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娟 中國氣象報社
黨的十九大報告從黨肩負的歷史使命、所處的歷史方位出發,對健全黨和國家監督體系作出部署,要求從加強全面從嚴治黨的戰略高度,進一步完善黨和國家監督體系。強化自上而下的組織監督,改進自下而上的民主監督,發揮同級相互監督作用。落實黨的十九大工作部署要求,行政事業單位需要進一步加強財務管理監督工作,其重要抓手就是要不斷創新完善財務管理內控制度,梳理查擺財務管理內控制度存在的問題,并結合實際制定落實切實有效地解決措施。
當前中國正處在經濟轉型發展的重要時期,財務管理也需要積極進行創新改革。行政事業單位屬于非盈利性質組織,在其運營、管理工作中更加重視社會性,主要是要促進提升人們的生活水平。當前行政事業單位涉及科學技術、教育教學、醫療等諸多方面,針對國家穩定以及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伴隨國家市場深化發展,行政事業單位也參與到了市場競爭環境當中,為了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中獲得優勢與發展,行政事業單位強化財務管理內部控制工作水平具有重要作用[1]。
在行政事業單位業務管理中,財務管理內控制度發揮了非常關鍵的作用,它是財務管理相關工作有序、合理開展的關鍵性基礎。行政事業單位不同部門所對應的工作內容、工作難度不同,同時也存在一定的工作交叉以及分工合作,所以在進行內部控制制度制定過程中,必須要全面考慮實際情況和各方面的影響因素。在對不同層級的單位實施管理時,財務內控制度也具有極為關鍵的作用,需要對業務流程實施有效管控,確保相關工作的有序開展,并且使相關工作進一步規范化與合理化,從而形成嚴謹有效的管理工作體系。財務內控管理包括內部會計、內部管理兩種制度,屬于比較嚴謹的管控體系。內部會計相關制度主要是基于會計相關制度、方式等開展實時實地的管控,內部管理相關制度基于會計之外的方式進行管理。在財務內控制度的實際制定落實中,通常將內部會計相關制度安排在主導位置上,由于其和財務管理密切關聯,有序開展內部會計相關制度,能夠確保財務管理相關制度的有序落實,確保財務管理工作制度的成效與質量。在內控制度的高效落實中進行審查,注重內部管理相關制度。
事業單位是國家政府機關的附屬部門,在管理上著重強調社會職能的實際發揮,而在內部管理工作方面的重視程度不夠,財務管理內部控制制度也并不完善,大多數行政事業單位為了應對國家相關部門的檢查工作,才制定了財務管理內部控制相關制度,在制度內容實際制定當中,對上級文件進行盲目抄襲,無法將本單位財務管理工作中實際存在的問題完全排查出來,無法對相關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制約。并且,行政事業單位中大多數財務崗位之間難以實現職責分離,這將對財務管理工作的質量產生嚴重影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制度中,并未明確制定崗位分離的相關制度,制度內容較為片面,對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工作的水平產生了制約影響[2]。
行政事業單位中的財務管理內部控制制度相關內容,并未針對工作中實際存在的問題制定對應制度,制度內容和單位現實情況之間存在脫節,致使內部控制制度難以將自身職能充分發揮出來,制度內容形同虛設,無法得到有效落實。比如行政事業單位中,有一些財務工作者利用自身權利進行公款挪用,會對行政事業單位、國家的財產安全產生不良影響。但單位財務管理工作的內控制度中,并未對公款挪用有關事宜做出明確規定,內部控制制度浮于形式,難以為單位財務管理體系的構建提供有效保證,在單位的創新發展中也無法提供有力支撐。
部分事業單位管理工作者在財務管理工作方面的重視程度不足,認為財務工作就是進行收付款而已,只要將來往賬目清晰記錄下來就行了。行政事業單位中很多工作者認為不需要進行財務管理相關制度的建立,即使制定了內部控制相關制度,在制度內容當中規范財務工作者的核算工作即可,財務管理內部控制制度主要約束財務工作者,倘若不是財務工作者,無須對財務管理內部控制制度進行了解與掌握,財務管理內部控制制度變成了擺設。財務工作者也認為,制度就是對自身行為進行規范與約束,只要嚴格依據會計準則開展工作即可,內部控制制度落實執行質量不會對財務管理工作質量產生影響,和財務工作者不存在必然聯系。因為存在認知層面的問題,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內部控制制度執行效果不佳。
行政事業單位是財務管理的責任主體,一把手是財務管理的第一責任人,分管領導是直接責任人。目前,各單位均不同程度強化了財務管理職責,但在具體執行過程中部分單位管理碎片化,沒有集中由財務管理部門統一協調管理,業務部門各自為政,缺少專業指導和集中審核監督,缺乏統一綜合協調機制,難以對各項工作進行系統化、集約化、規范化考慮,特別是工程建設內控過程中管理薄弱,導致執行中調整頻繁、采購等環節缺少監管。內部控制工作實際執行中的監管不到位,對內部控制制度實際作用的發揮產生了影響。
面對全面從嚴治黨的新形勢,完善監督體系,強化職能監督是內部控制制度創新發展的有效措施。推動辦公、人事、計財、法規、審計等部門的職能監督有機貫通、相互協調,不斷強化內控體系建設。運用信息化手段,建立網上稽查標準化業務流程,實施聯網監控預警工作業務化運行。同時,財會人員需要轉變觀念肩負起部門黨風廉政建設的職責和任務,由后端的核算向監督、分析轉型。從而確保會計信息方面的精準性,從不同視角確保國有資產方面的安全性與完整性,確保財務管理的權威性與嚴謹性。
為了確保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內部控制制度的完善性與有效性,單位一定要對制度相關內容進行及時修訂與完善,確保制度的約束效力。在制度文件下發前,要對全面吸納、采集職工意見、建議,確保制度的有效性。行政事業單位在進行制度內容制定的過程中,也要對上級單位、其他單位的內部控制制度進行參照,確保制度的全面性,讓內部控制制度在財務管理工作中充分發揮出自身作用[3]。行政事業單位在財務管理內部控制制度相關內容的實際制定中,可借鑒西方發達國家有關財務管理內部控制制度內容方面的一些理論,基于合理有效的理論內容對制度進行明確,確保制度的有效性。
為了使財務管理內部控制制度作用充分發揮出來,行政事業單位在進行制度制定的過程當中,要將制度和財務活動充分關聯起來,確保制度能夠規范和約束財務工作者與職工的行為,強化內部控制工作的效力。提升內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需要全面梳理掌握單位的財務活動,強化內控制度與實際情況之間的關聯與匹配。要遵照財務管理內部控制相關問題,制定對應的制度內容,對單位內控問題進行深入探析,結合實際情況,強化內部控制制度的針對性、完善性與有效性。
行政事業單位要積極通過信息化手段構建內部控制制度績效考評機制,重視內部控制制度的作用,確保內部控制制度的作用發揮。要制定切實有效的責任制度,明確規定財務管理工作者的職責,在內部控制制度中對其職責范圍實施規范和管理,確保內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強化制度的落實執行,對財務管理的內部控制制度落實執行情況實施有效監管。要構建透明有效、暢通有序的溝通協調機制,強化橫向聯動、縱向貫通,確保內部控制制度實際執行中遇到問題時,能夠獲得及時、有效地解決。
行政事業單位要成立專項監管工作部門,強化財務管理內控制度執行落實的過程監管,確保制度的有序落實與執行。要對監管工作方式進行持續創新與完善,構建對應的內審部門,審計監督所有財務管理活動,基于審計工作的開展,對財務管理內部控制工作進行監管,將其中出現的諸多問題及時排查出來,并進行針對性地解決[4]。為了減少監管成本,行政事業單位如未設置針對性的監管部門,也可設置一至兩名內部審計工作者,從而縮減內部管控監管工作的成本投入,對內部控制監管工作方式進行創新優化,強化內部監管工作的質量與成效,確保內部控制監管工作落實執行力度,夯實財務管理內部控制制度科學化、合理化發展基礎。
作為走在現代化發展道路上的行政事業單位,其在創新財務管理內部控制制度的過程當中,要強化自身財務管理內部控制工作水平,對財務管理工作提供有效保證,確保行政事業單位自身的資金安全,強化財務管理工作的質量與成效。也就是說,行政事業單位在構建財務管理內部控制相關制度的過程當中,要著重構建和完善財務管理相關制度,對于財務管理內部控制制度落實過程當中出現的諸多問題,要進行針對性分析,結合單位的實際情況,進行有效解決,持續優化創新行政事業單位的內部控制制度,強化行政事業單位的內部控制工作水平。
結束語:綜上所述,當前行政事業單位中財務管理工作的內部控制制度方面存在很多問題,行之有效的措施就是要對行政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內部控制制度持續完善,強化制度和實際情況之間的關聯與匹配,提升制度的執行力同時做好監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