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娜 趙雪
大連醫科大學中山學院
課程思政指以構建全員、全程、全課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將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相融合,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才培養一定是育人和育才相統一的過程,而育人是本。高校要從“教”走向“育”,構建育人新模式,營造育人新生態,全面提升人才培養水平。因此,高校在未來教育中,應該時時、處處體現思想政治教育,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學科教學中是時代的必然要求,也是學校未來發展的方向。未來,我國對人才的需求更加關注是否具有良好的職業精神的可持續發展的高素質人才。而醫學高校對學生的職業精神及思想政治培養關系著整個國家醫藥、衛生類人才的培養質量。
社會主義職業精神是由多種要素構成,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偉大事業過程中,要求從事不同職業的人都弘揚社會主義職業精神,盡職盡責,貢獻自己的聰明才智。工匠精神是職業精神的一種,是現代職業的新要求。只有具備工匠精神,人們才能在自己的職位上盡心盡力,做到最佳。例如從2020年初以來我國人民抗戰新冠肺炎疫情的實戰,充分體現了醫務工作者職業精神的重要性。醫學高校正好借此教育學生尤其是醫學生,職業精神和素養的重要性。
1.實踐混合式教學模式。隨著信息時代和互聯網+教育的發展,我國當前大學英語教學步入線上+線下的混合式教學模式,而學科+思政的新型教學模式也越來越被廣大師生喜愛。教師在講授課程時,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思政元素,將其自然地融入到英語教學中,使學生在學習語言文化知識的同時進行對比和比較,學習西方的精髓同時發揚光大我國的傳統文化價值觀。大學英語混合式教學更有利于教師利用線上資源進行英語學科思政教學,彌補傳統課堂單一授課方式的局限。
2.搭建大學英語思政微信學習平臺。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可以搭建“大學英語思政教學平臺”,平臺包括大學英語學習資源庫、職業精神典型及與英語學習主題相關的思政音、視頻資源。此外,大學英語思政微信平臺定期推送與英語學習相關的思政學習素材,以此宣傳我國傳統文化、不斷提高學生的文化自信、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3.定期邀請大咖做思政講座。英語教師在課堂中融入思政素材,學校的思政教師也會不斷做思政主題的宣傳工作。當代高校學生更具批判精神,向他們教授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難度遞增,因此需要學校定期聘請知名人士主講思政內容,為校園生活增添新鮮血液。從知名人士傳遞出來的理想信念與人文情懷更容易被學生接受,達到水到渠成、潤物無聲的教育目的。
1.運用英語學習策略。英語學習策略有助于學生高效完成學習任務,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增加愉悅感和成就感。醫學生課業繁重,英語學習策略的運用將極大提高醫學生的英語學習效率,使英語學習達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醫學生只有靈活、熟練地掌握英語才能學習西方先進醫藥知識,發揚光大我國傳統醫學,成為國家需要的復合型、應用型、技能型高級人才。
2.模擬醫院場景培養學生職業精神。在學校建設醫院情景模擬基地。與一般醫院不同的是,在“微型醫院”中,學生可以角色扮演,模仿醫生、病人和家屬等進行純英語交流。角色扮演不僅可以鞏固醫學詞匯、熟練掌握醫學相關對話,還能培養學生職業精神和素養。通過醫院情景模擬,學生可以使英語理論知識與口語實踐相結合,達到提升學生語言應用能力和綜合素養的教學目的。
3.定期組織學生到養老院看望老人。由于醫學生未來的職業是多醫護工作者,他們的職業特點對他們的職業精神及人為素養要求更高。因此定期組織學生到養老院看望、關愛老人有利于培養醫學生的職業精神和奉獻情懷。同時醫學生也可以將自己課上所學應用于實踐,給老人測脈搏、量血壓,培養學生醫者仁心的大愛情懷。
醫學教育在國家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醫生的職業要求醫學生不僅要技術精湛,同時要有較高的思想政治覺悟及奉獻精神。醫學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對今后我國衛生行業整體的思想政治水平有直接的影響。因此進行面向職業精神培養的醫學生大學英語思政教學勢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