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討紅
摘 要:高中歷史學科與其他的學科在教育教學方法上也有所不同,“史料結合”教學法一直以來都是大部分高中歷史教師比較推崇的一種高效教學法。立足高中歷史學科課堂教學的現狀,詳細分析相關教學問題。
關鍵詞:史料實證素養;高中歷史;課堂教學;教學方法
培養學生的史料實證素養作為培養高中生歷史學科綜合素養的重要組成,也由此而成為新型教育課程改革的目標之一。大部分高中歷史教師雖然已經意識到了新型教育課程改革的具體要求,但是高中歷史課堂教學過程中依然存在諸多的教學問題,也正因如此,本文將立足高中歷史學科課堂教學過程中的一系列問題,深入分析高中歷史學科培養學生史料實證素養的各種教學問題。
一、高中歷史學科課堂教學過程中史料實證素養的培養方法以及相關教學策略分析
1.高中歷史教師需要在尊重歷史客觀實際的基礎上規范學生的歷史學科思維
高中歷史學科主要的研究內容是過去千百年來已經成為事實的事件,這些歷史事件有的被記錄在史書之內,有的則通過口耳相傳流傳至今。重視歷史事件的真實性和客觀性也是學習高中歷史學科所必須重視的問題,歷史事件既然已經發生,既然已經成為不爭的事實,我們就需要尊重歷史事實、正視歷史發展。史料實證意識也是一種在尊重歷史、正視歷史基礎上的學科意識,然而高中歷史教師作為高中生學習歷史的引導者,必須更新教學理念,起到引領與示范的作用。高中歷史教師首先要尊重歷史客觀事實,不能歪曲客觀歷史事實,使學生意識到尊重歷史客觀事實的重要性,能夠在高中歷史學科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做到尊重歷史事實。從一方面而言,高中歷史教師應該以新型教育課程改革的相關標準和要求嚴格規范自身的教學行為,不斷增強自身的史料實證意識。另一方面,還需要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積極探索培養高中生史料實證素養,鼓勵高中生突破歷史的局限性,深入研究歷史事實的內在含義,也要培養學生“論從史出”的思維意識,要在尊重歷史客觀事實的基礎上使學生樹立正確的歷史觀。
2.鼓勵學生搜集相關的史學資料,培養高中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針對高中歷史學科的具體學習方法而言,高中生需要培養自己搜集史料的能力,與此同時,高中歷史教師也需要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以及搜集史料進行相關研究的能力。以往的傳統教學模式往往會使高中生的學習處于一種被動的狀態,學生在歷史學科課堂教學過程中缺乏自主思考能力以及分析史料的能力,通常是教師講什么就跟著聽什么,這種傳統的教學方式會嚴重影響高中生參與歷史學科課堂教學的積極性,長此以往,高中生便會失去學習歷史學科相關知識以及研究歷史事件前因后果的興趣和熱情,也正因如此,高中歷史教師需要培養高中生自己搜集史料進行歷史研究的能力,使高中生可以自主進行相關的學科研究活動。教師可以先為學生劃定一定的史料搜集范圍,以便學生更好地進行史料搜集工作。也可以積極地引導學生通過互聯網或者是一些歷史書籍來搜集相關的史料,還可以通過觀看歷史紀錄片或者是相關的影視鑒賞資料等幫助學生從多方面、多角度完成史料搜集工作,以更好地培養高中生的史料實證素養。
3.合理運用史料證據,充分激發高中生的史料分析意識
高中歷史教材內容比較枯燥乏味,針對全方位培養學生歷史學科的學習能力而言,僅僅依靠歷史教材或者是一些歷史學科輔助教材的學習,并不能充分培養高中生的史料實證能力,大部分高中生也難以做到認真地分析歷史教材中的相關知識,這也就意味著僅僅依靠高中歷史教材中的史料內容難以做到全面培養高中生的史料實證能力,也正因如此,高中歷史教師應該探索更加豐富的史料內容,從而為高中生學習相關的史實內容提供借鑒與幫助。例如,在學習《秦朝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一課時,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仔細閱讀教材中的相關內容,引導學生分析秦朝所做出的突出歷史貢獻以及秦始皇的個人政治主張,隨后教師可以為學生展示一些史料資料,比如一些學者針對秦朝的統一所做出的相關研究,或者是一些史書中記載的內容。高中歷史教師在此過程中需要教導學生運用相關的學者研究資料或者是史書中記載的文字材料來分析相關的史實情況,使學生意識到史料實證意識的重要性。
二、結語
培養高中生的史料實證素養已然成為新型教育課程改革過程中培養高中生綜合學科素養的重要內容之一。這不僅僅是高中歷史教師應對新型教育課程改革的具體措施,同樣也是立足高中生的全面發展視角、提高高中生全面學習能力的具體措施。現如今,伴隨新型教育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史料實證素養也已然成為高中歷史教師較為重視的歷史學科素養之一。希望通過本文的研究可以促進高中歷史學科課堂教學方法的不斷改進與創新,使高中生的歷史學習素養不斷提升。
注:本文為甘肅省慶陽市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史料教學在高中歷史學科核心素養培養中的應用研究”(立項號:QYLX[2020]220)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