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亮
(山東省泰安市中醫二院放射科,山東 泰安 271000)
結直腸癌是消化道疾病中常見的惡性腫瘤,主要生長在直腸乙狀結腸與齒狀線交接處,該病與寄生蟲病、年齡、遺傳和飲食有關[1]。患者早期癥狀為大便性質和習慣改變、腹脹、貧血、腹部疼痛等,晚期癥狀為腹部有包塊、腹水、惡液質、慢性腸梗阻等[2]。臨床治療主要通過外科手術切除,相關研究指出,在結直腸癌患者早期進行手術的治愈率較高,因此,治療前需進行檢查,及時進行手術治療[3]。本研究旨在探討增強CT結腸造影在直腸癌術前評估中的應用,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于本院的結直腸癌患者38例。其中男26例,女12例;年齡37~69歲,平均年齡(45.6±3.7)歲。本研究經本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納入標準[4]:所有患者檢查結腸鏡當天均進行增強CT結腸造影檢查;患者及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影像學資料完整。排除標準[5]:有精神病史;有語言和認知障礙;存在CT檢查的禁忌證;有血液和免疫系統疾病;身體重要器官存在嚴重疾病,如心絞痛,冠心病等疾病。
1.2 方法 患者在檢查前1 d需食用流質食物,同時,在檢查的前天晚上飲水1 500 mL,且口服70 mL 50%硫酸鎂。首先,為患者進行腸道準備,體位呈右側臥位,根據患者的耐受情況注入空氣,一般注入2~2.5 L。注入空氣前需先注入40 mg的N類受體阻滯劑,減慢患者的腸蠕動和腸痙攣。之后為患者進行增強CT結腸造影,觀察患者結腸的膨脹情況,如患者的結腸膨脹程度不理想,可繼續充氣,直至理想。其次為患者進行增強CT結腸造影,選擇美國GE公司的OPTIMA CT660 64排128層螺旋CT進行掃描,重建層厚和間隔為0.63 mm,螺距因子為1.3∶1,管電壓為120 kV,管電流為300 mA且NI指數為22。體位呈仰臥位進行增強CT結腸造影,4 mL/s的注射流率、80 mL的流量為患者注射碘普羅胺,延遲時間為40 s。檢查結束后,將檢查的影像數據進行圖像處理,之后由專業的放射科腹部醫生根據結果進行評定,主要評定患者的腫瘤情況,包括臨床TN分期、位置、大小和病理情況。最后通過容積數據的容積在現(VR)技術定位腫瘤,通過多平面重組(MPR)評估患者的病理情況,通過3D技術掃查患者的腸腔結構。
1.3 增強CT結腸造影檢查的分期標準 根據美國癌癥聯合會和國際抗癌聯盟共同制定的TNM分期,將結直腸癌分為T期、N期和M期,其中T期:T4期代表患者的腫瘤已侵入鄰近的其他臟器,T3代表患者的腫瘤已侵入漿膜下方且已完全浸透固有肌層,≤T2代表患者的腫瘤已浸入固有肌層或黏膜下層。N期:N2代表機體內已有>4個淋巴結發生轉移,N1代表機體內有1~3個淋巴結發生轉移,N0代表淋巴結暫時無轉移。M期:M1代表原發的病灶有遠處轉移表現,M0代表原發病灶無遠處轉移。
1.4 觀察指標 評估患者病理和臨床分期(N分期、T分期、M分期)。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N分期情況 以病理結果作為檢查的金標準,增強CT結腸造影的N分期準確率分別為:N0 95.0%,N1 75.0%,N2 33.3%,總準確率為78.9%(30/38),通過一致性檢驗,病理分期與增強CT結腸造影分期有較高的一致性,見表1。

表1 N分期情況Table 1 N staging
2.2 T分期情況 以病理結果作為檢查的金標準,增強CT結腸造影的T分期準確率分別為≤T2 100%,T3 83.3%,T4 85.7%,總準確率為92.1%(35/38),通過一致性檢驗,病理分期與增強CT結腸造影分期有較高的一致性,見表2。

表2 T分期情況Table 2 T staging
2.3 M分期情況 以病理結果作為檢查的金標準,增強CT結腸造影的M分期準確率分別為M1 91.7%,M0 92.3%,總準確率為92.1%(35/38),通過一致性的檢驗,病理分期與增強CT結腸造影分期有較高的一致性,見表3。

表3 M分期情況Table 3 Mstaging
結直腸癌多發于老年人,主要分為浸潤型、潰瘍型、腫塊性3種[6]。通過組織學分型可分為未分化癌、腺癌、鱗狀細胞癌、腺鱗癌及黏液腺癌,其中最常見的是腺癌[7]。結直腸癌早期發病無特異性的癥狀,常反復或間接性發作,易被忽略,因此,導致病情加重[8]。相關研究指出,結直腸癌患者中處于中晚期的患者占比>86%,生存率較低,因此,對于結直腸癌需早發現、早確診、早治療[9]。
隨著醫學科技的不斷進步,有較多的檢查方法可應用于結直腸癌患者的術前檢查中[10]。主要有內鏡檢查、活體組織檢查、實驗室檢查和脫落細胞學檢查,脫落細胞學檢查雖準確性較高,但獲取標本時滿意標本數少,且較復雜,因此,臨床中無法廣泛應用,而實驗室檢查的診斷結果不理想[11-12]。相關研究指出,給予結直腸癌患者進行增強CT結腸造影檢查可明確觀察患者腫瘤的位置、大小、臨床分期和組織內的情況,從而指導醫生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制定針對性的治療方案[12]。本研究中患者均應用增強CT結腸造影檢查發現,腫瘤存在的位置較廣,盲腸、乙狀結腸、升結腸、降結腸、橫結腸和結腸脾曲中均有存在,且臨床分期中M、T、N分期均有較高的符合率,分別為T分期準確率≤T2 100%,T3 83.3%,T4 85.7%,總準確率為92.1%(35/38);N分期準確率N0 95.0%,N1 75.0%,N2 33.3%,總準確率為78.9%(30/38);M分期準確率M1 91.7%,M0 92.3%,總準確率為92.1%(35/38)。相關文獻[13]指出,增強CT結腸造影無侵入性,且安全性和有效性高,價格低廉,可在有結腸鏡檢查禁忌證的患者中廣泛應用。增強CT結腸造影綜合常規結腸造影和CT的優勢,可清晰的對黏膜、供瘤血管和腫瘤進行染色,同時,可有效判斷結直腸癌的分期[14]。有研究指出,相較于結腸鏡,增強CT結腸造影的定位更準確,且可通過VR獲得消化道造影效果,與此同時其還可較好的評價腫瘤的形態學特征,幫助治療醫生獲得更準確的患者信息[15]。
綜上所述,結直腸癌術前評估中應用增強CT結腸造影的價值較高,可有效的幫助醫生制定治療方案,評估患者的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