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強
(贛州市人民醫院麻醉科,江西 贛州 341000)
抑郁癥患者會出現心境低落、認知功能損害、悲觀厭世、思維遲緩等臨床癥狀,對其正常工作、生活、社交等均會造成一定困擾,嚴重者會出現厭世、自殺心理,威脅其生命安全。超重抑郁癥患者常會出現脂肪因子紊亂現象,但脂肪因子對神經可塑性的通路、炎癥反應具有一定調節作用,會影響機體能量代謝、胰島素的敏感性,從而影響抑郁癥病情的發展。丙泊酚是臨床上較常見的一種麻醉誘導劑,具有起效快、蘇醒迅速、功能恢復完善等優點,術后惡心嘔吐發生率較低,安全性較高。氯胺酮具有抗抑郁、抗炎、保護神經等作用[1]。臨床實踐表明[2],氯胺酮聯合丙泊酚麻醉的改良電休克治療超重抑郁癥患者效果顯著,可改善脂肪因子水平。本研究選取本院收治的78例超重抑郁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旨在探究氯胺酮聯合丙泊酚麻醉的改良電休克治療對超重抑郁癥患者脂肪因子及臨床結局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本院進行治療的超重抑郁癥患者78例作為研究對象,根據藥物的不同分為兩組,各39例。對照組男19例,女20例;年齡24~40歲,平均(32.00±4.50)歲;病程2~10年,平均(6.00±2.00)年。研究組男18例,女21例;年齡23~40歲,平均(31.50±4.50)歲;病程1~10年,平均(5.50±2.00)年。兩組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對患者進行地塞米松抑制試驗、促甲狀腺素釋放激素抑制試驗,且依據ICD-10和DSM-IV診斷標準符合抑郁癥診斷標準[3];具有心境低落、思維遲緩、意志活動減退、認知功能損害等臨床癥狀;患者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合并心腦血管疾病、呼吸系統疾病等嚴重疾病患者;對本研究藥物過敏患者;1個月內使用過抗炎藥、抗生素等藥物患者;有精神類疾病或意識障礙患者。
1.2 方法 治療前所有患者進行常規護理,囑患者術前禁食禁飲6~8 h,檢測血壓、呼吸頻率、脈率等生命指標,排空大小便。對照組患者在此基礎上給予丙泊酚(四川國瑞藥業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H20040079,規格:10 mL×5支)進行靜脈注射,每次劑量為1 mg/kg。
研究組患者接受丙泊酚+氯胺酮聯合麻醉的改良電休克治療,丙泊酚用法用量同對照組。給予鹽酸氯胺酮注射液(山東方明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7022831,規格:2 mL∶0.1 g)靜脈注射,每次0.5 mg/kg。治療過程由1名治療醫師、1名麻醉師完成,每間隔1 d進行1次,每周3次,連續2周,共6次。注意事項:患者治療中應檢測脈氧飽和度、呼吸頻率、血壓等生命指標;嚴禁治療期間服用抗抑郁癥藥物;使用醒脈通電抽搐治療儀(美國),根據患者年齡針對性調整其治療電量;采集患者治療前、治療后1、2、4、6次的靜脈血,并對其進行離心處理,將上清液放入溫度為-80℃的冰箱中保存備用。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治療前和治療后1、2、4、6次抑郁評分及脂肪因子變化(抵抗素、瘦素、脂聯素)。抑郁評分判定標準:根據抑郁自評量表對患者抑郁癥狀進行評分,共包含24個項目,每項評分標準為0~4分,簡單相加得出粗分,粗分乘以1.25為標準分,<53分表示患者無抑郁癥狀,53~62分表示患者處于輕度抑郁狀態,63~72分表示患者處于中度抑郁狀態,>73分表示患者處于重度抑郁狀態[4]。脂肪因子主要包括抵抗素、瘦素、脂聯素3種,采用酶聯免疫法進行檢測。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1.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治療前和治療后1、2、4、6次抑郁評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抑郁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治療后1、2、4、6次,兩組抑郁評分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和治療后1、2、4、6次抑郁評分比較(±s)Table 1 Comparison of depression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1,2,4,and 6 times of treatment(±s)

表1 兩組治療前和治療后1、2、4、6次抑郁評分比較(±s)Table 1 Comparison of depression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1,2,4,and 6 times of treatment(±s)
注:與治療前比較,a P<0.05;與對照組比較,b P<0.05
?
2.2 兩組治療前和治療后1、2、4、6次脂肪因子水平比較治療前,兩組抵抗素、瘦素、脂聯素等脂肪因子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治療后1、2、4、6次,兩組瘦素、脂聯素等脂肪因子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治療后1、2、4次,兩組抵抗素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治療后6次,兩組抵抗素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和治療后1、2、4、6次脂肪因子水平比較(±s)Table 2 Comparison of adipokines level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1,2,4,and 6 times of treatment(±s)

表2 兩組治療前和治療后1、2、4、6次脂肪因子水平比較(±s)Table 2 Comparison of adipokines level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1,2,4,and 6 times of treatment(±s)
注:與治療前比較,a P<0.05;與對照組比較,b P<0.05
?
抑郁癥疾病是心境障礙的主要類型,屬于一種情緒障礙,情緒障礙與抑郁癥密切相關[5-6]。情緒障礙患者更易發展成為超重、肥胖癥狀,肥胖人群也更易出現情緒障礙,近年來,超重抑郁癥疾病發病率越來越高,由于致病因素復雜,治療也具有一定難度[7]。具有情緒障礙疾病的患者,常會出現中樞神經系統、胰島素抵抗、炎癥狀態受損等情況,對其身心健康極為不利;肥胖癥患者會出現代謝紊亂、炎癥狀態、脂肪因子也會發生紊亂[8]。臨床實踐表明,給予超重抑郁癥患者氯胺酮聯合丙泊酚麻醉的改良電休克治療,可顯著改善患者脂肪因子水平,緩解患者抑郁程度,改善疾病。丙泊酚主要用于靜脈全麻誘導、維持,還可用于診斷操作、手術過程中的鎮靜,具有起效快、蘇醒時間短、功能恢復快等優點。氯胺酮屬于一種阻斷劑,是一種非常經典的、臨床常用的麻醉性鎮痛藥,對患者具有抗抑郁作用,抗抑郁機制為:①中樞神經內最重要的細胞因子,即腦源性性神經營養因子,對神經的發育、再生具有調節作用,抑郁癥患者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水平低于正常人,氯胺酮治療后,可使其顯著增高[9-10]。②炎癥因子影響中樞神經系統,會導致患者情緒變化、行為變化,超重抑郁癥患者脂肪含量較高,巨噬細胞聚集于脂肪組織中,并分泌炎癥因子,導致患者處于慢性低度炎癥過程中;氯胺酮通過參與機體免疫應答,調節炎癥反應通路,從而發揮抗抑郁作用。
脂肪因子主要包括抵抗素、瘦素、脂聯素3種,脂肪因子影響能量代謝平衡、胰島素敏感性,還會影響患者病理生理學機制,其中抵抗素是一重要促炎化合物,表達水平會顯著增加,脂聯素屬于一種抗炎脂肪因子。氯胺酮對免疫應答具有一定作用,通過對其進行調節,可有效對脂肪因子發揮調控作用,從而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患者抑郁癥狀。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前,兩組抑郁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治療后1、2、4、6次,兩組抑郁評分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前,兩組抵抗素、瘦素、脂聯素等脂肪因子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治療后6次,兩組抵抗素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與單純給予超重抑郁癥患者丙泊酚麻醉方式比較,聯合氯胺酮進行麻醉改良電休克治療可顯著改善患者抑郁癥狀評分,及抵抗素、瘦素、脂聯素等脂肪因子水平,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