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倩 王力勇
〔摘要〕一場疫情的到來,讓人們更多地關注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問題,呼吁建立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務體系,中小學心理健康工作從教育模式轉向服務模式已經成為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學校作為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務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發揮自身優勢,構建學校心理健康服務模式?本文從實踐出發,探索出一條全面規劃、全員參與、全方位滲透、融合創新的心理健康服務特色之路。
〔關鍵詞〕心理健康服務;身心健康;心育課程
〔中圖分類號〕G4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2684(2021)14-0074-03
中國人民大學俞國良教授提出心理健康服務體系需要達成的目標是促進全體成員心理健康。學校是心理健康服務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青少年接受教育的主要場所,需要發揮自身優勢,調動一切有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長的資源。筆者所在的北京師范大學石家莊附屬學校做了如下探索工作:全面規劃,為心理健康服務提供基礎保障;全員參與心育培訓,重點培育心育專業團隊和個人;全方位滲透各項工作,重點打造特色心育活動;融合校內外心育力量,創新心育服務方式,共同構建有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長的環境,實現全體成員心理健康的目標。
一、全面規劃,為心理健康服務工作提供保障
(一)成立心理項目組,為心育工作提供隊伍保障
心理健康工作項目組(以下簡稱“項目組”)由校長擔任組長,負責學校德育工作的副校長牽頭,主要成員包括學校專兼職心理教師、學校德育管理人員、課程教學中心人員、班主任、科任教師以及家委會成員。同時,項目組還根據心育工作內容安排定期調整核心項目組成員,適當納入新鮮的血液,有心理學背景或者對心育工作感興趣的教職員工和家長代表根據自身情況申請加入心育項目組。學校依據相關政策,給予項目組成員一定的獎勵支持,切實保障心育工作順利開展。心育項目組的成立,改變了學校心理工作的從屬地位,讓心育從德育工作中脫離出來,以一種全新的身份重新融入學校各項工作中。
(二)制定并完善心育制度,為心育工作提供制度保障
學校心理健康服務是一種專業活動,是教師以一般專業理論指導或原則為依據,開展的心理教學、評估、輔導以及危機干預等一系列活動。項目組成立之后,依據相關政策,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制定完備的心理健康服務工作規章制度。同時,在實際工作中,逐步完善學校心育工作的組織實施、檢查督導、評估評價等各環節的規章細則,完善心理輔導的倫理規范、檔案管理、值班值勤、學生轉介、危機干預等方面的制度。各項規章制度的制定和完善保障了心理健康服務工作的規范有序開展。此外,項目組還定期召開會議,及時有效解決心育工作中出現的各種問題。
二、全員培訓重點培育,提升教師心育能力
(一)全員培訓促進教師將心理健康服務融入日常工作中
心理健康服務系統以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為主,遵循心理健康的特點和規律,向學生和教職工提供不同層級的心理健康與心理保健服務。中小學教師面對自身個性心理特征、職業特殊性、特殊發展時期的沖突,應具備積極的心理應對能力、情緒疏導方式以及良好的社會支持環境。學校在心理專業師資力量不足的前提下,提出全員培訓的教師培訓方法。首先,學校將心理健康培訓列入師資培訓的重要內容,學校每學期開學初至少組織一次全體教師的心理健康培訓。其次,安排暑假集中培訓,聘請心理專家定期到學校進行有針對性的培訓。通過這些通識性培訓,提升中小學教師的心理健康水平,保障教師隊伍整體素質提升。
(二)重點培育打造專業教師團隊及個人
除了全員培訓,學校還針對不同的工作內容,重點培養了一批心理健康教育核心工作隊伍。首先,為了開展生涯教育,選派教師參加生涯規劃師的專業培訓,這些教師為學校后期開展生涯工作提供專業服務。其次,培養一批班主任成為心育核心骨干教師。自2020年開始每年從全校范圍內擇優選取20名班主任和科任老師,他們具備一定的心理專業知識,了解不同年齡段學生心理發展的特點,能夠參與學生的咨詢。學校聘請北京師范大學心理專家為他們量身訂制心理培訓課程,提升他們的心理咨詢能力。最后,學校每年都會選派教師參加市區舉辦的心理教師教研、培訓活動,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通過重點培育,學校的心理健康服務工作逐步走向專業化,越來越多的教師在心育培訓中成長起來。
三、全方位滲透學校各項工作,打造特色心育活動
(一)教學滲透,打造優秀育人課程
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是心理健康服務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項目組積極推動開發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主要采取體驗式教學,以各種豐富的活動為主,讓學生充分參與其中。各年級依據學生特點,分年級、分層次、分主題,有計劃有系統地開展,激發學生的積極心理體驗。在學科教學中滲透心理元素,比如了解艾賓浩斯遺忘曲線之后,學生們更加主動去復習知識。其次,積極開發心理微課,疫情期間,心理教師、德育工作者和班主任積極開發心理微課,提供了大量的心理服務課程資源。學校課程教學中心選取優秀的教師個人參加各種素質賽,將優秀的心理育人課程推薦到區里和市里進行分享和展示,讓更多人受益,同時也提升教師的自我成就感。
(二)德育滲透,集聚優秀育人資源
在學校心理健康服務體系建設中,德育是學校心理健康服務模式中的重要一環。心育項目組的核心成員來自學校的德育部門和班主任團隊,因此在日常的德育工作中,項目組成員有意識地把心理健康知識滲透到德育活動中,提高全體師生以及家長的心理健康水平。如在入團儀式中滲透心理元素,提升學生的歸屬感和責任感;在班級建設中滲透心理元素,加強學生的自我認同,提升學生的社交能力,一些趣味心理活動成為學生們課間游戲的一部分。在戲劇社中,學生創編的心理劇《愿你帥氣的臉龐永遠有燦爛的陽光》獲得了河北省石家莊市心理劇一等獎。
四、融合校內外心育力量,創新心育服務方式
(一)借助云平臺,構建心育支持體系
信息化是學校心理服務模式的重要特征之一。在疫情防控期間,項目組組織教師通過各種云平臺學習和發布一系列的心育資源。我校通過“中國好老師”云平臺、北京師范大學“京師心育”項目組云平臺以及石家莊市長安區釘釘工作云平臺,學習并上傳優質的心理教育資源,同時也將這些資源推送給家長和學生,積極構建心育支持體系。此外,項目組借助各種云平臺,開展面向學生、家長以及教職員工的心理咨詢活動。
(二)協同家長、社區,豐富心育資源
家長、社區是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心理健康服務的對象,同時也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資源。項目組利用家長學校組織心理健康教育專場講座,尤其是疫情期間,學校舉辦了多場線上心理健康教育、家庭教育主題講座。有一定心理知識背景的家長通過各種途徑,在學校的心育工作中發光發熱,比如家長導師團給不同年級學生帶來的心理沙盤游戲、同伴互助活動以及家長自行組織的讀書會和正面教養小組。此外,學校教師積極加入社區心理志愿服務隊伍,對需要心理幫助的團體和個人提供免費的心理援助和講座。
(三)借力高校資源,持續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高校心理資源是中小學心理健康服務模式中重要的專業支持來源。為了提升全校師生員工的身心健康水平,學校積極獲取北京師范大學“京師心育研究中心”的支持,與其簽訂了為期三年的心育項目計劃。該項目通過前期的問卷調查,為學校量身打造適當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務,根據學校的需求定期開展針對學生群體、家長群體和教師群體的培訓、講座和沙龍活動。2020年的工作重點是提升全體教師心育素養,接下來兩年將先后開展學生心理健康素養提升和家校融合共育。同時,選取20名一線班主任組成教師團隊,接受為期三年的心理專業培訓,提升學校心育服務隊伍的專業水平。
五、總結
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務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工作,作為這一體系中的學校,需要積極調整自身角色,集聚教育合力,迎接時代的考驗。目前,中小學心理健康服務模式處于初步探索階段,學校通過全面規劃、全員培訓和全方位滲透的方式,普及心理健康知識、培養專業隊伍并開展心理健康輔導,整合社會資源,積極推進兒童青少年心理服務工作,進一步提升家庭的教育能力。但是,這些工作還遠遠不夠,為了實現全體師生員工的心理健康這一目標,學校還需要做好中介,聯合社會各界為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長創造更加有利的環境。
參考文獻
[1]何妍,俞國良.積極推進我國學校心理健康服務及體系建設[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21(4):4-6.
[2]何妍,俞國良.新時代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自我更新 [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21(1):4-6.
[3]何少群,程東海.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三全育人”模式研究[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9,39(21):56-58.
[4]張世貴.重大疫情應對中社會心理服務的實踐探索及經驗啟示[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1,37(1):148-151.
(作者單位:北京師范大學石家莊附屬學校,石家莊,050000)
編輯/張國憲 終校/衛 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