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炯 張鋒
內容摘要:義務教育質量事關億萬少年兒童健康成長,事關國家發展,事關民族未來。新時代鄉村義務教育的主要矛盾體現在人民群眾接受更好教育的需要與教育發展不均衡的矛盾。鄉村義務教育目前層化現象嚴重、信息化程度不高、優質師資匱乏等問題的制約。新時代鄉村教育振興需要選擇科學合理的發展路徑,堅持梯次發展策略以解決鄉村教育的層化差異,推動現代信息技術應用以支撐鄉村教育的跨越式發展,選擇多樣化發展路徑以解決鄉村教育資源不充分的現實問題,構建鄉村文化發展體系以重塑鄉村教育文化自信。
關鍵詞:新時代 鄉村振興 義務教育 發展
義務教育質量事關億萬少年兒童健康成長,事關國家發展,事關民族未來。新時代鄉村義務教育的主要矛盾體現在人民群眾接受更好教育的需要與教育發展不均衡的矛盾。鄉村義務教育目前層化現象嚴重、信息化程度不高、優質師資匱乏等問題的制約。新時代鄉村教育振興需要選擇科學合理的發展路徑,堅持梯次發展策略以解決鄉村教育的層化差異,推動現代信息技術應用以支撐鄉村教育的跨越式發展,選擇多樣化發展路徑以解決鄉村教育資源不充分的現實問題,構建鄉村文化發展體系以重塑鄉村教育文化自信。
一.新時代鄉村義務教育的背景
鄉村義務教育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關鍵。2018年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隨后印發《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將鄉村振興上升到現階段重要的國家戰略[1]。鄉村振興的基礎在教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必須優先發展鄉村教育事業。2019年6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意見中指出義務教育質量事關億萬少年兒童健康成長,事關國家發展,事關民族未來,為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國教育大會部署,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要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2]。
二.新時代鄉村義務教育存在的問題
隨著我國城鄉發展一體化步伐的加快,大量農業人口轉移,鄉村教育“無人、無根、無為”等困境成為鄉村振興的掣肘[3]。如何破解鄉村教育的現實困境,不僅是鄉村教育發展的迫切需要,而且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必須面對的重要課題[4],目前鄉村教育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鄉村教育層化現象嚴重,地區差異巨大。新時代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在鄉村最為突出,城鄉教育資源的不均衡發展,鄉村之間教育資源的不均衡發展是主要的表現形式。一方面,從城鄉教育資源的不均衡發展來看,改革開放40年來,伴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大量農業人口涌入城市,大量鄉村資源向城市集聚,為國家繁榮、經濟發展、基本實現小康社會貢獻了人力、物力和財力,由此帶來的副作用是傳統農業與現代工業剪刀差態勢持續擴大,鄉村教育與城鎮教育無論是在基礎設施還是在教育教學質量等方面都存在嚴重的層化現象。很多邊遠貧困鄉村存在一師一校、單班校、復式教學點,這與城鎮超大規模學校、超額班級形成鮮明的對比。進城上學已成為一種社會分層標準,暗示著家庭經濟資源、社會資源的優越性[5]。
2.鄉村教育標準化程度較低,信息化建設相對滯后。教育具有公共產品屬性,教育層次越低,其公共產品屬性越明顯,政府肩負的責任越重大。當前的鄉村教育主要集中于義務教育階段,政府的政策扶持和資金支持是其主要發展動力,當前鄉村義務教育的標準化建設步伐遠遠滯后于城鎮義務教育。其次,從社會發展帶來的技術支撐來看,新時代信息技術飛速發展,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等技術將深刻地改變人才需求和教育形態[6]。
3.鄉村教育生源持續流失,優質師資嚴重匱乏。鄉村教育生源流失嚴重已是不爭的事實。當前城鎮化仍50%以上的增長率,農業人口將持續轉移。伴隨農業人口大量轉移的是大量鄉村教育生源的流失,鄉村的“空心”化必然導致鄉村教育之“無人”困境越發嚴峻。鄉村學校既難以吸引年輕教師,又留不住優秀教師,在數量和質量兩個維度上加劇了鄉村師資匱乏的現實困境。生源流失致使鄉村教育失去規模效應,優質師資匱乏致使鄉村教育質量失去保障,兩大主體缺位已是制約鄉村教育振興的重要現實問題。
三.新時代鄉村義務教育振興的途徑
基于鄉村教育發展的現實問題,鄉村教育振興須結合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和未來愿景,選擇科學而適宜的發展路徑。
1.堅持梯次發展策略,解決鄉村教育的層化差異。鄉村教育層化現象是改革開放發展過程中的階段性問題,黨和政府已高度重視并確定為今后實現均衡發展的重要著力點。鄉村教育可循梯次發展的邏輯,以資源密集型鄉村教育可以樹榜樣,建特色,走示范引領之路,探索以名師工程為核心的鄉村教師培育基地,培育鄉村教育的民族自信。
2.推動現代信息技術應用,支撐鄉村教育的跨越式發展。以政策引領、經濟驅動、理論學習、情感熏陶等多渠道方式將現代化的思維視角內化為鄉村教育主體的自主行為模式,拓寬鄉村教育發展路徑。憑借互聯網+教育的新業態優勢,借力通訊產業,有線與無線并舉,在鄉村全域鋪設互聯網高速公路[7]。加大鄉村校園信息化改造資金比例,在鄉村學校建設集教學、電子圖書閱覽等多功能于一體的信息化云教室。并以地方師范院校牽頭建設鄉村教師定向培訓平臺,開展針對性培訓,快速提升鄉村教師的信息素養,進而讓更多的鄉村教師有能力通過網絡的方式與最新的教育教學理念,教育教學技術手段,精品課程資源親密接觸[8-9]。
3.選擇多樣化發展方式,解決鄉村教育資源不充分的現實問題。多樣化的鄉村教育發展路徑既是服務于當前,更是為未來做準備。在化解鄉村教師現實及未來人才資源需求困境上,應采取短期、中期、長期多種策略組合形式。就短期策略而言,積極探索師范校、師范生對口幫扶機制以快速改善人才缺口;就中期策略而言,以特崗教師、交流(輪崗)教師為帶動,積極開展校本教學團隊建設,以改善供給提高質量;就長期策略而言,實施本土化定向培養,建立激發本土化人才投身教育的整體文化,才能徹底改善鄉村教師的供給側[10]。
4.深度挖掘鄉村教師的經濟需求、發展需求、社會尊重需求,創設“尊師重教”的鄉村文化。一方面,保障教師收入持續增長,讓鄉村教師成為一個有價值的身份符號。不僅將鄉村教師的直接收入提高到高于周邊地域平均工資水平,給鄉村教師一個體面的收入起點,而且設立多種培訓專項基金,專業發展基金,鄉村教育研究基金,作為鄉村教師持續增值的經費保障。另一方面,引入評價機制,及時反饋,引導建構積極的自我評價及社會評價。讓鄉村教育工作回饋給鄉村教師的自我效能感不斷增加,社會認可度不斷提升。同時,通過輿論大力宣傳鄉村教師的重要社會作用,引導全社會對鄉村教師身份形成正向的價值反饋模式,以激活鄉村教師的歷史使命感。第三,支持鄉村學校挖掘鄉土文化、構建鄉土教材。
四.總結
針對目前鄉村義務教育出現的層化現象嚴重、信息化程度不高、優質師資匱乏問題,提出了對應的解決方法,只有鄉村教育自身發展了,鄉村教育之間的差距縮小了,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城鄉教育質量差異,穩定生源,留住教師,實現均衡發展。最終實現鄉村振興,國家發展,實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義務教育,為我國社會主義培養新時代接班人。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EB/OL].http://www.moa.gov.cn/ztzl/yh wj2018/zyyhwj/201802/t20180205_61364 10.htm,2018-02-05.
[2]教育部.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EB/OL].http://www.moe.gov.cn/jyb_xw fb/gzdt_gzdt/s5987/201907/t20190708_389403.html,2019.07.08.
[3]陳艷紅.社會轉型期農村教育現代化的困境與出路[D].湖南師范大學.
[4]溫志強,劉楠.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的農村教育[J].大陸橋視野,2020(7).
[5]劉秀峰.改革開放四十年城鎮化視域下的農村教育變遷[J].教育發展研究,2018,38(17):64-70.
[6]周勇.鄉村合并學校的"空心化"現象研究[D].2016.
[7]鄔志輝.鄉村教育現代化三問[J].教育發展研究,2015,35(1):53-56.
[8]戚萬學,劉偉.鄉村教育振興的內涵,價值與路徑[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20(6).
[9]郝文武.論為振興鄉村教育著力培養更多具備音體美教學素質的全科型教師[J].教師教育研究,2020(4).
[10]戴順珍,李春玉,袁富紅.實習支教對師范生鄉村教育情懷與技能培養的探索研究——以吉安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赤子,2020(1):104-104.
(作者單位:安徽省亳州市蒙城縣立倉鎮順河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