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雪峰
安徽省安慶市潛山市融媒體中心
引言:互聯網技術給人們的生活和工作增加了許多的便捷之處,但互聯網技術也使得新媒體快速發展,給人們的思想觀念造成了沖擊和影響。在這種背景下,思政工作的開展面臨著很多機遇,同時也面臨著很大的挑戰,基于此,本文對融媒體中心思政工作的創新發展進行了一些研究。
(一)媒體融合背景下受眾的整體素質有待提升。媒體融合背景下大量互聯網信息沖擊著人們的生活,信息中包括有利信息以及不利信息,給人們帶來了較大的影響。其中受到影響最大的就是青年群體,青年群體是互聯網的主要使用者,年輕人喜歡接受新事物,而對于傳統理念和事物的接受度不高,對于自身的素質養成不夠重視,加上思政工作對年輕人的影響效果較低,在互聯網影響下青年群體的整體素質有待提升,這也使得思政工作的開展更為困難。
(二)媒體融合背景下受眾的價值觀出現偏離。新媒體使用成癮已經成為新時代許多人面臨的問題,人們過于依賴互聯網,在各種新媒體平臺中了解時事,了解新觀念,最終形成自身的價值觀。而由于互聯網的觀念和信息良莠不齊,使得部分人的價值觀出現偏離,如仇富觀念以及拜金風氣的形成,這都是價值觀不正的體現。因此,融媒體中心針對社會群體開展思政工作已經迫在眉睫。
(一)細化工作,因人而異采取多元思政形式。在當前背景下,社會階層的分化越來越明顯,社會群體也變得越來越復雜,針對于這種情形,融媒體中心思政工作已經不能夠通過統一的方法來開展,應當根據社會群體的發展特點來采取針對性措施。主要是將思政工作進行細化,采取因人而異的方法開展工作,使得思政工作覆蓋更加全面,效果更好,從思政工作的推進方向來看,應當更加注重不正當思想的規范工作,使得思政工作的價值得到良好體現。對不同群體采取不同的思政形式,例如,采用個別教育形式,同時利用新媒體技術廣泛宣傳思政工作,宣傳愛國主義理念以及理想理念等,讓群眾受到一個大體上的思政教育,然后針對于特殊的群體對象創新思政形式,加強思政工作的說服能力,思政工作也不能夠僅僅依靠于口頭教育,還要與實際行動結合起來,進一步提高思政工作的效率[1]。
(二)創新傳播形式,對資源內容進行整合。以往的思政工作多是以教育為主,思政工作的開展形式也是講座或交流會議的形式,這種方法的思政工作效果有限,已經不能夠進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因此,在媒體融合背景下,可以利用媒體技術對思政資源內容進行整合,進而推動思政工作的進一步發展。采用“外出學、請進教、沉心做”工作原則,外出學就是指到各個媒體融合開展思政工作的先行試點進行學習,調查各大媒體機構的實際情況,并總結好相關傳播經驗來開展思政工作;請進教就是指定期邀請優秀的黨建工作人員來開展培訓,要保證思政工作不落伍、緊跟新形勢,并掌握宣傳的新媒體技能;沉心做就是指打破傳統的思政傳播機制,將媒介資源進行整合,不斷分析出新的思政傳播路徑。這種形式開展思政工作也是未來發展的創新形式,它摒棄了思政內容的傳統傳播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思政工作的工作效率。
(三)增強思政工作的互動性,搭建交流平臺。媒體融合背景下的思想政治工作具有較高的優勢,與傳統思政工作相比,新時代有許多高新技術,在互聯網快速發展的情況下,思政工作可以將互聯網作為媒介,發揮媒體+黨建功能,確保黨媒始終站在正確的政治立場,始終堅持黨的原則及優良傳統,強化政治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紀律建設,在確保融媒體發展方向的基礎上,有效提高思政內容的傳播速率,促進思政工作的高效落實。例如,在新時期,人們通過各種網絡平臺來獲取信息,使得自身的眼界和知識面更加開闊,思政工作可以利用這一特點,在網絡上搭建思政工作開展專用平臺,開通與群眾交流的渠道,讓開展思政工作的人員能夠切實地了解到群眾的思政需求,增強思政工作的互動性,可通過開通專用微博或微信公眾號的形式進行。另外,公眾平臺的內容不能夠過于刻板化和形式化,要緊隨時代特點,將思政內容風趣化,吸引群眾來主動了解思政內容,發揮出思政工作的實際性效果[2]。
(四)完善工作制度,創新思政機制。在媒體融合背景下,人們受到信息量的沖擊,思想也出現了很大變化,因此,思政工作應當跟隨著時代的變化不斷完善工作制度,創新思政機制,才能夠讓思政工作始終具有價值。思政機制的創新主要從三個方面來進行,一是方法創新,借助互聯網技術,根據群眾的心理特征,增強思政工作的說服效果,思政工作開展的方式要真誠,拒絕上行下達嚴肅的教育模式。二是內容上的創新,思政工作內容要摒棄傳統理念,具有新時代特色,從關注群眾的困難點出發,在內容上真正得到群眾的支持。三是在體系方面進行創新,設立專門的思政工作部門,將每一項工作內容的責任落實到個人,嚴格按照規章制度開展思政工作,同時對思政工作加強重視,加大資金投入,進一步增強思政工作的作用。
結論:綜上所述,媒體融合背景下人們的整體素質和價值觀形成受到較大沖擊,給思政工作的開展帶來了很多阻礙。由本文分析可知,媒體融合背景下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創新路徑包括:因人而異開展思政工作形式、創新傳播形式,對資源內容進行整合、搭建交流平臺以及創新思政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