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緒考 吳利東
中國人民大學
前言: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指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备母镩_放以來,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逐漸確立并日益完善,社會經濟得以快速發展,并逐漸進入到經濟發展的新常態,由過去的高速度增長逐漸轉變為當前的高質量發展,傳統經典的企業管理理論已經不適應當前我國企業轉型發展所面臨的劇烈變化,作為企業,要想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獲得競爭優勢,就必須靈活運用創新這一主要因素,換句話說,企業要想實現永續發展,就必須不斷創新管理模式。
在實際生活中,任何一家企業,不論是大企業,還是小企業,其管理都是千變萬化的,很多研究者根據不同企業多年的管理經驗,匯編成相應的理論,這些理論就是企業管理理論。經典的企業管理理論是企業屢試不爽的成功經驗,是研究者對企業管理規律性的總結和認知,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是簡化的現實,指向了現實的某個或某些方面,能夠幫助企業管理者透視與思考現實,找到解決企業發展問題的答案。一般來說,當前全球公認的經典企業管理理論,主要為如下9個。
彼得原理是美國學者勞倫斯·彼得(Dr.Laurence Peter)對千百個相關的組織中無法勝任的失敗實例進行分析歸納出來的理論。其核心內容是:“在一個等級制度中,每個職工趨向于上升到他所不能勝任的地位”。即企業的職工因為在本職工作上表現良好,被提拔到高一級的崗位上,以此類推,直到該職員到達他所不能勝任的職位。但在實際生活中,很多企業因為種種因素的影響,有相當一部分人擔任著自身不能勝任的職位,導致該企業管理效率低下,進而影響到企業的發展。該理論對企業管理者的啟示是不能根據員工的貢獻決定是否晉升,而是必須根據其綜合素質,將其安置在合適的位置,從而發揮出員工的才能,促進企業的健康發展。
酒與污水定律也是管理學中重要的理論。該理論指出,無論是將酒倒進污水中,還是將很少的污水倒入到一桶酒中,得到的都是污水。這一理論與我國古代流傳下來的“一顆老鼠屎,壞掉一鍋粥”的俗語意思差不多。即無論污水多少,都會影響到桶中物體的性質。
俗話說,破壞總比建設容易。在實際生活中,任何一家企業或者組織當中,都可能存在著這樣的“老鼠屎”,他們有著驚人的破壞力,很輕易地將企業或組織中高效的部門變成一盤散沙。因此,企業的管理者應及時清除掉內部的“破壞者”。
木桶定律是一個十分著名的原理,又被稱為“短板理論”,其核心內容為:一只木桶能夠盛多少水,與其自身桶壁上最高的那塊木塊無關,而是取決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塊木板。在實際生活中,任何一個企業或者組織,都面臨著這樣一個共同的問題,即自身內部不同部門之間往往存在著很大的差異,優劣不齊。正如人的手指高低不齊一樣。而作為企業或者其他組織,其內部的劣勢部分往往決定著自身最終的水平。換句話說,決定企業發展狀況的,并不是企業組成部分中最強大的部門,而是能力最弱、表現最差的那個部門。根據這一理論,企業的管理者必須想方設法增長自身的“短板”,即強化企業內部的薄弱環節,這樣才能實現企業的健康發展。
馬太效應源于圣經《新約·馬太福音》中的一則寓言,其核心內容反映了經濟學收入分配中“貧者愈貧、富者愈富”的這種贏家通吃的不公現象。根據馬太效應原理,任何一家企業,要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贏得生存并發展壯大,就必須保持自身的優勢,即人們常說的“人無我有,人有我精”。只有這樣,才能獲得更大的收益。例如我國即時通訊領域的QQ,網購領域的阿里和京東。只有在各自的領域做到極致,做到第一,才能具有話語權。
零和游戲也是一種經典的企業管理理論,其基本內容是:游戲中贏家所贏的正是輸家所輸掉的,因此游戲的總成績永遠是零。這一理論與我國古話所說的“損人利己”相類似。但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的認知發生了根本的變化,這一理論逐漸被“雙贏”觀念所代替,其中最典型的就是上世紀我國首位總理周恩來提倡的“求同存異”原則,就倡導在競爭與合作中達到雙贏。
華盛頓合作定律與我國古代“三個和尚”的故事相類似,說明的是“一個人敷衍了事,兩個人互相推諉,三個人永無成事之日”的道理。在現實經濟活動中,任何一家企業都很少深入研究合作,沒有想方設法提高人的主觀能動性,而是強調避免人力資源的內耗。
手表定律又稱為“矛盾選擇定律”,大意是一個人有一只表時,可以準確知道時間,但當他同時擁有兩只或兩只以上時間不同的手表時,卻無法準確確定時間。根據這一定律,任何一家企業在進行管理時,不能采用兩種或者多種不同的管理方法,甚至也不能設置兩個同等的職位,而是采用一種管理方法,設置一個最高管理崗位,以避免企業發展陷于混亂。
不值得定律最直觀的表述是:不值得做的事情,就不會做好。這個定律直觀地反映了人們的一種普遍心理,即當一個人覺得做一件自認為不值得做的事情時,往往會對其進行冷嘲熱諷,或者是堅持一種敷衍了事的態度,這樣就極大地降低了事情的成功率,而且即使事情成功了,自身也不會有太多的成就感?;谶@一原理,很多企業都會根據員工的性格特征及興趣愛好,合理進行工作崗位分配,以增強員工對企業工作目標的認同,從而激發他們工作的興趣,并促使他們發揮出主觀能動性,提高工作的效率。
“蘑菇管理定律”也是一種經典的管理理論,是一種組織或個人對待新進員工的管理心態。在實際生活中,新進員工大都被安置在角落當中,即不受重視的部門,參與一些跑腿打雜的工作,且經常被老員工無端的批評和指責,且得不到應有的指導和提攜。這種情況與蘑菇的生長情況十分相似。但這種情形,對于剛踏入社會的新人而言,能幫助他們更快地認清社會現實,消除不切實際的幻想,從而腳踏實地地工作,更快地成熟起來。
總之,經典企業管理理論直接關系到企業的發展戰略管理、營銷管理、財務管理、人力資源管理以及企業文化管理等方面,對企業的發展具有十分深遠的影響。
隨著時代的發展,在當前的市場經濟中,企業的市場競爭力提升已經由過去的效率型、質量型轉變為創新型。習近平總書記多次發表講話,明確指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睂τ谄髽I而言,創新管理就是企業將新的管理要素或要素組合引入到企業的管理系統當中,以更有效地實現自身的管理或發展目標。一般來說,企業創新管理主要依據以下幾種基本理論:
企業是現代社會的經濟主體,是社會政治、經濟及文化最基本的單元之一。在市場經濟環境下,企業的發展都遵循著追求利潤最大化的原則。因為企業如果沒有利潤,就無法體現自身的生命意義。因此,企業本性論,追求自身經濟利益的最大化是企業進行管理創新的基本理論依據。
“企業本性論”指明了企業生存和發展的目標,但要想實現這一目標,還必須依靠科學的管理。根據相關統計數據顯示,我國的私營企業,壽命大都在3年到5年之間,究其原因,大都是因為管理不善。而只有加強企業的基礎管理和專業管理,才能保證自身市場競爭力的提升,從而獲得更多的經濟利潤。因此,管理本性論成為企業管理創新的第二個依據。
員工本性論源于“人本理論”。在實際生活中,任何企業管理的主體都是員工,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都離不開員工的參與??梢哉f,員工是企業活力的源泉所在。只有加強對員工的管理,采用“以人為本”的管理方式,才能激發員工對企業的認同,從而激發他們的主觀能動性,進而實現企業生產經營利潤的最大化,促進企業的健康發展。因此,“員工本性論”成為企業管理創新的又一個理論依據。
在經典企業管理理論中,大都推崇一種“步步為營”的發展戰略管理理論,即通過對當前市場環境進行綜合分析,制定出企業的經營目標、經營戰略,或者是進行技術創新。但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我們已經步入到信息化時代,當前的市場環境瞬息萬變,如果扔堅持“步步為營”的企業發展戰略管理模式,就會導致企業制定的發展戰略完全落后于人,無法在這瞬息萬變的市場環境中搶占先機。因此,作為企業的管理者,應該看清時代發展的趨勢,不能等到完全掌握足量的信息后才進入市場。例如,為自己代言的陳歐,正是看出了“共享經濟”的發展趨勢,將全部身家投入到其中,才東山再起,成為共享充電寶市場的最大獲利者。
在傳統的企業營銷管理中,大都遵循“4P”理論。這個理論中的“4P”是指“Product、Price、Place和Promotion”,翻譯過來分別是產品、價格、渠道和推廣?;谶@一理論,雖然推銷工作的成果十分顯著,但對于新興市場即潛在市場的需求往往無法進行準確的預判,從而會影響到企業銷售規模的進一步擴大。特別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借助云計算技術和大數據分析技術,可以對潛在的市場或新興的市場需求進行全面的分析和了解。因此,采用創新管理,還會對經典企業管理理論中的營銷管理造成較大的挑戰,促使企業的營銷部門不得不加大與產品生產、采購及研發部門的深度合作,根據人們的個性化需求進行產品定制。
在傳統的市場經濟中,企業的發展主要依靠各種自然資源、設備以及勞動力,例如我國剛開始改革開放時,大都依靠各種自然資源的出口即廉價的勞動力贏得生存。隨著時代的發展,當我國逐漸步入到知識經濟時代,知識力量以及思維的創新成為企業最重要的資源,加強這些無形資產的管理,逐漸成為企業提升自身核心競爭力的根本。這也是創新管理對于經典企業管理理論的挑戰。
在傳統的企業管理中,大都依照傳統經濟發展模式下的用工原則,對于人力資源的重要性缺乏正確的認知,導致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工作比較隨意,而且很多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人力資源管理部門的工作人員綜合素質參差不齊,部分工作人員缺乏必要的人力資源管理知識和技能,在管理工作中經常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從而影響到企業的發展。而創新管理對于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明確企業應建立一種靈活的人才引進及成長的機制,制定完善的獎懲機制,并構建科學的企業文化,以促進企業各方面的發展。這也是創新管理對于企業人力資源管理造成的挑戰。
企業文化管理,從本質上講,是企業這種經濟組織的經營意識及組織文化內涵。在我國的企業界,由于泛文化和形式主義的影響,我國很多企業都熱衷于企業文化的“面子”工作,存在著“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的現象。甚至很多企業的管理者認為企業文化就是組織一些文體活動。其實不然,企業文化是一種導向,體現了企業價值觀的行為準則和規范,能引導企業員工的行為更加有利于企業的發展,從而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增強企業的市場競爭能力。因此,在創新管理下,企業必須建立一種創新的企業文化,并將其滲透到企業日常的生產、經營和管理工作當中。
基于創新管理對經典企業管理理論的挑戰,在當前的信息化時代,企業要想更好地適應時代的發展需求,首先必須優化企業的戰略管理模式,能夠在瞬息萬變的市場環境變化中,不用等到完全掌握足量的信息后才進入市場,而是及時根據獲取到的信息,率先采取積極的行動,這樣才能在信息藍海中成為新市場最大的獲利者,而不是在所有人都進入后才開始進入。例如:2017年,王健林根據國家發展趨勢的變化,決定砍掉重資產項目,專注于酒店管理、酒店設計等一系列輕資產項目,走輕資產的道路。為此,他出售了13個文旅項目和77家酒店群。而富力集團的李思廉,以6折的價格,近200億的資產拿下了王健林手中的77家酒店群,一舉躍入全球最大的酒店運營商的行業中。但自從接下萬達的77家酒店之后,富力的酒店業務就出現了負增長的態勢,成為自身發展中的“雞肋”。王健林和李思廉兩人的發展戰略對比,說明優化企業戰略管理模式的重要性。
在當前互聯網信息化時代,借助信息技術手段,深入了解廣大用戶的需要,準確預判未來市場的走向,對于企業而言十分重要。因此,作為企業,必須積極借助“互聯網+”行動的東風,不斷完善企業的營銷管理理論,掌握用戶的需求。例如在空調領域,“格力”一直強調核心科技,而美的卻更加重視銷售,不斷完善自身的銷售管理。因此,在2020年,美的終于成功登上空調銷售冠軍的寶座。
在知識經濟時代,企業的財務管理愈加重視對隱性資本的管理。因此,作為企業,在實際投資的過程中,不但要嚴格審視最基本的財務指標,同時還要對自身的核心能力、知識產權以及市場信譽等非財務指標進行綜合評價,此外,還要重視核心技術和優質人才的積累,只有這樣不斷增強自身的隱形資產,提升自身的財務管理水平,才能實現更健康的發展。
在創新管理理論下,企業必須重視自身的人力資源管理工作,不斷完善并優化經典管理理論提倡的物質激勵模式,積極對員工進行精神、情感以及發展等多方面的激勵,從而激發員工的創造性,不斷提高企業的競爭實力,促進企業的健康發展。
在當前的市場經濟環境中,基于創新管理對經典企業管理理論的挑戰,企業還必須打造創新的企業文化。在實際操作中,首先應重新設計企業的價值觀,其次,創新企業的制度體系,最后還要重新制定員工的行為規范。只有這樣,才能建立一種創新的企業文化,并將其滲透到企業日常的生產、經營和管理工作當中,從而幫助企業贏得更好的發展。
結語:綜上所述,在信息化時代,創新成為企業轉型發展的必要手段。而創新管理從企業的發展戰略、營銷管理、財務管理、人力資源管理及企業文化等方面對經典企業管理理論帶來了挑戰。作為企業的管理者,必須根據市場發展形式的變化,認清企業的發展形式,不斷創新管理模式,才能實現企業的健康、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