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偉華
隨著護理學科內涵不斷擴展,護理學知識不斷更新,護士在職教育也成為趨勢[1-2]。護士再教育內容中把提高操作能力、知識擴展及補充作為護理質量保障、優化護理內容的重點。國家發布《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指導意見》[3](2015年)文件中明確指出應開展醫療衛生教育平臺構建,促使醫學教育以及在線課程更具多元化,提供集數字、網絡、個人等多方面的醫療培訓教育系統,利用移動終端、PC端等信息設備進行護理在職繼續教育培訓[4-5]。基于此,醫院陸續開展基于網絡教育平臺下的護士培訓考核項目,經過多次不斷完善教育平臺構建及培訓,取得較好效果,現報告如下。
選取2018年2月—2019年5月醫院護士112名為研究對象,年齡25~37歲,平均28.53±2.34歲;職稱:主管護師10名,護師30名,護士72名;學歷:中專15名,大專44名,本科及以上53名。按照組間基本特征具有可比性的原則分為對照組55名和觀察組57名。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培訓內容分為操作實踐及理論知識,理論知識根據何國平《實用護理學》[6]、吳鐘琪《醫學臨床三基訓練護士分冊》[7]、吳惠平《現代臨床護理常規》[8]等書籍作為選入題庫,包括內科護理、外科護理、婦科護理、兒科護理等幾大教育情境。對照組實施傳統授課方式,即實施集體化、多媒體方式講授,急救技術、臨床護理等以現場演示法進行。護士需匯總每周講課記錄,制訂學習計劃,考核基本技能及理論知識。觀察組實施網絡教育平臺教育,具體方法如下:
1.2.1 考試平臺培訓設立 本平臺為多樣化在線護理教育模式,知識內容以云平臺資源做教育互聯共享。運行環境根據阿里云ESC,C++生態體系,微信平臺,數據安全性得以保障;另根據SSL加密協議保證數據傳輸,可在線支持1000+人考試。
1.2.2 考核內容各項目功能
(1)賬號登錄模塊:根據層級不同、科室不同、用戶及職務不同設立管理員或個人賬號,用戶管理名單模塊建立后錄入人員基礎資料,即性別、姓名、年齡、科室、工號等信息。
(2)課程學習模塊:主頁面中涵蓋教育培訓計劃,主要為各階段學習內容,包括專科培訓、新護士培訓、每課試題庫以及技術操作評分表。內設有專題講座、最新行業動態等視頻信息,教學課件以及題庫格式支持TXT、Word、Excel等多種類型,并增設計劃管理項目,可對本次培訓計劃根據情況進行修改、創建、知識導出或刪除,便于查詢操作。
(3)在線考試模塊:該模塊以電子文檔內容呈現理論考核內容,設立有分數、考試時間、答題次數,且答題不可關閉頁面,完成后方可退出。成績傳至數據庫中心,管理端賬號可登陸查看被考核人員考核成績。
(4)考核成績統計模塊:每次考核成績自動生成成績單,Excel格式導出,各科室及格率、平均分均可統計查看。個人中心設有錯題集,即明確護士個人知識不足,便于查漏補缺。
(5)終端設備模塊:本項目構建手機APP及PC端等終端設備,均可在線學習培訓,手機端APP設立有活動消息通知、活動名稱、簽到及問卷調查。問卷調查主要對本次在線培訓內容做滿意情況、培訓效果等評價。
(6)專家檢驗:本平臺邀請醫院3名臨床專家以及高校2名護理教學專家檢驗本次網絡構建項目,參考劉俊香等[8]關于網絡教學資源平臺用戶評價表,涵蓋技術、內容、效應及發展等4個方面,采取Likert4級評分,分數越高表示平臺構架優良性越好,本次評分結果達91.25±1.58分,表明此次平臺構建符合要求。
比較兩組護士考核成績及滿意情況。考核成績包括操作和理論兩部分。護理部主任、副主任、科護士長對考試內容進行審核。操作、理論分值設定100分。理論在線題庫:50個選擇題(每題1分)、15個判斷題(每題2分),5個簡答題(每題4分),試卷隨機在線生成;滿意情況參考相關文獻[9],對學習興趣、知識獲取、學習主動性、問題解決能力等4個條目進行評價,每個條目以0~4分評價,分數越高表示學習滿意度越高。
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數據以“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均數比較采用t檢驗。檢驗水準α=0.05,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經過培訓后,觀察組操作實踐、理論知識得分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護士考核成績比較(分)
經過培訓后,觀察組培訓效果滿意情況在學習興趣、知識獲取、學習主動性、問題解決能力等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學習滿意情況比較(分)
以往考試內容試題選定、試卷印制、監考、批閱、分數統計等多以人工統計為主,造成人力資源浪費[10]。而網絡教育云平臺構建,利用其信息覆蓋面廣、便捷性、即時性等特點,更符合目前“大數據”條件下的醫療服務要求。理論在線考核操作簡單,經濟節約,管理便捷,可進行資源利用最大化[11]。護士學習不受到時間地域等限制,具有較高靈活度,利于提高護士滿意度及接受度,且符合在職考試工作需求。本平臺中題庫及模擬考試均根據護士個人需要進行篩選,學習時間按需選擇,題庫題量大、專業性強、涵蓋度廣,較大程度滿足專科護士能力及“三基”考核要求。此外,教育平臺還將專科前沿知識以動態形式不定期發布,促使護士在學習中了解護理發展新動向,加深職業認同感。表1結果顯示,網絡平臺教育培訓下護士考核成績優良性高,顯示出信息化平臺基礎上護士知識掌握更具效率化,側面表明網絡教育在考核培訓方面符合“新時代”“大數據”模式下的護理發展需求,紙質版傳統考核中的知識涵蓋面窄、出題參考面小、知識更新慢等局限性得以解決,借助“互聯網+”模式背景促使護理管理更為便捷,體現出現代化、數據化的護理管理模式[12]。
目前,護理專業的可持續發展對護士自主學習能力提出更高要求,醫療技術飛速發展促使護士在職期間需對知識技能進行不斷提高及補充。林琳等[13]認為,由于醫療資源受限,大城市、二級以上醫院日常接診量大,護士任務重,在編人員有限,護士培訓效果的首要影響因素為“工作忙”,造成護理質量受影響。而傳統教育多以集中課堂配合PPT進行講授,相對存在幾點弊端:院內集訓時實際崗位人員配備不足,易致安全隱患及護患糾紛;部分護士學習積極性不高,態度抵觸,“知識反復”“沒興趣”等影響培訓效果[14];此外,傳統考核中錯題不能及時查閱,無法獲知知識薄弱點。而網絡教育平臺模式可自由式限時考試以及移動式培訓,更加貼合護士工作安排時間,針對理論知識點可進行自我檢測,納入錯題集協助護士查漏補缺,督促其不斷學習,做好正式考核準備。每年我院新進上百名實習生護士,因場地使用限制,全員同期培訓難度大,而利用網絡教育平臺則不受場地、時間等影響,無需下班集中培訓和考試。網絡教育平臺一方面降低在職護士職業疲憊感,另一方面還可促使實習生提高實習期臨床工作技能。結果顯示,觀察組在學習興趣、知識獲取、學習主動性、問題解決能力等培訓效果滿意度均優于對照組(P<0.05)。由此看出,網絡化教育培訓可提高培訓效果,個性化主動學習更佳,充分考慮護士崗位要求,做到時間上的靈活自由,激發護士主觀學習能動性,便于高效率工作及提高考核效果。
總之,網絡教育平臺培訓模式可顯著提高考核效果,更具個性化,主動學習性更高,促進護士自主掌控學習進度,保障培訓效果及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