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啟鈞 Purdue University
網絡電影誕生于UGC(User Genera ted Content)內容。起初,UGC內容作者的初衷只是視頻制作的興趣愛好。彼時,內容多是網絡短片。由于網絡短片在互聯網上引起了觀眾較大的興趣,網絡視頻內容的價值被提上議題,網絡電影的運用模式開始向商業化方向發展,結合其發展特點和情況可以劃分為網絡短片,產業化和提質精品化三大階段。
1.網絡短片
網絡短片可以被認為是“網絡電影”的胚胎形態,普通人借助互聯網技術支持也可以發揮奇思妙想,進行天馬行空的創作。此時的內容輸出多為二次創作,對原有的素材進行加工,剪輯和風格化處理,從而形成全新的觀感體驗。其中以2006年《一個饅頭引發的血案》為代表,圍繞網絡平臺出現了制作方-既非專業網友,放映方-網絡平臺,和觀眾,只是三者還未產生經濟效益的聯系,但是產業結構已經初見端倪。
2.網絡微電影
網絡微電影是網絡視頻的升級版,從敘事結構到美學特征更加符合“電影”的特征。其中最為代表性的作品有2010年《老男孩》《四夜奇譚》等,不僅內容質量比較上乘,也獲得了較好的觀眾口碑,甚至受到CCTV-新聞頻道的大力贊許。此時的網絡微電影已經具有了一定審美價值和商業價值,只是還未形成產業化盈利模式[1]。
2014年可以視作網絡電影元年,“網絡大電影”開始走入人們視野,其概念的首次揭開方是愛奇藝,即片場超過60分鐘,由專業團隊制作,具有電影敘事特點和結構在互聯網首播的電影。愛奇藝為其推出了付費觀看和分賬模式,使得網絡電影內容有了更加直接的變現渠道。基于此,業內人士意識到“網絡大電影”的發展價值,不少制作方過度追求經濟效益和速度,開始進行“山寨創作”,例如《道士出山》,這部電影《道士下山》(陳凱歌導演版)的山寨版,僅拍攝8天以28萬元成本博取2400萬元票房。隨后大量山寨作品如《麻辣女教師》、《殺死大學生》等作品橫空出世。由于資本過熱導致大量非專業投資者涌入,“網絡大電影”雖然從形式上初具電影產品的形態,但是在市場上還是充斥著大量粗制濫造企圖“賺快錢”的產品。
由于產業亂象叢生,國家機關開始大力整頓網絡電影,第一次整頓打擊產業亂象的時間為2016年11月,通過國家機關的嚴格檢查和治理,幾大平臺被下架的作品多達60多部。隨后,各平臺為了保證自身內容的質量,履行社會責任,建立和完善了自查機制,在2018年4月通過各平臺的自查,部分“網絡大電影”再次被下架,據相關統計表明因此次自查而下架的數量在1000部以上。同時,在同年11月,國家廣電發布了針對網絡節目備案的相關通知,升級備案系統,從政策層面將“網絡大電影”引向專業化和精品化,進一步對“網絡大電影”的規范提供了保障。同時,受政策規范和熱度等各種因素的影響,在2016年之后“網絡大電影”的數量呈現逐年降低的趨勢[2]。
在“精品化”和“專業化”的新概念趨勢下,2019年,內容涵蓋規范“網絡電影”的5條倡議并業內相關人士、組織進行聯合發出,發出主體有騰訊視頻、愛奇藝視頻、優酷視頻以及網絡電影工作委員會等。此時“網絡大電影”正式更名為“網絡電影”,將由互聯網播放的電影稱謂進行統一,可見產業端對于創作精品“網絡電影”的熱情和決心,隨著這種精品意識和專業意識的復蘇,網絡電影質量開始有了明顯的提升。
從2014年網絡電影元年至今,網絡電影投資已經直指院線電影,投資數量和規模不斷被擴大。根據2019年藝恩娛樂白皮書統計,2014年代表作《三生》制片成本50萬以內,2015年《道士出山》100萬元以內,2016年《再見美人魚》100-300萬,《超自然事件之墜龍事件》1500萬。《奇門遁甲》投資體量2000萬元,《倩女幽魂:人間情》投資更是達到了夸張的4000萬元,影片里多達1800余場的特效鏡頭和華麗精致的服裝道具都可以看出片方的雄心壯志,自此網絡電影從制作各方的思想意識層面上已經得到了有效提升[3]。
在網絡電影的優勢和作用明顯突出的情況下,傳統影視企業也開始制定了發展網絡電影的計劃,這些企業在電影制作方面的經驗和技術都已經十分成熟,其對網絡電影的制作直接推動整體制作團隊走向專業化。例如,華誼兄弟的最新片單上,就包括了多部網大,如《快遞俠》、《電競殺機》等。再如,萬合天宜緊抓網絡電影機遇,組織構建網大部門,由具體的部門專門負責網大制作和出品上限等事務。這些專業化的團隊極大程度的保證了網絡電影的質量,在電影內涵、價值和展示效果上都得到了明顯提升。筆者于2020年11月參加網絡電影《蟲災》的拍攝,項目由優酷牽頭,邀請院線團隊參與制作。其中攝影指導為《攀登者》攝影劉老師,導演曾指導多部院線作品。由此可見,院線團隊對于網絡電影的市場價值有較高的期許,紛紛積極參加主動布局。
伴隨院線電影在“現實主義”題材商業性探索的成功經驗,網絡電影緊跟院線步伐,在題材上進行更多元的嘗試。如網絡電影《大地震》,《大地震》的創作靈感源于羅勁記者生涯,曾看到一篇唐山大地震相關報道。報道中,在大地震當晚,市區人口死亡率高達百分之五十,而周邊地下作業的一萬多名礦工在自救互救中,將傷亡率降到了驚人的萬分之七,這也是人類抗震史上的一個奇跡。2020年10月,中國電影電視報刊協會就女性主義電影《青簪鎖三千》召開會議,會議就女性主義網絡電影和發展作出商議。會議對聚焦女性和網絡電影的女性視角作出積極評價[4]。
從網絡電影投資體量的增長幅度來看,互聯網播放平臺渴望打造“精品化”內容。除了加大投資額,平臺方推出了一系列舉措吸引優質創作者加盟。網絡電影將更加注重電影敘事性,回歸故事、精雕細琢。
網絡電影劇本的原則上,網絡視頻平臺在發展過程中已經建立了自身獨特的評估指標,而從不同平臺評估劇本的指標上來看,其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堅持“內容為王”,大致從優質到一般分別為S,A,B,C級。劇本評級使得網絡電影從嘩眾取寵的鰲頭中落地沉淀,回歸劇作本身。新時代的網絡電影的首要使命是講好故事。劇本評級的介入使得PGC(Professional Generated Content)和網絡短片以及網絡微電影劃出明顯的分界線,也使得網絡電影在“電影性”上的保障有所提高。S級劇本需要有邏輯自洽的故事,合理的情節節奏,獨特的看點等等優勢。可以看出好萊塢綠燈系統在網絡電影評級中看到雛形以保證成片質量。
在“精品化”和“專業化”大趨勢下,網絡電影對劇本十分重視。
由于網絡電影分賬主要依靠點擊量統計,行業中有著約定俗成的潛規則“六分鐘定生死”,即播放精良的6分鐘片頭引導付費。觀眾付費后發現制作水平明顯下降,是一種投機行為,甚至具有潛在的欺詐行為。優酷對此出臺了新的分賬規則,從“傳播效果、用戶黏度、拉新能力”三個維度對片子進行綜合評估,鼓勵片方摒棄“前六分鐘”的投機心理,用心制作一部能夠吸引觀眾的完整的優秀影片,以此來鼓勵更多的片方用心生產好內容。2020年8月,愛奇藝甚至短暫取消6分鐘試看時間,以堅定制作優秀內容的決心。新的統計方式也使得投機者將被市場淘汰,以確保優秀的作品大浪淘沙[5]。
2021年1月,愛奇藝于官網發布全新分賬規則。S級劇本將享受更多分賬待遇和更大量的資源投放。愛奇藝取消網絡電影營銷補貼,最終合作定級達到S級的全部影片,平臺會配合片方進行聯合營銷,匹配平臺專屬優勢資源,投入百萬級宣發成本,對影片進行量身策劃包裝。S級電影點播費用不低于12元,而A級只有3元,以實際經濟利益刺激創作者認真創作。由此可見,平臺方對于優質創作求賢若渴,希望在網絡電影平臺持續發力。
為了投資降低投資風險,使用經典IP再開發在電影工業中十分常見,尤其在網絡電影中尤為突顯,但是過度再開發同樣會降低電影質量。首先,過分依賴成熟IP使得產品缺乏一定新意,如“狄仁杰”“西游”等觀眾耳熟能詳的經典IP在網大項目中屢見不鮮,會造成觀眾審美疲勞等問題。其次,由于成熟IP在觀眾心目中已經擁有一定口碑,翻拍很容易成為“翻車”。《倩女幽魂:人間情》被批缺乏靈動感,成為了一部徹頭徹尾的特效爽片,豆瓣評分僅為4.9分。《奇門遁甲》豆瓣評分僅為5.4。可以看出,觀眾的審美水平相較往日大有提高,經典IP和大制作的路線已經不能滿足觀眾期待,不能有效滿足觀眾審美需求,一部優秀的網絡電影不應該單純依靠特效來呈現,網絡電影需要拿出更多誠意,多推陳出新。
雖然網絡電影題材上已經開始“破圈”探索,但是題材深度比較有限。怪獸,玄幻和動作分類仍是網絡電影的主力軍。由于媒介限制,使得網絡電影觀眾多為年輕人,網絡電影敘事具有短頻快的特性,在碎片化時間最大限度抓住觀眾注意力。除此之外,敘事風格具有濃重的草根感,多以小人物獲得特殊機遇而偶遇奇妙歷險。即便在“精品化”的大背景下,大胸長腿美女依然是網絡電影吸睛的重要手段之一。雖然網絡電影神形已經和傳統院線越靠越近,但是藝術性和嚴肅性上依然有差距。
判斷一部電影作品的成功與否,除了觀眾的喜愛,專業獎項是重要的考量標準。同樣作為互聯網平臺的Nexflix公司出品的《愛爾蘭人》(The Irishman)和《婚姻故事》(Marriage Story)同時入圍,網絡流媒體進軍電影行業的有力證明。而中國網絡電影還沒有獲得世界或全國范圍內認可的獎項。這也使得院線觀眾對于網絡電影多不以為然,難以打破其心中的固有思維[6]。
結語:電影對于觀眾只存在播放媒介的不同,而不是“網絡電影”和“院線電影”之分,現階段網絡電影“精品化”和“專業化”發展成果明顯。但是必須承認網絡電影和院線電影存在質量差距,以從業者角度看,應該打破固有思維,承認新科技和媒介帶來的便利性,積極參與到網絡電影創作,并在創作中盡心竭力的呈現好的作品。從產業端來看,產業應當充分意識到網絡電影的未來發展,在藝術性和專業性獎項積極布局,力圖破圈,才能在未來讓網絡和院線兩駕馬車并駕齊驅[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