點
文章編號: 1005-2690(2021)08-0135-02? ? ? ?中國圖書分類號: F326.2? ? ? ?文獻標志碼: A
隨著時代的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有了一定轉變,當前綠色經濟思想的深入及推廣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人們對于自然資源、森林資源的保護意識,為林業發展奠定了基礎。為改善現有的生態環境,我國逐漸開展退耕還林及開荒植林等建設活動,有效地提升了森林植被覆蓋率、豐富樹苗的種類,但從總體發展來看,此類活動雖表現出良好的生態恢復效果,卻也存在著樹種結構失調等問題,對人造林的高產及優質造成一定影響。所以相關人員要轉變管理思想,改進現有營林生產技術及模式,規范生產過程,以此為實現林業可持續發展起到有效的促進作用。
1? ?林業經營中營林生產存在的問題
1.1? ?生產水平及育苗技術較差
首先,在實際林業經營過程中,大多數企業的營林生產技術水平較差,缺少先進意識及思想觀念,同時此類企業也未引進專業化人才進行輔助,并給予營林資金及資源方面的支持,導致營林工作開展質量較差,效率無法在短時間內得到有效提高。且苗木生長周期不同,其顯露的特點及對后續生長的需求也不同,如果相關企業忽視了營林生產技術的提升,將會降低苗木的周期成活率,為苗木日后的種植帶來隱患[1]。
其次,在林業育苗工作中,我國部分林區仍存在一些問題有待解決,如缺少先進思想的融合、育苗技術相對落后、培育效率及質量較差等,對林區樹種多樣化發展造成了影響,導致我國部分林區的樹木更替緩慢,阻礙了我國林業建設的速度。
1.2? ?林木數量及質量失衡,逐漸脫離市場
社會的發展促進了人們生活方式的轉變,現如今愛護環境、保護樹木、避免資源浪費已經成為人們看重和發揚的一種思想及方式。在此基礎上,我國也提升了對林業植樹造林項目的重視,逐漸頒發了一系列的資源扶持政策及制度,促使越來越多的企業單位積極加入造林中,為國家發展建設貢獻力量。但在眾多企業單位踴躍加入的同時,也有部分企業出于利益的考慮或跟隨其他企業的動向,其自身缺少對造林工作的認知,在苗木種類選擇、苗木培育及實際生產中仍存在較多的問題,加之此類企業沒有良好的生產技術及專業技術人員,無法在營林過程中根據樹種的結構進行科學劃分,滿足生態建設需求,對林區可持續發展造成了影響[2]。
因受到外部和內部因素的影響,我國大多林業企業正逐漸脫離市場。造成此類問題出現的原因,是在開展營林工作前相關林業企業未開展市場調查,尋找市場變動的原因,且沒有合理地規劃企業未來發展目標,導致部分地區林業市場供求不平衡,供大于求,對企業發展及經濟提升造成了阻礙。
1.3? ?管理方式較為傳統
在實際營林生產過程中,現有生產管理方式較為傳統,未根據地區發展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改進和優化,從而導致生產效率低下,無法有效提高質量。
相比傳統的生產管理方式,林區為了方便生產管理,一般會在特定范圍內培育特定的苗木,忽視了自然生態的平衡性,加之苗木培育后種植較密,長此以往會引發病蟲害,致使林木資源的大規模損毀。此外,營林生產的目標和方向是為了改善現有的生態環境,充分發揮生態的經濟優勢,促進我國經濟發展,如果長期使用特定范圍種植特定苗木的生產方式會對林業行業造成一定沖擊,出現過度飽和、其余品種苗木成為稀缺品等問題,導致資源的浪費[3]。
2? ?提升林業經營中營林生產技術的方式
2.1? ?改進造林方式,提升幼林的管理水平
目前我國大多數林業企業在營林工作中依然使用傳統的造林管理方式,極易降低管理效果,甚至還會對種子的品質及企業經濟提升造成影響。對此相關林業企業要改進現有造林方式,及時調整種植技術,引入多元化的營林理念及方式,同時要根據地區的不同,選擇有針對性的林木種類,創建良好的生態基礎,有效控制病蟲害的發生,以此避免地區生態系統的破壞,推動林業企業及林區的發展,并在維持生態平衡的基礎上創建良好的生態環境,改善傳統林木生長的不足,提升林業經營方面的生態效益及經濟效益。
在實際營林生產過程中,對幼林的培育管理很重要,其不僅需要管理人員定期監控幼林生長,科學化、標準化、合理化地制訂下一階段的培育計劃,還要明確幼林的品種、種植地區季節及環境變化等,找出幼林培育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并制訂有針對性的應對方案,具體內容如下。
在幼林培育和生長過程中,水分是必要的要素之一,且林區土壤大多無法改變,只能對種植區的土壤水分進行管控。在幼苗培育中如果土壤水分較少,將會導致幼苗的根系出現木栓化,相反水分較多又會影響幼苗根系的呼吸作用。
在開展幼林培育管理工作時,林業管理人員要重視土壤水分的管理工作,根據氣象數據及幼林的季節需求制訂專用的澆水方案,定期對土壤進行抽樣檢測,以便將其控制在合理且標準的范圍內。且在種植前相關管理人員也要做好林區土壤的排水建設,避免在雨季因林地積水而導致幼苗損毀。
同時,要不斷完善優化幼苗更替、幼苗質量管理、幼林定時巡查等幼林管理體系,明確人員之間的工作職責,以此促進幼林培育工作的開展[4]。
2.2? ?建立混交林,實行集約化管理
林區植被種類較多,其通常呈現多樣化的發展趨勢。有針對性地種植植被能提升林木的質量,平衡現有林區的生態環境。所以在造林過程中相關企業必須要建造混交林,提升當地林區抗病蟲害的能力,強化林木發展穩定性。
首先,相關林業管理人員要在管理開展前分析林區的地形、環境、土壤情況等,合理選擇混交方式,如林區土壤較厚且屬于陽坡地形的應該使用塊狀混交或株間混交;相反林區面積較廣且屬于平地地形的可以應用帶狀混交的方式等。隨后要根據地區溫度、環境等,合理地選擇喬木和喬木、灌木和喬木等混交樹種的類型。
其次,林業企業要根據市場的變化開展集約化管理模式。相關林業企業在經營過程中要根據市場的變化,明確特定時期內的社會需求,同時根據獲取的內容分析自身未來的發展趨勢,并根據地區環境條件選擇樹種類型,制訂搭配方案及樹種缺損后的苗木補充方式等。在此過程中,林業企業要根據林木的生長需求及特點,適當地應用撫育管理,確保林木的生長速度及質量。此類集約化管理模式不僅能提升當前營林生產的實效性,降低成本支出,還能提升林木的成活率,為我國生態環境建設及林業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5]。
2.3? ?優化現有管理方式,全面推進生產管理
在實際林業經營過程中,想要提高林業生產帶來的經濟效益,解決現有營林生產方面出現的問題,首先,相關管理人員必須轉變思想,采用科學化的方式管理營林生產技術,提升管理的質量及實效性。如在實際營林生產技術研究過程中,管理人員要明確林木培育的優勢及重要性,大力開展培育管理,同時要注意剔除不符合標準的林木,進行合理處置,避免混入不適宜本地栽種的林木,從而對全部的林木品質造成影響。
其次,管理人員要根據林木的特點、種類等制訂多元化的管理方式,以開展整體管理工作為主,改進現有管理方式,創建良好的林業生態環境,提升生態及經濟方面的效益[6]。
再次,要全面推進生產管理。在營林生產技術中,生產管理是最重要且基礎的部分,所以在開展營林生產時,相關管理人員要根據所處地區的不同,有針對性地制訂管理內容,提升現有管理技術的科學性、系統性,確保林木穩定生長,且在控制成本的基礎上能有效提升企業效益。
最后,在林業造林過程中,要首先分析當地的環境特點,擇優選擇當地幼苗進行培育種植,減少成本的支出,提升幼苗的適應性及生長速度,以此促進營林生產質量及效率的提高。
3? ?結束語
時代的轉變促使人們加強了對生態環境發展的重視,當前林業發展在獲得機遇的同時也面臨著困境,對此相關林業企業必須轉變思想,改進現有管理制度,優化營林生產技術,提升生產質量。同時企業也要根據市場的變動調整營林生產技術,不斷朝著集約化、先進化的方向發展,滿足生態環境的創建需求,推動林業產業的持續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 1 ] 孟艷.林業經營中營林生產技術面臨問題及應用分析[J].種子科技,2020,38(3):96-97.
[ 2 ] 張磊石.營林生產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J].黑龍江科學,2019,10(10):156-157.
[ 3 ] 賈志海.林業經營中營林生產技術[J].農民致富之友,2018(15):186.
[ 4 ] 王殿臣.淺談加強營林生產管理的措施[J].吉林農業,2018(12):87.
[ 5 ] 楊燕,翟印禮.不同林種林農營林技術采用行為的差異分析[J].中國農業大學學報,2016,21(12):155-162.
[ 6 ] 唐建忠.林業經營中營林生產技術分析[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4(33):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