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龍
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院經濟管理學院
引言: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金融機構也面臨著快速的科技化的問題,那么對于各個崗位的科技含量度和對人才素質的科技含量都有了大幅的提升,比如,金融數據分析師、風險控制專員、科技金融崗、證券公司行業研究員、期貨品種研究員、金融產品社群運營、科技金融助理等職位都要求科技含量較高,而原有的招聘標準對學歷要求較高,并且原有的金融專業培養的人才還是傳統的缺乏科技含量的金融人才,導致人才素質和崗位的不匹配、高學歷人才的待遇期望和企業對人才素質的期望不匹配,進而導致人才流失率較高,對企業來說損失也很大,慢慢的很多企業更傾向于務實而不圖虛名,招聘人才的時候對學歷要求降低,而更愿意招聘踏實肯干、薪資要求不高、復合型、素質較高的專科層面的生源,這給高職院校的學生帶來了更多的就業機會。
金融科技應用專業旨在培養系統掌握經濟金融學和現代信息科技理論知識,熟悉金融實務操作,熟練掌握信息科技、數據科學、算法和智能技術,能夠適應銀行科技、智能投顧、程序化交易、量化分析、保險科技、監管科技等領域需要的金融精英人才。
金融科技應用專業開設的主要專業課程有: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Python程序設計、C++程序設計、數據結構與算法、計量經濟學、金融學、現代密碼學、金融科技學、金融工程概論、公司金融、大數據與金融、金融風險管理、軟件工程、區塊鏈技術及應用、人工智能原理及應用等。
自2019年起,大型股份制商業銀行紛紛入局金融科技,成立金融科技子公司。中國人民銀行印發了《金融科技(FinTech)發展規劃(2019-2021年)》,提出到2021年,建立健全我國金融科技發展的“四梁八柱”。工農中建交五大行均已成立金融科技子公司,中郵儲銀行雖然尚未設立金融科技子公司,但也成立了金融科技部。伴隨著金融科技產業的蓬勃發展,金融科技人才也成為市場上的寵兒,各大銀行的金融科技公司都在大規模招兵買馬。
目前的金融人才培養體系培養出來的金融人才往往不懂信息技術,懂信息技術的往往又是IT專業的人才,又不懂金融,嚴重缺乏既懂金融又懂技術的復合型人才,人才供需矛盾突出。再加上,市場上大量的小型的金融機構,金融專業和計算機專業的人才都不愿意去,供需矛盾更突出,人才需求的剪刀差非常明顯。目前,國內金融科技人才總缺口就已達150萬人,并且這個缺口或將進一步擴大。
未來的金融行業的崗位趨勢是無科技不金融,金融科技應用的趨勢主要體現在以下十個方面:
“開放銀行”概念起源于英國,2018年1月英國9家銀行共享數據,首次落地開放銀行理念。目前,國內多家銀行已經實現了開放銀行的落地,未來,開放銀行成為近年來國內外銀行轉型的新浪潮。
無人銀行是指通過科技手段減免傳統銀行的人力使用。通過運用生物識別、語音識別、數據挖掘、人工智能、VR、AR、全息投影等科技手段,替代傳統銀行的柜員、大堂經理、引導員等崗位,為客戶提供全自助式的智能銀行服務。
量子計算由于其超強大的計算能力,可應用于在金融業多個方面。必然,金融高頻交易,利用算法根據預先設定好的交易策略自動執行股票交易;再比如詐騙檢測,能夠迅速打擊新興的詐騙方式。
5G一方面提供更快的速率和更高的帶寬,另一方面還將實現機器通信,千億量級的設備將接入5G網絡。5G將與云計算、人工智能、AR/VR、無人駕駛等技術相結合在車聯網、物聯網、工業互聯網、移動醫療、金融等領域帶來更加豐富的應用場景。
移動金融應用中隱私竊取類惡意應用占比最高,用戶個人信息受到極大威脅。個人信息安全是移動金融安全的重中之重,利用金融科技技術保護個人信息安全方面大有可為。
數字票據是一種將區塊鏈技術與電子票據進行融合,實現自動安全交易的新型票據。數字票據借助區塊鏈具有分布式賬本、去中心化、集體維護、信息不可篡改等特點,使數字票據更具安全性和信息公開性,更加智能交易,更加便捷使用。
數字資產證券化是將數字資產轉化為證券的過程。將域名、商標、品牌、數字貨幣、游戲裝備、賬戶號碼等相關缺乏市場流動性的數字資產,轉換為在金融市場上可以自由買賣的證券的行為。數字資產證券化是區塊鏈的最佳實踐場景,我國央行貨幣研究所也在不斷探索數字資產證券化區塊鏈平臺。
未來中國消費金融行業迎來巨大發展空間,但我國消費金融存在監管機制有待完善、企業產品創新不足、風險防控體系不健全等問題,金融科技的發展可以彌補這方面的不足。
金融機構及互聯網企業都在加大智能客服的探索和應用,通過線上線下對智能客服系統廣泛應用,不僅大幅減少人工服務成本,而且使客戶獲得更滿意和周到的服務體驗。
科技帶來不良資產處置方式創新發展,近年來,隨著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技術的發展應用,出現了以互聯網為基礎的創新處置模式,如不良資產綜合處置平臺,眾籌投資、撮合催收等。
為了滿足于市場的人才需求,中國的高校近兩年已開始著重培養金融科技人才。清華、北大、中科大、上海交大等數十所高校陸續開設了金融科技或人工智能金融等相關專業。
教育部發布了《教育部關于公布2019年度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的通知》,眾多高校的多次出現了新增“金融科技”專業,由此可看出“金融科技”的人才培養趨勢勢不可擋。2016年金融科技專業在全國開設情況為零,2017年新增1個金融科技專業開設院校—上海立信會計學院;2018年新增4個金融科技專業開設院校:中央財經大學、山東工商學院三亞學院、西華大學、安徽大學;2019年,新增14個,東北財經大學、深圳大學、西南財經大學、山東財經大學、吉林財經大學、南昌理工學院、哈爾濱金融學院、陽光學院、廣東金融學院等院校紛紛開設金融科技專業,呈井噴式增長。
通過對金融科技專業的市場需求和高校開設金融科技現狀的總結,我們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1.金融科技專業處于剛剛起步的階段,2017年第一所院校開始招生到現在也就才三年時間。
2.金融科技崗位,在金融行業內也剛剛認識到這個復合型專業的重要性,并開始行動,招募相關人才。之前一直是招聘金融專業、或計算機相關專業,然后才進行公司內部培訓的方式,來滿足崗位需求。
3.金融科技從國家層面也開始認識到這個對實體經濟的促進作用,并開始制定相關促進金融科技發展的戰略。
4.諸如金融科技這樣的交叉專業將從國家層面上也得到重視。在2020年的全國研究生教育會議中透露了重要消息,我國決定新增交叉學科作為新的學科門類,也就是說,交叉學科將成為我國第14個一級學科門類。之前的13個分別是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農學、醫學、管理學、軍事學、藝術學。
5.未來10年,金融科技專業的開設將會是大爆發的趨勢。或許,10年之后,傳統的金融專業、金融管理專業已經不存在了,取而代之的是金融科技。到那時候已經是無科技不金融了,未來的金融人才懂金融和懂計算機都是必備的技能。
金融科技發展的趨勢和前景這么好,那么,為什么目前大部分學校的金融專業還沒有轉型升級為金融科技專業呢?我們來嘗試分析一下:
1.沒有看到這個趨勢,滿足于現有專業的發展現狀:有很多學校招生狀況還挺好,沒有去開設新專業的強烈動力;
2.看到了這個趨勢,種種原因導致不敢輕易嘗試:開設新專業的、或者淘汰舊專業往往涉及到人事變動,比較復雜,不太容易轉換;
3.看到了這個趨勢,但是沒有條件轉型為金融科技專業:比如,教師的師資結構不具備這個條件等,但是,我們學校不一樣,信息技術方面恰好是我們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校的優勢,其他具備信息技術優勢專業的高校也可以利用好自身的先天優勢。
結束語:綜上所述,我們面臨著金融科技應用的市場需求大爆發的階段和高校金融專業開設的起步階段,前途一片明朗,形勢一片大好。只有順應趨勢,抓住趨勢,及時調整,早日布局,才能享受到行業爆發帶來的紅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