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愛香
(江西省景德鎮第三人民醫院檢驗科,江西 景德鎮 333000)
腹膜透析的并發癥較多,其中腹膜炎發生率較高,且危害較大,主要為透析時操作不慎引起腹液污染或腸道微生物發生移位造成腹膜腔感染,是透析失敗的常見原因,不利于患者的疾病治療。在實際檢查工作中,細菌性腹膜炎占比>70%,且透析腹膜炎也是導致患者出現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需做好透析感染方面的管理工作,分析病原菌的種類,做好耐藥性的相關研究。本研究選取本院2019年8月至2021年7月腎內科腹透中心腹膜透析相關腹膜炎患者120例為研究對象,旨在分析腹膜透析相關性腹膜炎的病原菌和耐藥性情況,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9年8月至2021年7月本院腎內科腹透中心腹膜透析相關腹膜炎患者120例為研究對象,其中慢性腎小球腎炎30例,糖尿病腎病40例,高血壓腎病20例,痛風性腎病10例,原因不明20例;男68例,女52例;年齡29~69歲,平均年齡(56.5±2.7)歲?;颊吲R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本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患者或家屬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診斷標準:參考《腹膜透析相關性腹膜炎診斷標準2010 ISPD指南》,患者的腹透液出現渾濁,透析液中核細胞數量>100×106/L,比率>50%,病原微生物有上漲趨勢[1]。
1.2 方法 將留取的腹膜透析液標本進行細胞計數和分類檢測及涂片染色查找病原菌,無菌操作下注入血培養需氧瓶和厭氧瓶中,每瓶10 mL,將血培養瓶放入微生物培養箱(35~37℃)中。嚴格無菌操作將標本接種于培養基,待生長出細菌后分離單個菌落,通過形態學、生物化學、免疫學最終鑒定出病原菌。
1.3 觀察指標 培養7 d后,無細菌生長為培養陰性,血培養陽性后由全自動細菌鑒定分析系統進行下一步的細菌鑒定。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以[n(%)]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腹膜炎癥病原菌組成情況 120例腹膜炎患者中,培養陽性96例,陽性率為80%,其中革蘭陽性球菌69例,占比較高達71.875%,革蘭陰性菌27例,占比28.125%,革蘭陽性球菌多于革蘭陰性菌,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腹膜炎癥病原菌組成情況[n(%)]Table 1 Bacterial composition of peritonitis[n(%)]
2.2 耐藥性情況 革蘭陽性菌中凝固酶陰性葡萄球菌對青霉素的耐藥率較高,為82.35%,釀膿鏈球菌對青霉素的耐藥率為11.76%,而腸球菌屬感染的患者例次較少,呈不同程度的耐藥。革蘭陰性菌中大腸埃希菌對阿米卡星、環丙沙星耐藥率較低,分別為6.67%、26.67%,而對氨芐西林、哌拉西林等耐藥率均較高,分別為80.00%、46.67%,見表2。

表2 耐藥性情況Table 2 Drug resistance
腹膜透析是腎臟病末期的治療方法之一,是指借助腹膜作為半透膜,借助重力作用將透析液體經導管灌入患者的腹膜腔,在腹膜腔中會出現彌散作用,水分從低向高移動,更換透析液體清除體內代謝物質,調整患者的電解質。腹膜有半透膜性質,具有面積大、毛細血管豐富等特點,浸泡在透析液中,腹膜毛細血管腔的血液與透析液中進行物質交換。腹膜透析治療的疾病主要為急性腎損傷、腎衰竭等疾病。在治療過程中,易受外界因素的影響,如透析液的容量和流速、透析液在腹腔內停留的時間、透析液體溫度等,因此,在治療過程中易出現并發癥,造成肺部感染等不良情況的出現,不利于患者疾病治療[2]。其中并發癥發生率最高的是腹膜炎,腹膜炎的出現是導致腹膜透析失敗的主要原因之一,腹膜炎對患者的損傷較大,其發生原因主要是細菌感染,通常由于無菌操作不嚴格、切口或管道出現感染等、患者的免疫功能較低等因素導致腹膜炎種類存在差異,因此,在治療過程中,需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做好相關的安排,加強感染管理及相關的防控工作。隨著近年來我國醫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在進行腹膜透析治療時,對患者產生的負面影響越來越小,并發癥發生率越來越低,導致透析失敗的概率不斷降低,但也無法避免感染情況的出現。在進行腹膜透析時,需分離細菌,做好種類劃分,然后對細菌標本進行藥敏培養,根據相關的檢查結果開展治療工作[3-5]。120例腹膜炎患者中,培養陽性96例,陽性率為80%,其中革蘭陽性球菌69例,占比71.875%,以鏈球菌、腸球菌為主,對氯霉素、萬古霉素和氨基糖苷類藥物敏感;革蘭陰性菌27例,占比28.125%,革蘭陽性球菌多于革蘭陰性菌,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藥敏培養中,通過使用不同種類的藥物,細菌出現的反應總結出:革蘭陽性球菌耐藥性研究后發現,耐藥率低的是萬古霉素、替考拉寧等,耐藥性高的藥物為復方新諾明、青霉素G等。革蘭陰性球菌中,耐藥性低的為亞胺培南、他唑巴坦,耐藥性高的為氨曲南、頭孢噻肟等。在患病早期,通常會使用萬古霉素和氨基糖苷類抗生素等藥物,從近年來的治療實際情況來看,頭孢抗生素和氨基糖苷類抗生素在合用后,對患者產生的負面影響較小[6-10]。
綜上所述,革蘭陽性球菌是腹膜炎的主要致病菌之一,感染方式主要為接觸,在治療過程中,可使用萬古霉素、替考拉寧等藥物;革蘭陰性球菌治療藥物為亞胺培南、美羅培南等藥物,需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選擇具體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