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紅燕 內黃縣園林綠化中心
引言:新型城鎮化進程提速,行業改革力度加大,國家及相關住建部門更重視民生問題,以期做好保障工作,滿足百姓對美好、安居、幸福生活的期待。經濟發展駛進快車道,建筑業與房地產行業既迎來了新機遇,也面對著新挑戰。應著眼于行業新格局下,秉持“住房不炒”原則,助推建筑經濟、房地產經紀的平穩、有序發展。只有這樣,才能把握利好機遇,規范行業發展,使建筑行業、房地產步入新的發展層次,讓建筑經濟、房地產經濟煥發新的生機與活力[1]。
(一)建筑經濟。簡單理解建筑經濟,便是建筑項目施工中所涉及的設計、調研、決策、施工、分析、驗收及評估等一系列活動。伴隨城鎮化進程提速,建筑業發展呈現出工藝要求高、專業性較強、項目體量大、投資額度顯著提升等特點。尤其是隨著局部地區新城區建設,建筑項目數量呈現日漸增多趨勢,其推動了建筑經濟的蓬勃發展。而在促進社會就業、拉動相關行業發展中,也需要建筑企業形成良好的經濟管理意識。這便應當在國家相關政策的導向下,探究市場發展規律,找到建筑經濟發展的關聯項,以便發現建筑經濟發展的新規律,引入先進理念、科學技術,提升建筑經濟發展水平與質量。
(二)房地產經濟。關于房地產經濟的內涵探析,其主要便是圍繞著房地產的生產、分配、交換與消費等工作展開[2]。換而言之,便是居民住宅或商業建筑物在進行生產、交易中所涉及到的經濟活動及影響行情變化的相關因素。促進房地產經濟的向好發展,離不開政策的強有力支持、相應的經濟運行機制與保障政策。在對房地產經濟概念的解析中,可從商品屬性著眼—其既可被視為促進社會生產、經濟發展的關鍵要素,也將為教育、生活、生產、娛樂等提供保障,與社會經濟發展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將基礎性、綜合性、多元性與社會性融于一身。
(一)簡析兩者關系。從兩者之間的關系來看,房地產也是建筑業的主要投資對象,且對建筑經濟發展影響較大。受中國傳統家文化的影響,在當前市場環境下,房地產經濟發展仍以剛需為主,但也有一部分用戶因考慮到房地產經濟具有升值空間,進行購房。這也導致了房地產經濟的畸形發展,其具有著一定的市場風險。面對這類問題,國家對房地產行業發展調控力度加大、政策收緊,只有促進宏觀調控、形成行業發展規范,才能確保建筑經濟與房地產經濟的健康、平穩發展。建筑經濟與房地產經濟有著聯系緊密、正向相關關系,其多受市場需求、投資偏好等影響。其中,在建筑經濟發展中,需要專業人士結合相應的建筑區域功能劃分、城市發展規劃情況等,展開設計、調研,確定建設方案與投資規模。建筑施工成本會對房地產經濟形成直接的影響,但其主要還會受到經濟、政策、需求等變化的影響。
(二)經濟發展影響。在建筑經濟與房地產經濟的發展中,建筑工程便是指為民眾的日常生活、生產提供物質技術支持的各類技術與施工工藝,主要便是以項目承包或分包的方式推進施工,發揮項目工程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以便取得良好的項目收益。與此同時,也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資金、物力及設備等。基于建筑經濟形態下,房地產經濟應運而生。其主要是隨著民眾居住需求的提升,對住宅、辦公場地的功能性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建筑物的外觀、施工水平、質量及舒適性滿足生活與生產的需要。在建筑經濟發展下,房地產經濟較易受到市場、人為、政策等多重因素的影響,繼而對建筑施工起到影響。在現階段,剛需支撐與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對建筑行業、房地產發展形成利好。并且,也對相應的裝飾裝修、建材等行業發展形成助力,有助于促進社會經濟的轉型升級。
(三)關于管理問題。在經濟新常態下,建筑行業的生產與商品流通,其主體存在較大的不同,分別由建筑企業、房地產開發商負責。開發企業會結合市場行情、政策導向,進行項目的申請、立項、調研,在獲得建設許可后,再以招投標的方式引入建筑企業或自主進行項目建設、開發。建筑方需結合合同標準、建設需求及行業標準,依據具體的施工計劃進行施工建設。完成項目交付后,開發企業便可獲得相應的建筑商品,并就此展開一系列的營銷活動。與此同時,建筑企業完成施工建設任務、獲得相應的報酬;房地產開發公司所扮演的角色更為復雜一些,應當積極整合多方優勢資源,為后續房地產經濟發展夯實基礎。兩者間不僅聯系緊密,也同時都在為國民經濟發展做出自身的貢獻。就其經濟模式來看,其分屬不同的經濟網絡,但也會受到市場各種波動因素的影響。故此,無論是建筑企業還是房地產開發公司,都應具有反思意識、關注新政變化,在規范經營中,打造自身的核心競爭力、謀求長足發展。
新時期經濟發展呈現出新特點,對建筑經濟、房地產經發展形成有益助力,也對其發展提出了新要求。只有充分認識到兩者對國民經濟發展的影響,結合當前行業發展問題,施以針對性化解措施,才能促進建筑經濟與房地產經濟的密切結合。為此,應完善行業管理法規、指導政策,為建筑業與房地產開發工作開展指明方向,使其進入標準化、規范化、現代化發展新路徑,保障民生,讓建筑經濟與房地產經濟在新常態中獲得可持續發展動力[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