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喜嬌
浙商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
經濟發展方式是指實現經濟增長的所有手段。與這一過程有關的數據相對廣泛,包括經濟發展方法、經濟結構和發展質量,以及收入分配和環境保護等。因此,經濟發展方式的變化將對中國經濟發展的質量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并將為實現中國經濟發展的偉大轉型承擔責任。
消費是經濟發展的重要目標,也是改善人們生活的重要途徑之一。如果人們合理控制消費,它將改善人們的生活水平。同時,消費也是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有效合理地促進消費的擴大,在一定程度上能增進貿易聯系,并推動全球經濟增長。另一方面,為總體上保護消費者活動,中國相繼頒布了許多相關的法律法規,諸如《產品質量法》、《食品安全法》等等。它們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國民總消費的進度,并將規模逐漸提升。《社會保障法》的實施旨在保障人們最低生活水準,消除人們生活顧慮,以鼓勵人們增加消費,這也是另一種形式的經濟促進。近年來,我國網絡購物和移動支付發展崛起,特別是今年新冠疫情以來,更凸顯了線上化的新型消費模式對我國經濟企穩回升的促進作用。但是在新業態的消費模式發展中,基礎設施不足、監管規范滯后等問題較為突出,需要著力治理。因此,適應我國經濟發展潮流的經濟法改革,定能為我國的經濟發展方式轉型做出貢獻。
傳統綜合經濟發展方式的最大問題是投資增加、資源過度消耗和環境影響增加。鑒于此,中國目前的經濟發展方式并不是完全科學的,且不能長效支撐我國經濟持續繁榮發展。只有做出適當的改變,中國當下的經濟問題才能得到有效解決。在艱難的經濟轉型發展過程中,我們還需要通過科學技術來促進綠色經濟的發展。對此,我們必須不斷優化現階段的產業結構,并通過節約資源和開發可再生能源來實現對環境的保護。經濟法的現代化改革,在支持中國經濟發展方式的變革中起著重要作用。
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法的進一步完善,是發展現代社會經濟基礎的重要途徑。經濟法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經濟市場方式的發展。因此,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法也應緊密結合,通過不斷發現、解決實際問題和工作缺陷,來促進兩者的共同完善和發展。經研究,具體可體現在以下環節:
第一,金融法。2008美國的次貸金融危機,對世界經濟的發展造成了極大的負面影響。美國當局認識到多頭監管體系存在監管死角和監管效率低下等問題,并不能有效防范系統性危機。此后,美國便對其經濟發展模式進行相應調整,成立了美國消費者金融保護局、美國聯邦住房金融局等新型的監管部門,用以補充和完善金融監管系統。由此看出,在經濟發展過程中,經濟問題和危機時有發生,我們須迅速應對,吸取教訓,并修訂和完善經濟法來杜絕同類問題和危機的再次發生。
第二,產業法。我國產業分為三類,三大產業的協同發展是經濟增長的直接源泉。產業法在有效調整和優化產業機構,提高產業質量上具有不可或缺的戰略意義。它為我國產業政策的落實執行,為維護國家的公共利益和平衡各產業部門之間的公平競爭,提供了法律上的依據。為了減輕金融危機對現代經濟發展的影響,自2008年以來,中國制定了各種經濟刺激戰略和措施來減輕金融危機的影響。基于中國的產業政策應用仍相對薄弱的事實,政府在探索產業政策全流程治理機制的同時,還不斷發布和修訂了相關的產業法,例如《農業法》、《科學技術進步法》、《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電影產業促進法》、《中醫藥法》等,以共同確保產業關系的正常發展。雖然我國產業法初步成形,但是這些法律缺乏統一規劃,立法相對分散,而且政策色彩較濃,法治化程度較低,缺乏可操作性。因此,準確合理地確定各產業經濟發展過程中的缺陷,并加以規范彌補,不僅能夠加速我國產業法的現代化、法治化和普惠化的發展,也能進一步豐富和完善我國的經濟法體系。
第三,企業法。企業是市場的基本組織形式,而國有企業是中國經濟發展中最重要因素,也是特殊的一種市場干預手段。因此,國有企業應擔任起中國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領路人。企業發展的主要目標是實現盈利,在國民經濟的發展中承擔著重要的任務。企業法可以說是我國經濟法的基石。因此,我們有必要在企業法的規范上做到客觀、公正、合理,才能真正激發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才能真正幫助我國經濟長久持續發展,也只有根基穩,萬丈高樓方可平地起。
經濟發展方式是指實現經濟增長的所有手段,不僅包括經濟發展、經濟結構優化和提高經濟發展質量的方法,還包括收入分配和環境保護的方法。因此,經濟發展方式的變化對實現我國經濟的巨大轉型負有重要的責任。經濟發展方式和經濟法是我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跨入新時代的重要保障手段之一。但是,要在經濟發展方式變換中發揮真正的積極作用,我們需要持續不斷改進經濟法。經濟發展方式和經濟法是相互促進,攜手共同發展的,經濟發展方式的變化催生經濟法的改革,經濟法的改革更好的保障經濟發展方式貫徹落實,這將是一個循環和持續的過程。因此,我們有必要了解它們之間的關系,通過合作互動的發展實現我國經濟新的偉大飛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