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露萍 張偉

摘 要:為滿足廣大教師在后疫情時代提出的充電和加能兩大需求,筆者所在學校在遵循疫情防控文件精神的前提下,充分調研實際情況,構建出5G移動培訓模式,培養教師面對公共突發事件的實際應對能力。5G移動培訓模式利用信息技術,將課堂建在了移動端上,有效解決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多地交流等難題。
關鍵詞:后疫情時代? ? 5G移動端? ? 遠程指導
課? ?題:本文系2020年度浙江省商業經濟學會重點項目“后疫情時代‘5G移動互聯網創新型培訓模式的研究”(2020SJZ02)、2020年中國高等教育學會職業技術分會“基于‘雙高背景下精細化管理在繼續教育培訓管理中的實踐研究——以大型國企培訓為例”(202074)研究成果。
一、疫情期間線上教學模式實踐及研究情況分析
為防控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國家七部委及浙江省教育廳等四部門發布了《關于切實加強疫情防控期間線下校外培訓管理工作的通知》,強調在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結束之前,嚴禁開展任何形式的線下培訓等聚集活動。
為保障教學活動的有序開展,各培訓機構積極探索構建線上教學模式。中國民辦教育協會向全國31個省市的校外培訓機構發放在線問卷,展開了“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對培訓機構影響”的調研工作。調查結果顯示,只有1.1%的機構采用了線上教學模式。
與此同時,國內外學者就“如何構建線上培訓模式”積極展開研究。趙澤眾制定出“互聯網+職業技能培訓計劃”;崔學敬建議培訓機構創建微信教學平臺;薛成龍和李文提出借鑒阿爾伯塔大學線上教學體系的辦法,使用 E-Class、MOOC 及其他在線平臺作為教學支持,通過遠程培訓實現課程自主學習、作業在線提交、線上互動討論、師生留言答疑等多種功能;南安普頓大學的研究者搭建了未來學習平臺和社會學習平臺,用以實現教師異步討論,并利用Skype 電話、webinars 在線研討、 Twitter、Facebook等社交媒體促進師生同步交流。
二、5G移動培訓模式的建構
5G移動培訓模式中設置了培訓需求問卷調查、課程安排、培訓運行功能、師生評估和效果反饋五個環節。教師可借助該模式充分了解學習者的學習意愿和未來需求方向,有效解決教師與學員溝通不暢、培訓方所提供的課程內容流動性過強等問題。
在技能課程成為快速消耗品的當下,如何提升教學品質成為擺在培訓方面前的一道難題。因此,筆者所在學校針對課程內容質量難以監督管理、教學質量難以掌控等問題,提出了相應的解決辦法,如:使用釘釘、QQ、微信等平臺發布培訓通知與培訓要求,及時組建班級并規劃培訓安排,全力推動培訓基地信息化網站的良性發展。
學?,F已構建全方位、系統化、多維度的培訓體系,該體系分為訓前、訓中、訓后三個階段,共涉及“互聯網+移動端”培訓需求調研分析、培訓課程模塊設計、培訓項目職業包的設置、培訓實施與運行、培訓反饋與分析五個重要環節,如圖1。
(一)微信移動端
首先,對目標用戶群的需求及相關領域進行初期需求調研,采用問卷調查等方式搜集相關數據。
其次,對數據進行統計與分析,并據此初步擬定課程表、師資搭配方式及實踐教學計劃等。
再次,為實現職業教育的核心功能——培養符合崗位需求的人才,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根據學員的求學目標進行可行性分析,隨時依據行業和產業的發展趨勢和崗位需求情況進行動態調整,從輸出端解決人才的供需矛盾,從運行端提升受訓者的技能與技巧,提升學員的就業競爭力。
最后,根據實際教學情況選取試點班級,從內容與方法兩方面出發不斷改進并升級培訓方式,同時不斷跟進教學效果的分析工作,進行預期與后期效果對比,從而篩選出有效的培訓方法。如此反復試驗調整后創建出一個適用于線上培訓的運行模型。
(二)釘釘移動端
訓前:班主任在釘釘平臺建立班級群,設置群公告、課程表、作業設置、打卡記錄、班級管理、發布課表、老師消息等模塊,采用理實一體化、工作輪換法、案例分析法、演繹法、配音角色換位法等方法加強培訓效果;依循以人為本和以需求為導向的兩大原則設置培訓內容,設計出符合市場及個體雙重需求的培訓模塊。
訓中:從培訓考核和培訓質量兩個維度出發,在5G移動培訓模式體系建構過程中不斷檢驗其科學性,為學員定制個性化培訓方案;在學習功能區增加資料留存功能,為學員后期的再學習節省了費用和精力。
訓后回訪機制:教師采取網絡問卷調查、電話聯系、在線座談會等方法,全面了解學員是否將所學知識運用于具體實踐中;抽檢部分課堂,對教師的教學情況和學員的作業提交情況進行智能化分析;對參訓教師的日常教學活動和研修模式定期進行回顧式探討;利用已有的移動端和聊天群建立暢通高效的訓后服務通道,指派專家為參訓教師的專業成長和職業規劃提供指導。
改進歸納:總結并分析發現的問題,同時歸納出收效良好的培訓方法,為其建立跟蹤指導檔案,形成可供借鑒的范例,并將此作為下一個階段計劃制定的起點和依據。
(三)騰訊QQ
首先,訓前針對教師需求展開問卷調查,全面了解教師的培訓需求。其次,編制并發布訓后綜合評價表。最后,通過創建QQ群、設置群課堂、錄制課程等方法,幫助學員定期回顧專家上課時講授的重點難點。
(四)小鵝通平臺
在后疫情時代,利用“小鵝通APP”搭建起“互聯網+移動端”職業技能培訓平臺。小鵝通啟動“商家學院”,當學員升級為會員時可自主選擇學習項目,使用分項訓練、模擬考試、錯題重做、考前必練、學習筆記等功能。
三、5G移動培訓模式的創建意義
(一)滿足培訓空間與時間上跨域性的挑戰
根據智能終端設備廣泛應用的社會現狀,5G移動培訓模式采取了“互聯網+移動端”教學方式,實現了PC端與移動端互連。學員可根據實際情況選擇不同的平臺進行課程學習,提升了學員選擇學習場所的自由度。
5G移動培訓還利用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手段,使學員可通過學習記錄留存功能自行調整、把控學習時間,從而打破了受訓者學習時間的壁壘。
(二)滿足培訓內容和方法上的個性化需求
傳統的培訓模式較為刻板,專家教什么,學員便學什么,教師的教學方法和形式囿于教材和考綱,且通常以固定的班級為基本單位制訂課程方案,因而將授課變成“填鴨式”的照本宣科。從傳統培訓模式的實際教學效果來看,各師資培訓基地的培訓課程和形式已經與不斷涌現新概念、新思維、新教學技術的教育新時代不匹配。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顛覆了教學活動設計者的傳統思維,5G移動培訓模式正是在“互聯網+”的浪潮中應運而生。該模式在符合教育章程規范的基礎上,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從受眾個體的特性出發,對傳統職業技能培訓模式進行了一次全方位、系統化的大變革,打造了多樣化的培訓內容與形式,更好地與現代人的生活節奏與學習習慣相契合。
(三)有效應對崗位需求多元化選擇模式的挑戰
隨著人工智能的迅速發展,“機器換人”已覆蓋大部分行業,過去由工人承擔的大量低技術性、高重復性的工作已被機器人所代替,許多行業和產業甚至出現了純機械化、自動化的智能生產車間。加之企業用人要求的不斷提高,導致就業市場出現了就業率不升反降的現象。
針對目前嚴峻的就業形勢,5G移動培訓模式依托高職院校的師資和實訓基地資源全力幫助企業和學校人員,學員可通過參與“職業培訓包”服務項目自主選擇培訓項目,有效應對各崗位提出的技能要求。
(四)解決了培訓機構經營困境問題
“互聯網+移動端”的培訓模式為企業帶來了一定的經營收入。在后疫情時代,企業面臨著打長期防疫戰的挑戰,而5G移動培訓模式可以有效解決商業化培訓機構面臨的生存問題。
參考文獻:
[1]崔學敬.學習貫徹新條例,創新黨校培訓模式[J].新理念·新發展,2019(6).
[2]趙澤眾.線上學技能,培訓掀熱潮[J].職業,2020(5).
[3]薛成龍,李文.國外三所大學線上教學的經驗與啟示.中國高教研究[J].2020(4).
(作者單位:浙江機電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