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露 牟茗 阿壩師范學院
(一)項目名稱
“民藝特色走向互聯網+”。
(二)項目概況。少數民族民間藝術是廣大人民群眾在生產生活勞作中不斷創造與傳承下來的,按照不同類型可以分為美術、原生態音樂、民族舞蹈、民族手工藝作品等。這些民族民間藝術能夠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體現出少數民族傳統文化特色。少數民族民間藝術有著多種特點,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群眾性,是指創造主體是勞動人民群眾。通俗性,是指其形式通俗易于大眾接受。生活性,是指其貫穿于大家的生活中,與勞動人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
民間藝術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繼承與發揚對我國傳統文化的傳承來說,具有重大意義。但在多種主客觀條件的影響下,對于民族藝術的繼承和弘揚來說,還面臨著諸多的問題。首先最為重要的是,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和現代化信息技術的不斷滲透,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受到了影響,民間藝術文化或多或少的也受到了現代化技術的波及,其傳承出現了斷層現象,并且城市的便捷性、便利性、發展性和更大的包容性也吸引了一些少數民族民間藝術的傳承者。第二個問題,民間藝術主要是通過學習進行認知、傳承以及發展,但目前大多數民族學校將教育中心放在基礎課程的提升上,而對傳統民間藝術文化的發展不太重視,這就使年輕一代對民間藝術缺乏認識,從而導致民間藝術面臨著無人可傳的問題。第三個問題,一些擁有民間藝術特色文化的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發展水平較低,發展渠道有限。
(三)項目可行性研究。我來自于阿壩師范學院的音樂舞蹈學院,學校位于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藏羌民族民間藝術文化豐富又獨特。阿壩師范學院的新生學習鍋莊文化已是傳統,我也不例外,在大一學習了藏羌鍋莊,聽了藏羌民歌后,寒暑假回家給親朋好友展示,她們都表示從來沒有見過如此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都感到非常有興趣。但因為地理條件等各方面的限制,還有很多人無法感受到這里的藝術魅力。自從來到這里上學,這兒的風土民情,藝術文化特色無一不深深的吸引我,正好自己又是音樂舞蹈學院的學生,這就讓我萌發了想要學習、弘揚、傳承民族經典藝術文化的想法。
(一)社會調查
近年來,隨著現代社會的進步和科技化水平的不斷發展,年輕一代對本民族的傳統文化失去興趣,導致了民族文化的傳承出現了嚴重的年齡斷層現象。中國少數民族民間藝術的傳播與傳承有多種方法,但在信息化的今天,在我來看,只有轉變傳統的發展方式,才能使其更好的適應時代的需要。互聯網是一把雙刃劍,它以其自身的傳遞性、共享性、開放性等特點影響著我們的生活。互聯網信息技術使得人們可以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足不出戶,隨時隨地就能十分便捷的在網絡上找到世界各地不同類別的優秀藝術文化作品,大家的選擇更為廣泛多樣,這也給民族民間藝術的發展帶來了極大的挑戰。我們在受到這些互聯網帶來的不利影響時,可不可以利用好互聯網,轉劣勢為優勢,借助互聯網將自己本民族的優秀文化傳承下去,正是我這次創新創業所選取的切入點。“互聯網+”的提出已經是在幾年前。簡單來說,“互聯網+”就是利用互聯網,將互聯網與各個傳統行業結合起來,使兩者彼此聯系,共同發展。在這種形勢下,我們不禁思考,作為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中的少數民族藝術文化該如何與“互聯網+”進行結合?
(二)推廣方式
通過組建經紀人幕后推手團隊,包裝少數民族藝人作品,通過網絡媒介,如直播、抖音等軟件記錄演出情況,以短視頻形式,把民族文化進行宣傳,線上線下同時推廣。在有了一定的粉絲基礎后,還可以定期給民間藝人或專業的老師開直播,通過網絡直接教授民族民間藝術文化,把民族民間藝術文化推上網絡平臺。
(三)市場預測
1.在網絡直播中,因為受眾群體具有年輕化和審美多元化的特點,反過來推動了民間藝術文化表達方式的創新轉型。傳統民間藝術文化缺的從來不是內容,而是缺的傳播渠道。網絡直播以其獨特的真實感、代入感,為民族藝術的傳播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
2.網絡直播也可以同時解決上述提到的諸多問題。第一,通過網絡宣傳,大眾對于民間藝術文化的了解和認識加深了,大家對藝術文化的選擇更為廣泛,而不是單單的崇拜外來藝術文化,傳承進程中的斷層現象也會隨之解決。第二,網絡直播正是當前最受年輕一代喜歡和接受的方式,進行網絡直播,就是用年輕化的方式跟年輕人溝通,隨著表達方式的創新,民族民間藝術文化重新點燃了年輕人的興趣,這為民族民間藝術文化后續的傳承與發展注入了新的力量,即使學校進行傳統的基礎課程教學,也不會面臨無人可傳的問題。第三,網絡直播受外部條件的影響較少,隨著網絡直播影響力的日漸增大,利用直播傳播傳統文化,逐漸成為很多個體的個人化行為。第四,對于互聯網時代,民藝特色文化傳播與發展缺乏有效指導,導致多數偏重經濟效益而忽視傳承價值,影響力日漸式微。為此,民族民間藝術文化傳承要利用網絡新技術優勢,通過改革創新,塑造民族民間藝術文化的新形象,同時促進民族民間藝術文化與經濟結合,二者形成良性的循環互動,共同推動民藝特色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民族民間藝術文化是各民族千百年來歷史發展的產物,也是中國傳統文化多樣性的體現。因此,繼承與發揚民族民間藝術文化對于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具有重大意義。而一直以來,民藝文化基本依靠線下推廣為主,有著形式單一,受眾有限等問題。現如今,必須轉變其傳統發展模式,結合當下社會發展,依托互聯網平臺,利用網絡媒介將傳統民藝文化進行推廣,才能更好的保護與傳承民藝特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