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強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政府管理學院在職人員高級課程研修班學員
地攤經濟,是指通過擺地攤獲得收入來源形成的一種經濟形式。早在三千年前,民間就已經出現自由買賣的現象,但當時貨幣并未流通,所以都是以物易物。直到周朝開始,貨幣流通以后,人們開始用貨幣進行買賣交易,擺地攤現象逐步發展壯大。到了唐宋之際,擺攤區域被統治階級進行了嚴格管制,用來專門買賣交易,其它地方未經允許不得隨意擺攤,從《清明上河圖》就可看出當時北宋時期擺攤的鼎盛狀況。近百年由于種種歷史原因擺攤都處于低谷狀態,到改革開放以后,大家開始紛紛下海經商,就這樣地攤經濟再次出現,并迅速升溫,當時比較出名的批發市場主要有兩個,一個是義烏,一個是漢正街。地攤擺出的商品林瀾滿目,檔次基本可以確定為中低檔,但深受老百姓喜愛,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便宜,種類繁多。20世紀末期互聯網還沒大規模進入大眾生活,電子商務還未出現,物流公司剛處于起步階段,因此這都讓地攤經濟能夠雄霸一時,地攤經濟發展速度達到頂峰,街上到處是小商小販,甚至當年學校門口都被地攤環繞。直至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前后,地攤經濟開始迅速“降溫”。
山西省孝義市位于山西省腹地偏西,呂梁山脈中段,太原盆地西南隅,并不處于交通要要道,2010年以前甚至沒有高速公路通車,至今未通高鐵,因此20世紀90年代至21世紀初期孝義市由于交通不便利無法提供充足的貨源,所以不具備建立大型超市和農貿市場,市民購買日常生活用品瓜果蔬菜基本都是在地攤購買。經過21世紀十多年發展,孝義市成為山西省縣城經濟的排頭兵,是全國文明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全國生態文明先進市、全國綠化模范市,并成功入選“綜合實力百強縣”,從那時起山西省孝義市為了爭做文明城市,禁止商販在城市街道擺攤,同時大力發展農貿市場和大型超市。2010年開始電子商務在全國各大小城市興起,物流逐步暢通,很多商品市民足不出戶都可以從網上選購,并且價格十分便宜。曾經輝煌的地攤經濟在孝義市不到一年時間消失殆盡。但誰也未曾想到,2020年出現的疫情讓全民經濟處于停擺狀態甚至倒退,國務院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閉幕后稱確定了保居民就業、基本民生、市場主體等“六保”的目標任務盡快振興經濟讓百姓增加可支配收入[1]。政府出面表態提倡大家可以擺地攤進行買賣交易,中央文明辦發文,占道經營、流動商販不會列入城市文明建設考核,在這樣的背景下山西省孝義市迅速發文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取消各種擺攤限制,給人民群眾謀求經濟收入創造條件,規劃出若干區域進行擺攤。對各種商販進城一路打開綠燈,地攤經濟瞬間返回到鼎盛時期,甚至比鼎盛時期還要更加生機勃勃,基本是全民參與。城管不再過多干涉小商小販,只在現場維護秩序。
根據孝義市勞動就業管理中心2019年決算公開顯示,2019年度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27%,2020年上半年城鎮調查失業率已經增漲為5.0%,刷新近10年失業率最高紀錄。地攤經濟雖不像其它產業穩定,但卻是兜底的就業網,同時也是政府激勵就業的最終手段,如果不是特殊時期,政府不會輕易激活地攤經濟。根據走訪各擺攤區域,劃分區域幾乎達到滿載狀態,商販年齡跨度達到18歲-80歲之間,可以直觀的看到孝義市通過重啟地攤經濟,瞬間把失業人員重新實現再就業。
在疫情沖擊之下,生活在最底層的民眾早已入不敷出,開放地攤經濟著實讓最底層民眾有了及時性的收入,販賣蔬菜、水果、服裝、小玩具、小吃攤等等在極短時間幫助底層民眾解決了生產危機,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后,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出席記者會時回答,我國人均年收入達到3萬元人民幣,但有6億人月收入只有1000元,但是處于疫情下的民生問題確實讓中央非常看重,因此中央釋放了地攤經濟的信號無疑給廣大人民群眾打了一劑強心劑,極大促進了社會的穩定與有序發展。
地攤并不像實體門店需要較高的投入和租金等情況,只需要簡易的交通工具和貨架等即可開張,而且地攤商品林瀾滿目,幾乎覆蓋了人們的衣食住行,而政府也把地攤區域基本都劃分在客流量較大的路邊、公園正門廣場、居民小區旁等區域,攤主也把銷售時間集中在市民晨練結束或下班后,市民也不需像之前特意開車或者乘坐交通工具前往大型超市購買蔬菜、瓜果等日常生活商品,只要回家順路就可買到需求的商品,極大便捷了市民的購物需求。
在我們認識到地攤經濟帶給社會的優勢的同時,更應注意到所帶來的環境污染問題。很多攤主在經營的時候會產生很多垃圾,加之商販自身素質和意識不足,只顧自己利益能夠最大化,而且街頭飲食攤販多露天經營,經營的食品及食材原料無防塵罩等防護措施[2],且地上垃圾隨處可見,衛生問題堪憂。根據在孝義市擺攤區域調研,很多攤主經營小吃、瓜果買賣,地面布滿了廢棄塑料袋,廢棄廚余垃圾等,很多城市花了多年時間建立起來的干凈文明城市形象,在這次重啟地攤經濟的過程中很多公共場所又變回來了臟亂差的狀態。由于地攤步入門檻較低,并未由相關部門層層把關審核,導致地攤在經營的時候會出現一些未經國家相關部門檢測的產品,為了降低成本,一些商販會販賣一些劣質、有毒有害的產品,尤其是一些可食用商品,餐具、廚具、相關食材材料沒有進行消毒或者清潔,嚴重影響市民的身體健康,由于我國剛從疫情困境中走出來,如果一旦有生鮮食材帶有新冠病毒,那造成的后果將不堪設想,很可能將全國人民的抗疫成果付之東流。
地攤經濟攤位眾多,各行各業人員比較混雜,如果監管起來需要政府多個部門聯合監督管理,需要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市場監督管理局、交通局、衛健委、公安局、消防局等,由于各部門日常工作任務幾乎已經排滿,所以各部門對支持地攤經濟的發展缺少一定的積極性。
地攤上各種商品之所以能夠吸引很多顧客,很大原因是由于其低廉的價格,經過調研這其中包含著一定的假冒偽劣產品。由于商販們的商品和服務幾乎不受相關部門的監督,一些攤主為了追求低成本會出現不乏有缺斤少兩、以次充好的現象。顧客購買商品后回家發現有質量問題時,由于缺乏相關票據很難進行維權,就算回去和攤主理論,基本都會被商販搪塞過去,因此消費者權益被侵害的現象在地攤經濟中屢見不鮮。
新冠疫情雖然在我國已經全面控制,但仍不可掉以輕心,后疫情時代也需要做好一定的防疫意識。各攤位應保持一定的距離,城市管理部門和工商部門聯手予以監督管理,對于經營食品的商販,要出示健康證,食品經營許可證等材料,對于餐飲業門店室外取餐的情況,只要不占用公共交通區域,可以持包容態度。可以與各攤主和門店簽訂相關保證承諾書,當天收攤后必須保證攤位干凈整潔,不得留有任何垃圾。政府可適當撥款給防疫站部門,要求對地攤區域每日定時進行消毒處理。
政府部門需要逐步引導地攤經營者有序規范經營。可以實行經營者實名登記,保證信息真實公開,這也方便相關部門日常管理,規范出攤位置和經營時段。各政府部門可以出動工作人員或者志愿者,加強攤主消防意識、防盜意識、衛生健康意識,對隨意擺攤造成交通堵塞、超出經營時間擾亂居民休息的、亂扔垃圾者均可對其進行處罰。
前些年孝義市地攤人員幾乎都會被城管人員驅逐罰款,甚至衍生出許多暴力執法事件,后疫情時期如果地攤經濟能夠對國民經濟恢復起到良好的幫助作用,那么合理的給地攤經濟予以法律上的保護和制約是非常關鍵的環節,讓地攤經濟能夠成為一個合法的存在形式[3],也會給城市文明建設減少負擔,同時對消費者的權益保護也能起到積極作用。現在孝義市主要有兩種地攤經濟形式,一種是合法性繳費的固定擺攤區域,另一種是路邊攤,如何對路邊攤進行有效合理的監督管理,就需要相關法律文件予以支持制約,這樣才能更好地服務消費者。
結語:為了提振經濟而開放的地攤經濟不能再走之前的“回頭路”,讓城市重新回到臟亂差的環境狀況。政府應保證在經濟提升的同時加強管理能力,讓老百姓買的安心、吃的放心。現在孝義市放開地攤經濟并不只能局限于放而不管,應根據城市未來發展方向,綜合考慮,集思廣益破解現在城市面臨的交通擁堵、衛生環境、食品安全、持證經營等問題。既要讓攤主能夠順利快捷辦理各種經營手續,也要加強對地攤的監督管理,讓城市文明建設和地攤經濟科學持續和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