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琦
靜脈配置中心即靜脈藥物調配中心(PIVAS),是醫院根據藥物性質而設計的藥物配置操作環境中,由接受過專業培訓的人員嚴格按照操作標準進行靜脈藥物的調配,是提供藥學服務,以確保臨床使用安全成品輸液的部門[1-3]。定置管理是對工作場所的一種規范化、合理化管理方法,通過整理將工作場所合理利用,把人和物進行有效結合,以提高工作效率[4]。定置管理始創于日本,應用于企業的生產現場管理,它通過對物品進行有目的、有計劃、有方法的科學放置,將信息系統作為媒介,促進人與物的結合,從而高效的進行生產活動[5]。PIVAS承擔著住院患者輸液用藥的配制工作,為醫療質量與安全提供了保障。本研究將定置管理模式應用于PIVAS持續質量改進中,取得了滿意的效果?,F報告如下。
醫院PIVAS自成立以來,承擔了全院各個病區住院患者靜脈用藥的配置工作。從2019年10月開始實施定置管理模式,本研究以2018年10月—2019年10月為實施前,2019年11月—2020年11月為實施后。我院PIVAS有78名配置工作人員,包括60名藥師,18名護士。其中男26名,女52名;年齡22~53歲,平均31.71±4.35歲;文化程度:博士1名,碩士6名,本科23名,大專和中專48名。中途無人員退出。
實施前靜脈配置中心采用常規管理模式,根據物品陳列整齊、安全、易取的原則,對簡單物品進行分類、分區、定位存放,避免交叉感染。如更衣區劃分個人固定區域并進行編號,員工嚴格根據編號將個人物品進行定位放置;工作衣物與外穿衣物必須分開放置;各區域保潔用品定位放置;科內使用與外送使用的推車要明確標識并分區定位放置;辦公用品與日常用品(如桌椅、筆筒、水杯等)定位擺放。實施后靜脈配置中心采用定置管理模式,其中包括統一培訓(對研究對象進行定置管理相關培訓,認識定置管理模式實施的重要性,確保該模式的順利執行和制訂定置管理制度針對日常工作中出現的問題,制訂相關定置管理制度,規范靜脈配置工作,進行衛生改進并定時監督檢查,在實踐中不斷補充和完善,以推進PIVAS持續質量改進。
(1)移動物品定置:主要是針對工作過程中使用物品的定置管理。如工作人員在推車行進過程中,應保持治療車與臺面平行或者垂直,若需暫時離開,應將治療車靠墻停放,避免妨礙其他人員工作;配置過程中用到的各色藥筐、標簽紙、注射器等輔助用品都有統一固定的擺放位置,未配置與已配置的大輸液也必須嚴格按照約定分車放置,避免混淆;成品輸液區放置成品輸液分箱指示圖,以避免工作人員不必要走動,核對成品輸液時,分揀架與包裝臺上要準確標注各科室的劃分區域等。
(2)藥品定置:二級庫的藥品定置管理與配置工作緊密相關。將各配置臺規定固定的配置藥品,再將相應藥品放在二級庫同一擺藥區,并與電子信息系統相結合,擺藥單順序按照擺藥區順序打印,以減少尋藥時間,提高工作效率;優先配制穩定性好的大輸液,將待配大輸液貼標簽后,按配制順序依次裝筐,并將順序表格放在該配置臺固定位置,以避免因工作人員習慣不同或輪崗引起工作障礙。
(3)人員定置:將配置人員安排到固定的調配間和配置臺,新老員工搭檔合作,每月進行1次輪換,固定配置臺使工作人員對該區域藥品更加熟悉,固定搭檔促進了工作的默契度,以降低配置差錯率;每天固定時間段,明確分配貼簽人員、擺藥人員、審方人員以及打包藥品人員的工作區域,避免出現扎堆、搶崗、占位現象。
(4)規范靜脈配置工作:藥物完成配置后,相關人員應即時清除工作臺上的垃圾,同時采用酒精進行消毒,當配置工作結束后,將剩余的紗布、輸液器等醫療垃圾進行分類處理。
(5)衛生改進:每天必須清理操作臺,藥物配置前需采用紫外線照射層流臺,防止細菌滋生;同時相關工作人員需換上工作服后才可進入操作區,進入更衣室時需洗手,戴口罩,盡量減少皮膚外露。
(6)監督檢查:定置管理規則制訂完成后,必須嚴格按照規則實施。由高年資工作人員進行跟班指導,加強監督管理。通過嚴格要求與長期訓練,使定置管理規則成為PIVAS配置人員的行為習慣。
①配置環節耗時情況:比較實施前后配置準備時間與擺藥時間。②配置差錯情況:比較實施前后配置差錯發生情況,如不合理藥方漏審和錯審,擺藥錯誤,貼簽錯誤,送藥延誤,劑量錯誤,病區錯誤等。③配置人員滿意度:采用自制調查問卷了解實施前后配置工作人員的滿意度,包括對工作環境的滿意度和情緒穩定狀態兩個方面的內容,共涉及10個條目。滿分10分,6分以下記不滿意,6~7分記較滿意,8~9分記滿意,10分記十分滿意。④臨床醫務人員滿意度:以自制調查問卷的形式調查臨床護士和醫師對定置管理實施前后PIVAS配置人員的滿意度,包括服務態度、配置藥物的準確性與及時性3個方面的內容,共涉及20個條目。滿分100分,60分以下記不滿意,60~79分記較滿意,80~90分記滿意,91~100分記十分滿意。滿意度為除去不滿意人數外的調查人數占調查總人數的百分比。實施前后各抽取100名醫護人員進行調查。
采用SPSS 22.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均數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比較采用Wilcoxon秩和檢驗。檢驗水準α=0.05,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實施后配置準備時間、擺藥時間與實施前比較明顯縮短,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實施前后配置環節耗時情況比較
配置差錯率由實施前的0.006%(不合理藥方漏審和錯審9例、擺藥錯誤12例、貼簽錯誤8例、送藥延誤5例、劑量錯誤5例、病區錯誤8例)降至實施后的0.003%(不合理藥方漏審和錯審4例、擺藥錯誤5例、貼簽錯誤3例、送藥延誤2例、劑量錯誤2例、病區錯誤4例),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實施前后配置差錯情況比較
實施后配置人員滿意度較實施前明顯提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實施前后配置人員滿意度比較
實施后臨床醫護人員滿意度較實施前明顯提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實施前后臨床醫護人員滿意度比較
從哲學的角度上講,秩序和混亂是日常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兩種基本狀態[6]。如何做到有秩序且高效安全地完成靜脈藥物的調配工作一直是PIVAS管理者重點解決的問題。定置管理是上世紀80年代我國工業企業從日本引進的一種先進企業管理辦法,它包含空間定置和時間定置兩個方面,以生產現場為主要研究對象,分析工作流程中的人、物、場所或人、事、時間之間的關系,通過不斷整頓,以達到科學管理、高效生產的目的[7]。已有研究顯示,將定置管理應用在PIVAS成品輸液分箱工作中,可以促進分箱效率和準確率的提升,可見定置管理模式在PIVAS的管理中有一定的應用價值[8]。“定置”并不是簡單的將某個物品放在固定的位置,它需要充分考慮工作活動的安全、質量、效率等限制因素,結合工作活動的目的以及物品本身的特殊要求(如時間、數量、流程等),規劃合理的放置區域,明確物品放置狀態,從而高效地完成工作[9]。本研究將該管理模式應用于PIVAS工作管理中,通過不斷觀察工作中出現的問題,制定相關定置管理辦法,以推進PIVAS持續質量改進。本研究結果顯示,實施后配置準備時間、擺藥時間與實施前比較明顯縮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施后配置差錯率較實施前明顯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定置管理模式的實施,在提高PIVAS員工工作效率和降低工作失誤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研究的定置規則都是在工作中不斷觀察與實踐的基礎上提出的,比如通過觀察配置人員拿取藥品時常反復來回走動,發現僅將藥品按照功效進行排列擺放并不合適,故重新根據配置流程對藥品的定置進行了規劃;通過觀察不同配置人員在貼簽準備大輸液時擺放習慣不同,易導致輪崗人員工作障礙,故根據配制藥品穩定性和大多數員工的工作習慣,統一了大輸液裝筐順序,并附上順序表格;同時,對配置人員也進行了定置,固定工作搭檔、工作崗位和區域,有效避免了高峰期工作場所混亂的狀態;另外,本研究還對常規物品進行了定置,保證了工作環境的整潔、安全;以上定置管理均有利于縮短工作環節時間,降低工作失誤率。本研究還調查了配置人員和臨床醫護人員的滿意度情況,結果顯示,實施后配置人員滿意度與臨床醫護人員滿意度較實施前均明顯提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可能是由于通過對PIVAS實施定制管理,提升了工作環境的整潔度和安全性,保證了配置工作高效順利的完成,提高了配置人員對工作環境的滿意度[10-12],統一固定的管理,降低了配置過程中的失誤,避免了配置人員因失誤導致的煩躁、緊張的情緒[13-15];又因PIVAS工作效率的提升,配置差錯率的降低,提高了臨床醫護人員的滿意度。
綜上所述,定置管理模式在PIVAS持續質量改進中的實施,實現了PIVAS科學化、合理化、規范化的管理,有利于提高配置效率,降低配置差錯率,且營造了良好的工作環境,促進了員工精神面貌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