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英


科技創新不僅僅是實驗室里的研究,還必須將科技成果轉化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生產力。
2020年全國兩會期間,民革中央向全國政協提交了《關于推動科技成果產權化 發揮知識產權經濟價值的提案》,就加快推動科技成果產權化落地提出4點建議:加強上位法的修訂和貫徹落實,依據上位法制定、修訂地方法規;加強知識產權相對集中的高校、科研院所建設“知識產權運營辦公室”;進一步促進知識產權服務業從業人員結構優化與能力提高;建議國有資產管理部門牽頭研究制定關于國有高校、科研院所及國有企業所擁有知識產權處置的操作細則。
對此,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法規,教育部、科技部、國家知識產權局等相關部門也相繼頒布文件,推動高校、科研院所等實現科技成果轉化,提高科技成果轉化效益。與此同時,各級地方政府與高校、科研院所自身也在不斷探索完善科技成果轉化機制的路徑。
2020年6月4日,科技部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快推動國家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范區建設發展的通知》。《通知》提出,探索知識產權證券化,有序建設知識產權和科技成果產權交易中心,完善科技成果轉化公開交易與監管機制。鼓勵有條件的示范區開展賦予科研人員職務科技成果所有權或長期使用權試點。以示范區主導產業為重點,加快推進重大科技成果轉化應用。
按照國家技術轉移體系建設的任務要求,科技部已批復建設江蘇蘇南、四川成德綿等9家示范區,為探索科技成果轉化機制和推進全面創新發展提供經驗和示范。
2020年10月17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二次會議通過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的決定》,新修訂的《專利法》將于2021年6月1日起施行。該法案新增了“國家鼓勵被授予專利權的單位實行產權激勵,采取股權、期權、分紅等方式,使發明人或者設計人合理分享創新收益”的內容,進一步明確了職務科技成果產權激勵途徑。
2021年1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行動方案》。《方案》明確提出:創新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機制,提高技術轉移人員的技術評價與篩選、知識產權運營、商業化咨詢等專業服務能力;健全職務科技成果產權制度,深入開展賦予科研人員職務科技成果所有權或長期使用權試點,探索職務科技成果產權激勵新模式;設立知識產權和科技成果產權交易機構,支持中國技術交易所、上海技術交易所、深圳證券交易所等機構建設國家知識產權和科技成果產權交易機構,在全國范圍內開展知識產權轉讓、許可等運營服務,加快推進技術交易服務發展。
與此同時,地方政府也紛紛出臺政策,鼓勵科技成果轉化。2020年8月,北京市海淀區政府印發了《2020年海淀區知識產權服務業發展專項申報指南》,鼓勵服務機構做強做大,對為創新主體開展知識產權、技術轉移等專業服務的,根據其服務績效最高給予獎勵金額50萬元。
針對建設“知識產權運營辦公室”,提案建議,允許高校院所使用財政資金聘請知識產權運營專門人員或購買知識產權運營專業服務,集成技術、人才、政策、資金、服務等創新資源,提高成果轉化效率和成功率。
目前,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西安交通大學、華東理工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四川大學以及中國科學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都成立了知識產權服務平臺。
2020年10月,國家知識產權局、教育部發布了《關于確定2020年度國家知識產權試點示范高校的通知》,認定北京大學等30所高校為2020年度國家知識產權示范高校、遴選中國人民大學等80所高校為2020年度國家知識產權試點高校,試點示范工作有效期為2020年10月至2023年10月。
此外,很多地方還成立了知識產權保護中心。2021年1月18日,嘉興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揭牌。該中心集快速審查、快速確權、快速維權于一體,開展知識產權維權援助和知識產權綜合運用服務,實現知識產權“一站受理、一網通辦、一地咨詢”。
為促進知識產權服務業從業人員結構優化與能力提高,國家知識產權局直屬單位中國知識產權培訓中心一直為知識產權從業人員提供系統、規范、專業的知識產權培訓。2020年,在疫情的影響下,培訓中心遠程教育平臺發揮了重要作用,全年培訓規模超過120萬人次,新增注冊用戶超過16萬人。
針對知識產權處置問題,各地大力推進專利、商標等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新模式。根據煙臺市市場監管局數據,2020年煙臺市實現融資金額近30億元,位居全省第一。其中,專利權質押74項,融資金額29.69億元,質押金額高達上年度的6倍;商標權質押1項,融資金額1000萬元,有效助力59家企業闖融資難關。2020年,貴州省專利商標質押登記累計66件,同比增長53.5%;知識產權質押融資額達到16.1億元,同比增長37.6%。各地以知識產權作質押,讓無形的知識產權變成資金“活水”,有效拓寬了企業融資渠道,有效發揮了知識產權的經濟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