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蕾



〔摘要〕天津市作為第二批啟動高考綜合改革的城市,已經走入了第四個年頭。“六選三”的科目選擇、以專業為導向的錄取方式均反映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本研究對天津市南開中學濱海生態城學校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問卷結果顯示了高中階段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必要性,故提出高一年級生涯規劃整體的課程設計。
〔關鍵詞〕生涯規劃;課程設計;高中生
〔中圖分類號〕G4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2684(2021)16-0070-05
新高考旨在“為每個學生提供更多的選擇機會,促進學生學科興趣與特長的發展”。天津市作為第二批啟動高考綜合改革的城市,已經走入了第四個年頭。而“六選三”的搭配,在賦予學生更多自主選擇權的同時,也給學生和家長帶來不小的挑戰。這不僅決定了學生高考后可填報志愿的專業,還影響著將來從事的職業方向。同時也提醒我國現階段高中教育,學校在教授學科知識的同時,也有必要將職業生涯規劃納入課程體系。
一、高中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必要性
(一)現實要求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指出,要建立“學生發展指導制度”,“鼓勵有條件的普通高中根據需要適當地增加職業教育的教學內容”,以此來促進學生的心理與學業的發展。雖未明確“職業生涯規劃”的概念,但相關理念,已滲透于國家政策性文件。隨著高考改革的深入,高中階段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逐漸被重視,許多學校陸續展開探索。天津自2016年發布《天津市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實施方案》,2017年這屆開始不再分文理科,實行“六選三”的選科制度,科目的組合搭配決定了將來所學專業,因此學生在思考如何選科的同時,也需要建立專業與職業的認知、個人與專業和職業之間的聯結。
(二)高中階段學生發展的特點
埃里克森人格發展八階段理論提醒我們,青春期的孩子正建立自我同一性,自我意識和獨立意識增強,開始思考著名的哲學三問——“我是誰”“我要去哪兒”“我該如何去那兒”。這一階段的發展任務要求學生需要明確地認識自我、明晰自己的職業價值觀。
因此,高中階段有必要開展生涯規劃教育,幫助學生科學定位、明晰自我價值。
(三)高中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遇到的現實問題
1.學校需配備專業師資,形成規范、專業的課程體系
從現實情況看,許多學校的生涯規劃教師多是由心理教師、德育教師、班主任來擔任,缺乏全面、專業的指導教育,未形成成熟的課程體系,多是利用班會課、社團、講座等形式,時間、空間有限,學生缺乏有效的學習資源,與實踐體驗出現斷層,學生無法在短暫的時間里培養生涯規劃的能力。
同時,學校在著手生涯規劃教育的同時,也陷入困惑,職業生涯規劃的有效性應該如何去評估。
2.家庭指導缺乏生涯規劃的意識
學生在選科與報志愿時,家長容易忽略學生的主體性地位,往往依據自己的社會經驗、家庭成員的職業優勢,以及家庭可為學生提供的資源。家長自身缺乏生涯規劃的意識,也容易影響學生報志愿時大學和專業的選擇,比如究竟是選擇感興趣的學科還是學得好的學科,是專業優先還是讓專業屈從學校品牌等,這都是學生和家長現實中面臨的困惑。
3.學生自身認識的局限性
受限于年齡特點和經驗不足,高中階段的學生對自我認識仍不夠充分,同時對專業和職業了解不夠深入。這也直接導致了學生生涯意識淡薄,主動規劃性差,尤其是在面臨選科、填報志愿時,容易陷入迷茫。因此,從高一階段對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是很有必要的。
二、職業生涯規劃校本課程的實踐
(一)基本情況調查
為了解我校學生生涯規劃意識發展狀況,更好地開展生涯規劃教育校本課程,本研究展開了問卷調查(見附錄)。
調查采用自編問卷,問卷共設置了8個題目,前兩題為基本情況,正式題目1-5為選擇題,第6題為開放性問題,主要調查學生在職業生涯規劃方面期望得到哪些幫助。
調查采用整體抽樣的方法,以高中三個年級為調查對象,在同一時間以班級為單位進行問卷調查,收回有效問卷655份。三個年級的基本情況見表1。
對三個年級在問卷選擇上的數據進行整體統計,各項均分見表2。
從表2中可以看出,生涯規劃重要性、了解自己的興趣能力等的平均數都在1和2之間(1=非常重要,5=不重要),對大學專業的了解、專業和職業的傾向性、是否有職業發展規劃等的平均數均接近于3,這說明我校學生均認為職業生涯規劃在高中階段是非常必要的,他們在自我認知方面發展較好,能夠了解自己的興趣和性格所在,認識自己的能力與價值觀念。但是由于學生缺乏大學專業和職業的相關知識,這可能影響學生專業與職業的傾向性,進而影響著他們的職業生涯規劃意識。學生在第6題也表達了期望得到哪些幫助,對學生的回答進行歸納并排序,排在前面的三位分別是:選科與大學專業的關系、大學專業與職業的了解、希望開展相關課程幫助自我認知與生涯規劃。這證實了學生已經認識到職業生涯規劃與自己息息相關,并希望接觸更多的生涯知識。
(二)高一年級校本課課程設置
高一時期是穩扎穩打的階段,學生的生涯發展目標是了解自己在學科上的學習狀態和發展潛力,逐步確定選考科目;探索自己的興趣、能力、性格、價值觀,了解自己的夢想。因此課程重點應該在自我認知方面,專業、職業方面為初步探索,生涯規劃在于意識啟蒙;高二時期是嘗試選擇的階段,生涯發展目標是確定自己的選考科目或進行調整,了解自己感興趣的大學、專業、職業等。因此應該側重專業與職業探索,加強自我認知與專業職業的聯結。高三時期是夢想啟航的階段,學生需要制定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方案,因此需要了解職業、確定大學和專業的填報,同時開展指導性課程和個性化輔導。
因此,本人依據本校學生實際情況與階段發展,參考相關資料,開發了高一年級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校本課程(見表3)。著重從自我認知的角度開展生涯規劃校本課,結合選科現實,輔以介紹選科、專業與大學,幫助學生做好選科決策。課程需要在實踐中不斷修改,不斷完善,最終形成成熟的、有體系的校本教材。
三、新高考背景下關于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幾點建議
(一)培養專業的師資隊伍,建立生涯指導中心
1.加強教師培訓,提高教師能力素養
規范專業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離不開專職教師的專業素養。因此,學校開展生涯規劃教育課程,首要就是有專業的師資。這就要求教師嚴格要求自我,加強理論學習和實踐。學校支持專職教師定期培訓,比如外出學習培訓或參加專家講座等。
提高班主任、學科教師的生涯規劃教育能力。班主任作為最了解學生的老師,可利用班會課時間引導學生學習生涯規劃,也可以在對學生了解的基礎之上提出有針對性的建議和幫助。同時,鼓勵將生涯規劃教育融入學科教學。學科教師以自身學科為背景,梳理選擇本學科對應的大學專業有哪些、本學科的就業去向,通過這種方式可以幫助學生清晰選考科目與所學專業之間的關系。
2.建立生涯指導中心,促進生涯規劃教育專業化發展
為促進學校生涯規劃教育專業化發展,建議學校成立生涯指導中心,并由專人負責,引領學校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科學發展,保證專職教師校內校外教研活動,鼓勵學生展開實踐。
除了課程之外,生涯指導中心可以定期開展生涯規劃咨詢服務,有針對性地幫助學生分析問題,滿足學生個性化的發展需求。
(二)制定科學的生涯規劃制度,建立系統規范的課程體系
1.建立組織領導機構,形成領導責任機制
領導組織機構是否科學健全,決定了學校的生涯發展規劃能否順利進行,因此建議各學校成立相應的組織機構,由主管校長直接負責。專業的生涯指導教師是團隊的核心,指導教師負責學校校本教材的編寫、課程計劃的實施與評價、學生個性化生涯咨詢、班主任或科任教師的生涯培訓,等等。學校從領導到專業教師,再到班主任和科任教師、學生全員參與,上下齊心,形成教育合力。
2.生涯指導中心開發生涯課程,制定課程方案和課程體系
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目標是幫助學生從各個角度完善自我認知,探索專業與職業世界,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以學生為中心,引導學生建立自我與職業的聯結,不僅能順利完成高中階段的選科、高考后的志愿填報任務,還可以形成長期的職業生涯規劃。在設置課程前,生涯指導中心需要結合各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和發展任務展開教研,有針對性地、有層次地建立課程體系,從授課形式、課堂教學內容設置、教學方法、規范教案的編寫、課程評價等方面規范課程,以達到每個年級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目標。
3.將生涯規劃教育納入學校必修課程體系
建議將生涯規劃教育納入學校必修課程體系,這樣可以避免選修課因數量有限導致學生受眾較少和講座因時間空間等資源不足難以取得理想效果的問題。在納入必修課程體系的同時,學校生涯指導中心可以制作生涯發展指導手冊,方便學生利用課外的時間自學。手冊涵蓋課程框架相對應的學習內容,例如,手冊在編寫的過程中可考慮加入性格興趣、能力和價值觀念的測驗,既滿足學生的興趣,又為學生提供了切實的參考。需要注意的是,測量工具需科學使用,若對于測量工具有更為嚴格和準確的要求,有條件的學??梢M相對科學和完善的測量系統,但同樣,測量結果僅作參考。
4.建立和完善課程評價體系
職業生涯規劃的教育目的不僅是學生知識的獲得,更是自我認知、能力與價值觀的建立與調整,甚至是長遠的生涯規劃,它的影響不僅體現在當下,更多的是在未來,因此課程評價應改變傳統的成績評價標準,而采用更多樣化的評價模式。如師評、互評、自評相結合,終結性評價、形成性評價相結合。采用多元的評價模式,相信并尊重學生的努力,可以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化被動為主動。
(三)生涯規劃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相融合
心理健康教育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相融合更有利于學生積極發展。從授課模式上,生涯規劃教育的授課模式可結合心理團輔課的形式,通過心理游戲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通過心理探索幫助學生明晰自我等。從教學內容上,生涯規劃教育離不開心理健康教育,如在合理制定生涯規劃之前,學生需要從各個角度正確認識自我,在自我建構的過程中進行認知調整。學生通過心理團輔活動,了解自己想做什么、適合做什么,進一步增強規劃動力。從學生層次上,可對后進生可展開個別輔導,幫助其自我定位,增強自信。
(四)家校聯合,形成教育合力
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僅憑學校的努力是不夠的,還需要家長與學校配合,在日常生活中滲透生涯規劃的理念。鑒于家長獲取相關知識的渠道有限,建議學??梢酝ㄟ^家長會傳遞生涯規劃的理念,或者通過學校公眾號推送生涯規劃微課、文章或其他學習資源。
除了向家長輸出職業生涯規劃的知識,還可以邀請家長進校園向學生傳達職業經驗。因此建議學校根據實際情況聘請一些領域的家長走進校園、走進課堂,開展其專業領域的講座,介紹自己工作性質、職責、內容、成功的經驗、發展前景,或者向學生提供相應領域的生涯咨詢,又或開展面對面的生涯訪談活動,開闊學生視野。
(五)積極開發社會資源,開展實踐體驗
除展開家校合作之外,開展生涯規劃教育還可以積極開發社會資源。如本校優秀畢業生,他們曾經在學校學習生活過,更容易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因此建議學校邀請優秀畢業生回母校,以高校與專業為切入點進行宣講,向學生介紹自己選科與擇校的經驗,以及對職業規劃的思考。
生涯規劃教育還可以走出校園,依托地緣優勢,與附近企業和單位展開校企合作,學生通過走進相關產業,開展體驗式課程與研究性學習,體驗相關崗位工作,了解自己感興趣的職業及所需崗位職責。如生態城資源豐富:國家動漫園和國家影視園可以幫助學生了解文化產業,生態城濕地公園、博物館可以幫助學生了解環境治理和生態發展,生態城科技園和環保產業園可以帶給學生科技創新、綠色節能的相關職業體驗;附近開發區工業園區可以讓學生近距離了解電子信息和汽車機械、現代醫藥和港口物流,等等。學生通過校企合作,了解職業所需職責,以及需要具備的專業素養,在體驗中探索適合自己的發展之路。
除了社會資源,學校圖書館也是很好的職業生涯教育窗口。各校圖書館可以依據自身條件,增訂相關的報刊書籍,增加高等院校、企業單位的網絡檢索,在不出校門的情況下,學生也可以獲取專業、職業信息。
四、展望
新高考不僅僅是科目的選擇,更是對學生探索自我、規劃自我、發展自我的檢驗,生涯規劃教育的使命更在于透過當下的教育,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規劃未來。目前我市已有許多學校陸續開設高中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課程,形成了自己的課程體系,甚至開發出本校的校本教材,將生涯規劃與研究性學習相結合,使生涯規劃的意識深入課堂,同時落實于實踐。
在接下來的教育教學中,希望教育部門積極開展線下或線上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培訓活動,通過專家講座、學校成功經驗的分享,促進各學校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提升學校的專業能力。也希望在不久的將來,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能逐漸從探索走向常態,逐步建立成熟而規范的課程體系,幫助學生主動地做好生涯規劃,繪制好自己的人生藍圖。
參考文獻
[1]胡忠瑜.高中生涯規劃教育的現狀、問題和對策研究——以青島××高中為例[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17.
[2]肖瑋萍.高考新政下高中生涯規劃教育現狀及其應對策略[J].教學與管理,2018(30):17-20.
[3]禹文軍.基于新高考下生涯教育校本課程開發與設計的思考[J].學周刊,2019(19):77-78.
(作者單位:天津市南開中學濱海生態城學校,天津,300450)
編輯/衛 虹 終校/張 旗
附錄
高中生職業生涯規劃意識調查問卷
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為了解高中階段學生生涯規劃意識發展狀況,更好地開展生涯規劃校本課,故編制此問卷。
所有調查內容均采用不記名的方式進行,且問題的答案皆無正確錯誤之分,同學們只需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真實作答,在符合的一項打上√,主觀問題需要進行書寫。感謝大家的配合!
基本情況:
年級:A.高一 B. 高二 C. 高三
性別:A. 男生 B. 女生
1.你認為在高中進行職業生涯規劃的重要性有多大?
A.非常重要 B. 比較重要 C. 不確定
D. 不太重要 E. 不重要
2.我了解自己的興趣、性格、能力、價值觀
A.非常了解 B. 比較了解 C. 不確定
D. 不太了解 E. 不了解
3.我對大學專業和職業的了解程度
A.非常了解 B. 比較了解 C. 不確定
D. 不太了解 E. 不了解
4.我了解自己的專業傾向性和職業傾向性
A.非常了解 B. 比較了解 C. 不確定
D. 不太了解 E. 不了解
5.我對自己的職業發展有規劃
A.非常符合 B. 比較符合 C. 不確定
D. 不太符合 E. 不符合
6.關于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你期望得到哪些幫助,請寫下來告訴老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