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擁政
中共秦皇島市委黨校
2014年,京津冀協同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三地積極謀劃,不斷推進,在產業、交通、生態等多個領域取得率先突破。2019年1月16日至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京津冀三省市考察并主持召開京津冀協同發展座談會時指出:“過去的5年,京津冀協同發展總體上處于謀思路、打基礎、尋突破的階段,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進入到滾石上山、爬坡過坎、攻堅克難的關鍵階段,需要下更大氣力推進工作。”
《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以下簡稱《綱要》)于2015年4月30日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審議通過,《綱要》對京津冀協同發展做出了頂層設計。隨后,又通過了京津冀協同發展十三五規劃及多個專項規定,形成了層次分明,相互銜接的規劃體系,對京津冀如何協同發展做出了系統的全方位部署。
按《綱要》規定,京津冀協同發展近期目標是:到2017年,北京的非首都功能要明顯疏解;中期目標是:到2020年,在產業、交通、生態、城鎮以及公共服務等方面要有突破性進展;長期目標是:到2030年,首都核心功能得到優化,基本形成京津冀區域一體化格局。
交通一體化方面,隨著大興國際機場、京雄城際鐵路北京段開通運營,京張高鐵開始試運行和多條“斷頭”公路的貫通,一張覆蓋三地的綜合交通立體網已經初步建立并逐漸完善;生態環境方面,三地建立了區域聯防聯控聯治機制,環境治理成效顯著,2019年京津冀區域PM2.5濃度為50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9.1%,比2014年下降約46%,大規模推進國土綠化行動,實施了雄安新區“千年秀林”,再造“三個塞罕壩”,京津風沙源二期治理等重大合作項目;產業對接方面,以園區共建為抓手,建設產業協同發展載體。建設了北京(曹妃甸)現代產業發展試驗區,以疏解高端裝備和重化工產業,首鋼、金隅等12家大型市屬企業落戶曹妃甸。建設了北京·張北云計算產業基地,成為北京的大數據產業鏈部分環節和部分企業轉移的集中承載地。建設了灤南(北京)大健康國際產業園,簽約50個項目。建設了天津的武清電子商務產業園,幾十家電子商務企業在此簽約落戶。此外,在秦皇島、保定滿城、廊坊永清等區域,打造了一批特色產業園,為深入推進三省市產業的協同發展夯實了基礎。同時,通過集中推動疏解轉移,三地產業結構持續優化。2019年,北京地區生產總值中第三產業占比達到83.5%,其中,金融業占比達18.5%,軟件和信息服務業占比達13.5%。天津以濱海新區綜合承接平臺及各區專業承接平臺為支撐,初步形成了“1+16”格局。在天津的濱海—中關村科技園已經有累計超過1600家企業注冊,簽約并落戶了一大批總部機構以及優質的項目,新一代信息技術等產業集聚態勢初顯。2019年河北地區生產總值中第三產業占比快速提升到51%,較2015年提高了近11個百分點,與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出臺之前相比,產業結構調整速度明顯加快。在此背景下,河北創新主體數量猛增,2019年河北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新增2000家以上,總數是三年前歷史總和的3.5倍。
在國際上,“大城市病”的解決方法大多是用了“跳出老城建新城”的方法;我國通過建設廣東的深圳特區以及上海的浦東新區,極大地促進了珠三角以及長三角地區的快速發展。國務院于2017年4月1日決定設立雄安新區,集中承載北京非首都功能的疏解,同時通過吸納和集聚創新要素,引領和帶動河北欠發達地區的發展,促進區域發展趨向協同。雄安新區堪與深圳經濟特區比肩,與上海浦東新區媲美,是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的最新樣板。
秦皇島作為北方美麗的濱海城市,具有獨特的生態環境條件和區位優勢,港口產業和旅游休療業歷史悠久,北戴河品牌馳名中外;同時,注重發揮工業的支撐作用,強化科技創新能力,在經濟技術開發區形成了良好的新興戰略產業基地。在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中,秦皇島市的定位是國際濱海休閑度假之都,國際健康城、科技創新城。
秦皇島積極探索與京津兩地的交流合作,主動對接,取得一些標志性成果。2014年5月,中關村海淀園秦皇島分園落戶開發區,來自中關村的北京千方科技有限公司等6家企業成為入駐中關村海淀園秦皇島分園的首批企業;2016年7月與河北港口集團及北控置業四方合作,實質性推動西港搬遷改造,共同打造三省市協同發展標桿;2016年11月,在北戴河成立全國第一個生命健康產業創新的示范區;同時,一批高端教育和醫療資源的進入為秦皇島產業發展提供了一個高端、綜合性的服務條件,2020年9月,秦皇島與華誼兄弟簽署《全面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在秦皇島打造獨具中國北方特色的電影小鎮。
站在更高起點上,深入貫徹并落實京津冀三省市協同發展的戰略,對于加快建設現代化沿海強市、新時代美麗港城、國際化旅游城市,現實意義重大。
提出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大背景是經濟新常態,國內外的經濟形勢在這一大背景下發生了重大的變化。在國內,多年的粗放式發展給資源和環境都造成了巨大的壓力,人口紅利也正在消失。國際上,自2008年世界金融危機以來,西方發達國家開始反思“去工業化”的弊端,紛紛進行相應的政策和經濟結構調整,回遷一些制造業,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持續抬頭,美國更是頻頻揮舞貿易保護大棒。實踐表明,過去長期支撐我國經濟高速增長的出口導向、投資驅動的雙引擎模式已經難以為繼,我們必須由外需依賴轉向內生增長,由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為創新驅動。黨的十八大以來,創新發展戰略作為一項基本國策,其重要地位日益凸顯,十九屆五中全會在謀劃“十四五”時期發展路徑時,把“創新”放在首位來強調。提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一些關鍵“定位詞”如“核心地位”“戰略支撐”“國家創新體系”,一致宣示著此次全會對創新的高度重視。《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明確提出,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打造創新平臺和新增長極。
京津冀協同發展被上升為國家的重大戰略,一個重要考量是要建立全國創新發展的試驗田。從三省市的整體定位(全國創新驅動新引擎),到北京市的定位(創新中心),到雄安新區的定位(創新新節點),創新是貫穿其中的一條鮮明主線。京津冀地區的創新資源富集,主要體現在北京這個城市,這里聚集了全國2/3左右的兩院的院士,1/3左右的國家重點實驗室以及1/4左右的全國重點院校。北京市的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連續多年位居全國第一,是全國平均水平的近10倍。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希望通過發揮北京的創新優勢,完善北京研發,天津轉換,河北生產的產業鏈,實現由點到線再到面的輻射和帶動作用,進而形成整個區域協同一致的高質量發展新格局。
作為京津冀協同發展中的科技創新之城,秦皇島應更深入地實施創新驅動發展的戰略,結合自身優勢和產業鏈需要,整合京津秦三地科技、商業以及其他創新資源,探索打造三地科技研發成果的轉化、產業發展的一體化等各種創新體系和模式。
1.加強頂層設計
完善與京津政策對接,逐步建立京津秦市場監管和市場準入協同機制,促進技術、人才、資本、信息的自由聚集和暢通流動。
2.明確功能定位
做好功能定位、產業定位,打好優勢牌、特色牌,瞄準重點區域、重點產業、重點企業開展靶向對接活動,打造承接平臺,吸引創新型主體和創新類資源,復制創新的體制和機制。
3.促進應用推廣
重點抓好京津科技創新成果應用和推廣,加強科技成果的轉化孵化,加快產業化進程,利用京津先進科技支撐本地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
秦皇島是聞名遐邇的旅游勝地,境內匯聚了森林、山地、陽光、海灘、溫泉、濕地等優質多元的生態資源,環境優美,氣候宜人,是發展康養產業的理想之地,“山海康養”,已經成為秦皇島旅游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著力點和特色名片。
1.依托特色優勢資源,打造休閑度假康養勝地。
以山地運動、濱海休閑、紅酒頤養、中醫藥養生等為“康旅融合”發展的方向,創辦康旅節賽事活動、創建康旅小鎮、創立康旅主題公園,構建多元化康養休閑旅游的產品體系,打造一批著名的高品質康養休閑度假基地。
2.發揮創新引領作用,培育一流健康產業集群。
充分發揮北戴河的生命健康產業創新示范區的創新引領和試驗示范作用,推動健康管理、醫療服務、生物醫藥、康養休療、醫療器械等產業的高端化、現代化、信息化、聚合化發展,構建完整的“醫藥養健游”產業鏈,建設世界一流的生命與健康產業聚集發展區。
3.利用新媒體新手段,加強宣傳營銷推介。
互聯網時代,新媒體傳播已經成為大眾獲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利用新媒體的多種手段對旅游康養等產品進行推介,可以提高產品的美譽度、知名度以及影響力。例如精心拍攝制作一段以旅游康養為主題的短視頻或vlog,通過微博、微信或其它互聯網開放平臺加以傳播,一方面提高產品的認知度,另一方面引導和更新大眾的消費理念,激發其深度參與和體驗的興趣。
由于獨特優越的區位優勢以及良好的生態環境,秦皇島在《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中被明確為京唐秦發展軸和東部濱海發展區的節點城市。河北省出臺的《實施意見》,將秦皇島納入沿海率先發展區,欲著力打造成為全省四大戰略功能區之一。秦皇島應立足生態優勢,同其它城市錯位發展,實現功能優勢互補,提升城市綜合競爭實力。
1.堅持生態立市,合理規劃整體生態格局,凸顯城市發展特質。
根據秦皇島的核心生態要素可以把城市劃分為北部山地生態功能區、東部濱海活力發展區、南部特色城鄉協調區,差異化引導城市空間發展,強化濱海資源保護,嚴格按照河北省海洋功能區規劃劃定保護紅線,進行高質量開發利用。增加城市綠色生態林區及生態廊道的建設,提升整體風貌,突出北方稀缺的濱海森林城市特征。
2.優化產業布局,持續全面改善環境質量,強化城市服務功能。
堅持“四大兩特”主導產業發展方向,全面推動秦皇島港轉型升級為國際旅游港和現代化綜合貿易港,強化港口旅游與城市服務功能。采用綠色生產技術對傳統制造業進行改造升級,對有污染的制造企業,逐步實現入園生產,對重點污染源實施動態監控。
京津冀協同發展是一項需要長期貫徹、逐步推動的系統性工程,秦皇島應持續發力,主動作為,積極承接京津產業轉移,在推進深度融合中實現跨越式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