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福香
開灤(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開大集團
在我國,會計電算化這一概念的確立可以追溯到在1981年8月。但是由于當時會計電算化人員短缺,計算機技術在我國應用并不普遍加之昂貴的計算機硬件設備,僅有少數的企事業單位嘗試單項會計業務電算化,這也是我國會計電算化系統的基本雛形[1]。
進入90年代以后,我國軟件發展行業陸續研發成功了具有商業性質的會計電算化系統軟件。這極大的方便了沒有研發能力又需要會計電算化系統輔助生產工作的企業。這些企業可以通過購買會計電算化軟件進行會計信息電算化處理。
時至今日,會計并不僅僅是對企業交易歷史的單純記錄,它利用價值形式和專門的方法對經濟活動及其成果進行核算的,既對發生的經濟業務進行反映,也是為了對未來的經濟狀況進行預測和決策提供重要依據。相應的,會計電算化也應與企業會計的工作內容和企業職能進行一致的調整和改進進而更好地輔助會計人員為企業謀取更多利益。
雖然計算機技術在過去的幾十年里已經在很大程度上與我國國情相結合為很多行業創造了極大的便利。但是由于計算機技術的專業性,會計人員還較少的能做到自主掌控軟件使其更能貼合本企業的生產經營實際。對于企業而言,財務數據是企業進行生產經營活動的不可或缺的營運基礎,但是目前市場上主要使用的會計軟件的安全系統僅僅是軟件本身防止盜版的加密。一旦有病毒或是其他不可控事件發生,企業的財務數據就面臨危險。
現階段對于會計軟件的開發沒有一個統一的行業標準。所以如果企業購買了來自不同軟件開放商的會計軟件就會導致其會計電算化軟件有所差異,會計軟件較低水平的重復開發的現象十分嚴重。盲目的開發出的財務軟件不僅功能低、模塊少,而且版本的升級沒有保障,軟件的更新和升級更是無從談起。
由于目前大多公司是有的會計軟件是直接從開發公司處購買的,對于操作會計軟件的會計人員的技術培訓也僅僅是如何操作運用軟件,對于會計電算化系統的運行原理和計算機方面的知識掌握的有所欠缺。所以在實際的工作過程中,當財務人員遇到自己無法處理的電算化問題時只能等專業的人員進行維修,降低了工作效率。
首先,增強會計人員對于會計電算化相關知識的認識和理解。會計電算化系統的應用是會計工作效率提高的一個必然趨勢。[7]對于不適應會計電算化工作方式的會計人員要進行暢通的思想溝通,讓企業人了解和感受到會計電算化給企業帶來的益處和給會計人員減輕的工作壓力。與此同時,還要建立信息共享的工作模式,會計信息也是具有時效性的。把會計電算化與ERP等其他生產環節的信息處理系統盡可能建立聯系不僅有利于信息共享還能減少部門之間重復性的工作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4]
第二,建立健全一整套電算化模式下的規則制度,營造出一個良好的內控環境。根據會計職能的特殊性,會計電算化應保證權限分離。[5]企業內部的會計人員只有操作權限,不能對電算化系統進行調動合格更改。與此同時,負責不同業務的會計人員也應進行權限制約。增強對電算化系統數據的輸入、解析、輸出的管控。確定好每個管理員、操作人員、維護人員的職權范疇。
第三,增強會計信息系統的安全性以及保密性。政策措施方面,國家有關部門應結合計算機犯罪的特征和企業中會計職能的特點出臺并實施一套謹防利用高科技犯罪侵犯企業利益的法律法規。為計算機信息系統提供一個合法化的宏觀環境。科學技術方面,對于核心的計算機程序必須加以電磁屏蔽,以此來防止電磁輻射以及干擾。構建一套計算機機房管理規范體系,制定機房防火、防水、防盜、防鼠的有關舉措,甚至包括對突發事件的緊急應對策略等。企業管理方面,各類企業都應建立健全內部控制。在操作系統中設立數據保護機構,牽涉計算機機密文件時必須登錄戶名、時間、使用方式以及使用結果,修改文件以及數據一定要登錄備查。系統必須自動識別有效的終端人口,倘若有非法用戶嘗試登錄或錯誤口令超限制次數使用時,系統需要鎖定終端,凍結此用戶標識,記錄有關狀況,并立即報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