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華
追星汽車銷售服務(濟南)有限公司
前言:大數據于二十一世紀初被提出,經過這些年的研究,逐漸趨于完善。大數據對各領域發展產生了深淵影響,尤其是會計行業。可以說,大數據的到來,為會計工作改革帶來了曙光。要想充分發揮大數據的作用,需要人們對大數據思維及技術進行深度研究,找出如何彌補會計工作缺陷。隨著時間推移,會計工作逐步完善,工作成效自然有保證。基于此,本文先闡述大數據基礎知識,再分析會計工作弊端,最后歸納優化會計工作的措施。
(一)基本概念。大數據是互聯網家族的一員,其依托會計數據開展分析工作,分析結果可為各項工作提供重要指導[1]。在大數據加持下,各項工作穩步開展。傳統會計工作完全依靠人工,不僅效率差,分析結果還不準確,無法為企業發展提供強有力支撐。因此,有必要將大數據和會計工作進行結合,以此提升工作實效。
(二)主要特點。從實踐角度來說,大數據擁有三個鮮明特點:第一,數據量比較大。在企業的經營發展中會產生大量數據,需要對全部數據進行匯總分析。隨著企業業務轉型,數據量呈幾何狀增長,僅憑借人工,無法完成工作,這時大數據就可表現一番。大數據秉持來者不拒的態度,將與企業相關的數據通通攬入懷中。第二,信息處理速度較快。雖然大數據需要面對海量的數據,但一點都不影響處理速度。只需給大數據技術一些時間,就能給出準確的分析結果。第三,處理形式比較多樣。大數據不挑食,既能處理文字信息,也能處理音頻資料。待處理結束后,會以多種方式呈現,以供企業參考之用。
(三)思維方式。大數據技術能夠辨別數據屬性,將同一屬性數據放到一塊處理,從而獲得更加完整準確的結果。同時,大數據技術還能將有關聯的數據一起呈現,方便人員發現發展規律[2]。待企業掌握發展之道后,就可推動自身向更高水平邁進。
(一)認知存在偏差。要想充分利用大數據技術,首先要清楚大數據思維。大數據擁有三種思維,分別是主體思維、相關思維、容錯思維。當前,大多數會計人員缺乏專業知識,無法認識到大數據技術的價值。思想意識不到位,自然就無法做出有效行動。在日常工作中,會計人員仍沿用老套路,致使處理結果缺乏指導性。
(二)信息來源較少。企業只有對市場動態了如指掌,才能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很顯然,很多企業不具備這樣的能力。究其原因,信息獲取渠道狹隘,無法全面收集數據。數據存在缺失,就無法發現隱藏的因果關系。當出現異常數據后,會計人員傾盡全力,依然無法找出問題成因。
(三)計量方法老套。在以往會計工作中,會計人員會以公允價值當作計量標準。殊不知,這種做法已經落伍,無法獲得精確的結果。倘若依托結果制定決策,必然會讓企業偏離正確路線。如果企業發現的早還好,如果發現的晚,企業即便拼勁全力也依然無法挽回敗局。
(四)人員素質不足。大數據在給會計工作帶來方便的同時對人員素質提出較高要求,如熟練操作計算機、合理運用大數據技術等。從實際情況來看,大多數會計人員不具備這種能力。能力的缺失會時工作舉步維艱,嚴重時會導致工作停止。
(一)培養科學認知。要想切實提升會計工作質量,首要任務就是培養科學認知。企業要科普大數據思維,講解大數據技術,幫助會計人員彌補知識缺陷。企業還要定期組織人員外出學習,借助鮮活案例促進科學認知的形成。待學習歸來,要求會計人員撰寫心得體會,以此加深他們的理解。當企業領導與會計人員擁有正確認知后,就會推動會計工作的轉型發展。
(二)擴展信息來源。企業要想百戰不殆,需要拓展信息來源,以達到知己知彼的目的。信息來源有三[3]:其一,企業要將各部門的信息進行匯總,以便了解自身生產經營狀況。其二,企業要收集競爭對手信息,以此發現自身優勢點及不足點。其三,企業要搜集市場信息,以便找準未來發展方向。
(三)創新計量方法。計量方法的創新工作需要會計人員要先摒棄落伍的方法,再積極運用大數據系統。該系統內涵計量方法,只需會計人員按照相關流程操作即可。在大數據技術的支持下,企業能夠深入剖析數據,從中發掘可用價值,這對提升自身競爭優勢很有幫助。
(四)強化隊伍建設。企業要想在復雜環境中屹立不倒,需要建設一支高水平隊伍。建設工作圍繞兩方面展開:一是人員引進。根據實際工況制定招聘計劃,并有效落實下去。需注意的是,新人進入企業,對一切事物都不了解,這時就需要企業做好引導工作。二是人員培養。培養工作并非一朝一夕之事,企業要做好統籌規劃。通過組織一次次培訓活動,逐步提升人員素質能力。授人以魚的方法固然好,但不如授人以漁。企業要在內部掀起一股學習風,推動會計人員進步。
企業要穿新鞋走新路,這樣才算與時俱進。在經營發展中,企業要推動員工思想轉型,提升員工實操能力。唯有如此,才能發揮大數據技術優勢,推動企業邁上一個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