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國龍
臨猗縣審計局
伴隨著信息科技的飛速發展,信息系統日益成為企事業、行政單位信息處理的重要手段,各類信息系統已成為國家公共政策實施和公共服務的重要載體,系統的數據和信息直接服務于國家的宏觀決策。信息系統審計的內容由信息系統審計的對象所決定,涉及信息系統內部控制審計、信息系統組成內容審計及信息系統生命周期審計等內容。信息技術促進了信息處理能力、水平的提高,在提供強大支持的同時,其系統的高度復雜性、自動化處理機制等,也為業務和財務運行工作帶來了風險,因此以信息系統的“安全性、有效性、經濟性”為目標的信息系統審計也成為了審計部門發揮免疫系統和國家治理作用的必然要求。新時期背景下,審計需要提升信息應用的重視程度,構建信息化管理體系,促進審計工作質量的提升。文章將根據當前信息系統審計工作的現狀進行分析,希望能夠對相關工作帶來參考意義。
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的環境下,人們的思維模式、經濟結構的形式等均在發生著顯著變化,會計與審計工作也是如此。首先,在信息環境不斷發生變化的情況下,審計的理念與方式也在不斷發生變化。信息化技術促進了審計工作的發展,使審計體系從原本的傳統手工審計、EDP審計和計算機輔助審計,向信息化、智能化的方向發展。
信息系統促進了審計工作的發展,但是同時對信息更新速度等、信息應用能力等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增加了企業發展過程中的風險發生率。比如計算機舞弊行為、互聯網黑客侵入行為等等,均為常見的信息系統審計風險。相較于一些發達國家,我國信息系統審計工作起步較慢,專業理論與實踐體系均不夠完善。加強國內外信息系統審計現狀的分析,能夠明確當前我國信息系統審計中現存的問題,強化信息監管的效果,降低系統風險發生幾率。及時發現不安全問題及信息系統漏洞等,完善信息系統審計管控模式。
信息化時代背景下,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應用信息技術開展工作,審計工作軟件受到人們的重視。近年來盡管審計軟件功能、數量不斷增加,但是其實用性效果依然需要提升,具體應用受限。
相較于國外的一些信息系統審計軟件,我國審計軟件多具有功能性單一、通用性不足等問題。軟件的數據分析、處理能力不足。會計信息系統與審計工作未能夠全面對應,信息系統和審計接口的匹配度不足,審計軟件訪問信息系統資料期間,會受到阻礙,影響數據分析質量與審計效果。同時我國使用審計軟件的企業較少,需求量較低,也影響著審計軟件的市場銷售環境,需要加強審計操作軟件的研究及創新性分析。
我國當前多應用傳統的審計模式,傳統審計工作人員數量相對較多。信息系統審計與傳統審計模式具有較大差異,專業性要求較高。信息系統審計工作的主體人員是注冊信息系統審計師(CISA),但是受到信息系統審計的復雜性影響,當前全球CISA的數量相對較少,我國人才數量更是不足。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應用信息系統審計,對專業審計師需求增加,也對審計人才的培養帶來了新的要求。企業需要加強人才培養的重視程度,基于審計工作的要求及信息系統內容等,培養專業審計人才,完善審計工作流程,促進現代企業審計工作質量的提升。
當前很多發達國家建立了相對比較完善的信息系統審計制度,對審計工作的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1]。我國相較而言,信息系統審計工作起步時間較晚,制度不夠完善,未形成整體性、規范化的管理制度。具體實踐工作中,經驗相對比較匱乏,需要加強業務能力的學習,切實發揮信息系統審計的作用。
良好的硬件設備,是信息系統審計工作開展的重要前提。信息化時代背景下,需要增加信息化技術引入的重視程度,積極開發信息系統審計軟件。將專業的信息系統理論、審計及會計等知識等融入其中,加強程序設計技術、數據結構及軟件工程學內容的研究,切實發揮信息系統審計的功能。一線審計工作人員也需要參與到信息系統審計軟件的開發研究活動中,將具體的操作需求融入其中,增強審計軟件的實用能力,使開發出來的審計軟件能夠更好的應用到日常審計工作中。
信息系統審計硬件設備的提升,可提升審計軟件的質量,發揮其競爭優勢。同時不同行業還需要積極研究符合企業特點的信息化系統設備,且注意信息交互與信息利用。企業需要加強信息系統應用價值的宣傳,使更多員工能夠認識到審計的必要性、信息技術應用的價值等。強制要求信息系統提供審計接口[2]。充分利用信息數據,進一步促進信息系統審計工作的開展。審計署與財政部應該聯合參與軟件的評審工作,針對于不符合審計要求的財務軟件,則需要禁止使用。
當前時代發展中,人才成為了重要的競爭影響因素。大量專業性的信息系統審計人才,能夠促進信息系統審計工作的發展,對我國審計行業的創新及持續發展有益[3]。結合當前我國審計工作開展的現狀而言,多具有人才數量較少,信息系統審計人才匱乏等問題。企業需要提升專業審計人才引入、培養的重視程度。
比如外部引入優秀的信息系統審計人才,將先進的理念、管理技術融入其中。對內,則需要定期實施專業培訓,落實短時間人才培養制度與長時間培養制度,將在職人員的精英培訓和未來專業人才培養相結合的方法融合。在專業培訓期間,需要明確培訓的目標,豐富培訓的方式。基于具體的案例分析,研究符合單位具體要求的信息系統審計軟件,邀請具有豐富經驗的審計人員、專業的審計人才等分享工作經驗,學習正確的信息系統審計操作方式。分析審計原理、軟件應用流程等,促進伸進工作的發展。
熟練的業務操作能力,能夠提升信息系統審計工作的質量,降低不良問題發生率。企業需要對每一位工作人員的業務水平、專業素養等進行評價[4]。工作人員需要具備扎實的審計知識,信息系統管理理論及計算機知識,能夠熟練應用信息技術展開操作與工作。信息審計期間,需要加強數據的分析,信息的應用,同行業、部門之間加強合作,構建完整的電子數據管理系統。
現代企業需要提升信息系統審計的重視程度,根據審計工作發展的需求,構建全面、正確的信息系統審計觀念,充分調動廣大審計人員的積極性,加強信息系統審計理論研討和實踐探索,進而使信息系統審計工作能夠具備良好的思想基礎,為整體審計業務工作的開展創設良好條件。企業需要進一步完善會計信息系統審計的有關法規和準則,根據信息系統審計工作開展的情況,總結工作經驗,將相關概念、工作流程及技術方法等融合,構成行業自律性標準和規范,這是會計信息系統審計進一步發展的基礎[5]。同時,我國還可以構建專業性、獨立性的會計信息系統審計研究中心等,負責對會計信息系統審計標準、操作指南的研究。
構建科學且完善的信息系統審計評價指標,對審計工作價值的彰顯可謂是十分重要。在加強業務管理的同時,還需要構建完善、科學的信息系統審計評價指標。評價信息系統控制的質量標準,具體包含機密性、可靠性、合法一致性、有效性、完整性、效率以及可獲得性。信息系統審計是基于風險基礎的審計,審計的權威性需要擁有一套科學、完整的信息系統審計評價體系予以支撐,進而切實發揮信息系統審計工作的價值。比如我國可以根據COBIT模型,基于當前我國具體情況,構建科學的管理體系,促進現代審計工作的發展。
信息系統審計是審計機關開展財政財務收支及相關經濟活動的真實合法效益審計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企業的發展可產生重要影響。現代企業發展中,需要加強信息系統審計管理的重視程度,探究適合企業的專業理論體系,管理模式,提升專業審計人才引入、培養的重視程度。以完善的信息系統審計工作硬件環境、軟件設施,專業的人才及規范的管理流程,促進現代信息系統審計工作的發展,為企業的持續性、專業化發展奠定良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