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海青
摘 要:素質教育要求將學生的創新能力作為培養重點,富有開拓意識。中學道德與法治教師要結合學生實際情況,鼓勵引導學生去暢想、去尋找,培養和釋放他們身上所具備的創新能量。重在探討如何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中培養中學生的創新能力。
關鍵詞:中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創新能力
雖然中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是以傳授基本知識為目標,但是傳授知識的過程也影響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尤其是中學道德與法治教師,更應該讓這些學生去暢想、去發現、去尋找,去盡情地釋放他們身上所具備的創新能量。
一、精心鉆研教材,調動學生熱情
中學道德與法治的教材內容體現了教師教和學生學的統一,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創新自己的課堂。同時,教師在道德與法治課開展的過程中也應該適應學生探索求知的特征,精心鉆研中學道德與法治教材,挖掘教材中的知識,通過傳授道德與法治知識,塑造中學生健康的人格,最終達到不斷培養和提高創新能力的目的。
教師通過挖掘道德與法治教材中的知識,可以讓學生根據課本提供的知識,創造性地進行教學活動,比如可以讓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編演課本內容,讓學生通過角色扮演(演繹話劇、小品)等形式將理論知識生動地展示出來,學生通過自編、自導、自演激發了創造性,也讓學生對道德與法治知識更感興趣。
為了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道德與法治教師可以改變傳統的教學形式,讓學生和老師可以實現身份互換,讓每個學生都有當“老師”的機會,每位學生為了成為合格的“教師”,在競爭中認真備課,在授課中探索創新,調動了學生學習道德與法治課的積極性。
二、創設教學情境,增強課堂體驗
道德與法治教師應該突破傳統的理論說教式教學方法,在教學中可以使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比如,可以充分使用現代科學技術手段,為學生創設學習情境。在學習法律相關的知識時,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與法律相關的圖片或者視頻,從而引導學生思考違反法律的后果,以及在做好自我完善時進行創造性的思考,并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提出解決這些問題的措施;道德與法治教師也可以將學生比較感興趣的小故事、小案例、歌曲等融入課堂教學中,讓學生可以感知到課堂內容的豐富,有了興趣,學生在每一節課中就會有新發現、新的情感體驗,活躍他們的思維,讓他們對道德與法治課堂產生濃厚的興趣,并保持一顆探索求知的熱心,從而培養中學生的創新意識。
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可以為學生巧妙設置問題,引發學生思考,不斷加強學生的問題意識,讓學生在課堂上能夠產生一種懷疑、困惑和探索的心理狀態,不斷促使中學生的積極思維,這將成為創新思維發展的不竭動力。教師可以巧妙設置一些與課堂知識相關的問題,并鼓勵學生多思考問題的答案,啟發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傳統教學中,教師追求學生答案的唯一正確,但是為了培養中學生的創新能力,教師應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和方向思考問題,不要讓學生追求唯一的答案,也可以鼓勵學生反向思考問題,讓學生的思維活動更加流暢和新穎,鼓勵學生多質疑、多聯想。
三、活動教學模式,培養創造力
在實際的道德與法治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不拘一格,多采用與實際相聯系的活動教學模式,讓學生在實踐中學,在實踐中鍛煉創造力。教師可以根據初中生的特點,采取辯論、競賽、演講的方式,讓學生主動參與到這些課堂活動中,在參與這些實踐活動的過程中,運用所學知識解決活動課中遇到的問題,培養人際交往能力,實現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教師還可以讓學生自行組織活動課,在開展活動課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指導學生,但是不能成為他們的代言者,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鍛煉學生獨立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在合作中提高他們的參與能力,讓他們用開放的思維和獨特的視角解決問題。通過這些活動,讓他們接觸社會活動,拓寬他們的視野,從而達到中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精神的培養。
綜上所述,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中,要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需要教師不斷開拓創新課堂形式,讓學生在實際的活動中運用所學知識思考和解決問題,以不斷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讓這些“未來之花”能夠綻放得更加絢麗多姿。
參考文獻:
[1]許英平.淺談道德與法治課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學苑教育,2017(2):90-91.
[2]王建.也談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新課程,2017:5.
[3]韓忠樓.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3(18):136-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