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勤輝,邵美園,程波
(樂平市人民醫院普外科,江西 景德鎮 333300)
結直腸癌是常見的惡性腫瘤,位于大腸部位的消化道,近年呈上升趨勢,常見人群為40~50歲患者。傳統治療方式為開腹手術切除,近年來,腹腔鏡手術由于安全有效,切口較小,并發癥較少,已被廣泛的運用于臨床的結直腸癌治療中[1]。但結腸癌患者常伴有腸梗阻,導致結直腸不通、內容物淤積,大量細菌滋生,增加治療的難度,且術后易感染等[2]。本研究旨在探究采取結腸鏡下支架置入術治療結直腸癌并腸梗阻后,通過不同的時間段進行腹腔鏡手術治療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本院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80例結直腸癌并腸梗阻患者為研究對象,采用結腸鏡下支架置入術治療結直腸癌并腸梗阻后,待患者腸道功能恢復良好、腸道通暢,水電解質紊亂調整良好,能經受手術后再進行腹腔鏡手術治療。按不同時間段進行腹腔鏡治療隨機分為A組(3~5 d)、B組(6~9 d)、C組(10~12 d)、D組(>12 d),各20例。其中A組男12例,女8例;年齡42~65歲,平均(53.5±11.5)歲。B組男7例,女13例;年齡40~69歲,平均(54.5±14.2)歲。C組男15例,女5例;年齡46~68歲,平均(53.8±11.7)歲。D組男8例,女12例;年齡45~70歲,平均(54.1±12.5)歲。4組患者年齡、性別等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患者及家屬均對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已經本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納入標準:符合結直腸癌診斷標準;通過結腸鏡下支架置入術后,已成功解除腸梗阻(X射線檢查結果);患者腸道功能恢復良好、腸道通暢,能經受手術。
1.2 方法 結直腸癌腹腔鏡根治手術先對患者進行全麻,經臍周外側緣建立觀察孔,經恥骨聯合上方建立操縱孔,對腹腔進行觀察并確定病灶位置及范圍,進行手術處理,取出病灶后縫合傷口。
1.3 觀察指標 比較4組患者手術相關指標,包括手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淋巴結清除量;比較4組患者手術后肛門排氣時間、住院時間及并發癥發生情況(切口感染、腹腔積液、腹腔感染、電解質紊亂及吻合瘺口)。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4組患者手術相關指標、肛門排氣時間及住院時間比較4組患者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淋巴結清除量、肛門排氣時間、住院時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4組患者手術相關指標、肛門排氣時間及住院時間比較(±s)Table1Comparisonofoperation-relatedindicators,analexhausttime,andhospitalstayamongthefourgroups(±s)

表1 4組患者手術相關指標、肛門排氣時間及住院時間比較(±s)Table1Comparisonofoperation-relatedindicators,analexhausttime,andhospitalstayamongthefourgroups(±s)
2.2 4組患者術后并發癥情況比較 4組患者經腹腔鏡手術治療后,共發生并發癥22例(切口感染、腹腔積液、腹腔感染、電解質紊亂及吻合瘺口),發生率為27.5%(22/80),4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見表2。

表2 4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比較[n(%)]Table2Comparisonoftheincidenceofpostoperativecomplications amongthefourgroups[n(%)]
近年來,隨著國家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方式得到改善,而惡性腫瘤的發病率也在逐年上升,其中結直腸癌發生率在我國惡性腫瘤中居第4位[3]。結直腸癌前期缺乏特異性,患者往往因不同程度的腸梗阻來院就診,如不重視后期則會出現便血、腹瀉、貧血等癥狀,嚴重影響患者的身體健康。結直腸癌常出現腸梗阻導致患者糞便積累,腹部脹氣,影響電解質紊亂、營養缺失,甚至引起腸道壞死等并發癥,嚴重威脅患者生命安全[4]。傳統治療結腸癌患者方法是開腹手術切除,手術切口大,患者恢復時間較長且疼痛感較強,腹部創口易感染且并發癥較高[5]。特別是對合并腸梗阻患者,在發病時所造成的腸道水腫充血等癥狀給患者造成巨大痛苦,若不及時治療直接影響結直腸癌的療效。
結腸鏡下支架置入術是通過結腸鏡監視下在腸道最狹窄處置入適宜的腸道支架,迅速有效地解決腸梗阻問題,從而為腹腔鏡手術的開展創造良好條件[6]。但目前在結腸鏡下支架置入術后開展擇期腹腔鏡手術的時機存在一定的爭議[7]。
本研究結果顯示,4組患者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淋巴結清除量、肛門排氣時間、住院時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4組患者經腹腔鏡手術治療后,共發生并發癥22例(切口感染、腹腔積液、腹腔感染、電解質紊亂以及吻合瘺口),發生率為27.5%,4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結腸鏡下支架置入術治療結直腸癌并腸梗阻在不同時間均能較好地預防腹腔感染、切口感染、腹腔積液以及吻合瘺口等并發癥的發生,而不受手術時機的約束[8]。本研究還發現4組患者療效及術后恢復情況均無明顯差異,說明結腸鏡下支架置入術治療結直腸癌并腸梗阻后擇期腹腔鏡治療對患者療效無明顯影響。但國內有研究[9-10]報道,采用結腸鏡下支架置入術治療結直腸癌并腸梗阻后10d進行腹腔鏡手術為宜。患者解除腸梗阻后進行腹腔鏡手術應根據患者自身情況而定,若過早有些患者未恢復到最佳手術狀態,易增加手術難度和患者手術風險,若過晚患者身體可能發生新變化而影響手術。
綜上所述,結腸鏡下支架置入術治療結直腸癌并腸梗阻后擇期腹腔鏡治療安全可行,療效顯著,并發癥較少,患者恢復時間較短,值得臨床推廣應用。本研究存有以下不足:樣本量小,手術方法單一等均影響實驗,未來需進行大樣本及不同手術驗證患者的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