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周磊 河南建筑職業技術學院
應試教育體制由來已久,加上近現代中國在中國共產黨的帶來下,開民智啟民心,社會各界崇尚科學與民主。這使得全社會對于高等教育推崇成風,可以說應試考試是無數家長望子成龍的最方便途徑。這符合中國傳統文化中,不拘一格降人才的社會追求,也是中國社會保持人才階層流動性的關鍵。然而,從客觀事物的本身屬性而言,一件事情必然是同時存在積極方面和消極方面。正是因為社會群眾對高等教育的追求,使得高職院校的教育在中國社會的文化認知大背景下有著很多群眾固有印象標簽。相比較于專科院校和本科院校,高職院校的生源情況往往與前者相差甚遠。學生的入學成績、學生生源層次的差別很大。不僅如此,高職院校的學生有高職畢業生、中專畢業生和高中畢業生等,學生的學歷層次不一且相差不少。因此,高職院校的思想與政治教育的開展是需要在考慮學生自身情況后慎重對待的。而互聯網時代信息高速流動,以及思想、風氣的傳播為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
黨中央多次在重大政府會議中提出針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導方針和教育政策,深刻反映了黨和國家對大學生思想教育的高度重視。然而,在高校實踐中效果卻不盡人意。高職院校中雖然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團隊建設工作上相對完整,但是思想政治教育本身的重要性在師生之間沒有達成共識和認知。
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缺乏長效機制已經是全社會的共識,也是黨中央和學校領導一直想要改變的消極境況。由于當前所采取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率不高,而且經常抓不到主要矛盾,缺乏長遠的戰略眼光和動態發展理念,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開展缺乏長效機制、領導機制和保障機制。以往的舊問題沒解決,又遭遇環境巨大變化的沖擊,直接導致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漠視甚至排斥。
當前的社會發展情況來看,高職學生人手一臺電腦是學生上學標配,加上智能手機和4G網絡技術在中國的快速普及,使得學生身處互聯網時代,享受著互聯網時代的諸多便利并受到互聯網時代的深刻影響。沉迷網絡游戲的情況屢見不鮮,加之現代資本運作社會機制對人思想和價值取向的誘導,高職學生涉世未深且本身基礎知識體系薄弱,學生的思想建設很容易受到社會不良風氣和資本炒作的誘導[2]。
思想政治教育課程內容必須扎根社會生產實際,緊貼中國特色主義馬克思思想理念。將哲學化的思想理念,通過學生能夠理解與學生生活緊密結合的方式傳遞給學生。對于高職院校的學生,學校教育的目的在于教會學生掌握一門手藝、完成學生基本素養的培養。相比于本科教育而言,不需要讓學生深入研究思想哲學內容,這也決定了其思想政治教育的進行要以內容講解為主,讓學生理解要傳遞的思想是什么,能夠幫助學生什么即可[3]。
為強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終教學成果,需要建立一套科學的教育機制。充分體現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導向,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緊密結合。要將社會的主流思想意識形態傳遞給學生,幫助學生更好地認知自身所處的社會環境。聯合社會的力量,支持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實踐。
1.校園文化熏陶。思想層面的教育,重點在于環境熏陶和潛移默化的影響。加強學校自身校園文化建設,將校園特色文化建設做到與時俱進,突出學校的優良學風和高尚校風。開設知識性、趣味性和服務型三位一體的校園文化專題宣傳站,通過互聯網進行文化宣傳和文化討論,營造良好的學校氛圍,組織進行各種文藝活動等。
2.心理健康教育。很多思想問題的根源在于心理健康問題。要重視高職院校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學校和教師要把握大多數學生的心理,有重點和針對性地開展心理健康課程。注重學生的個人意志和個人情感性格等,直接抓住思想問題教育的關鍵。
3.思想實踐結合。重實踐,重反思一直是我黨的黨建重點。認識世界和發展事物客觀規律的過程是螺旋上升的過程,這也是中國共產黨經歷時代洗禮,最終依然保持活力和生命力的重要基礎。因此,中國社會的思想理論建設和實踐生產規律探索都是在理論指導實踐,實踐反饋理論,理論完善實踐的過程中進行的。而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符合這種螺旋上升并不斷閉環反饋的過程,將學生的思想教育與實際生活相結合才是最好的教育方法。
結語:互聯網時代背景下,全社會的信息傳播渠道被大大拓寬,信息的傳播速度大大加快,信息的傳播量也成倍增長。在面對錯綜復雜的信息時,對于信息的甄別能力和吸收能力考驗著一個人的綜合素質。高職院校的學生,因為客觀存在知識基礎薄弱、思想建設根基淺和自我控制能力不足等原因,在信息的接收和處理上存在一定的短板。加上本身學院教育定位在社會認知中所處位置不高,使得學生心理會存在不同程度的落差。學生很容易受到不良風氣和錯誤信息的誘導,進而走上不健康發展的道路。因此,高職院校要重視學生的思想與政治教育,結合自身教學實際幫助學生分辨是非黑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