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娜,劉朝興
(石家莊市人民醫院,河北 石家莊 050000)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我國每年新發病例28萬左右,并以每年3%~5%速度增長,對廣大女性生命健康造成嚴重威脅,所以乳腺癌預防十分重要[1]。乳腺癌預防分為一級預防(即病因預防)、二級預防(篩查)和三級預防(進展期病例治療)[2]。國際聯盟指出,相對于其他方法,大規模乳腺癌篩查更有利于公眾健康。而國外已廣泛展開乳腺癌篩查,并發現乳腺癌篩查能降低50~69歲女性乳腺癌死亡率[3]。亞洲女性由于乳腺更加致密,與西方白人女性比較,乳腺癌發病高峰年齡年輕10歲,我國推薦年齡≥40歲的女性開始進行乳腺癌篩查[4],并在各地開展乳腺癌免費篩查工作,本研究針對石家莊市3個社區女性居民進行乳腺癌篩查,對篩查結果進行分析,以明確早診、早治的意義,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石家莊市區3個社區居民進行調查,均為女性,年齡≥40歲,在石家莊居住>6個月,且未患過乳腺疾病,共3 213人參加問卷調查,進行高危風險評估。所有研究對象均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經本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1.2 方法
1.2.1 高危人群初篩 采用乳腺癌危險因素評估問卷調查社區居民,該調查表包括人口社會學特征、心理健康、生活習慣、女性生理及生育、既往史、腫瘤家族史等6個方面內容。居民在社區醫生指導下完成問卷填寫,當場回收,檢查若有漏填選項,要求居民重新填寫完整。將調查表中數據錄入數據庫,采用城市癌癥早診早治項目-常見癌癥風險評估系統(北京健康金標準醫學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篩查乳腺癌高危人群。
1.2.2 臨床篩查 所有初篩為高危的女性進一步進行乳腺超聲或鉬靶檢查。40~44歲高危女性先行乳腺超聲檢查,BI-RADSⅢ級以上(可疑陽性)者再行鉬靶檢查。>44歲者直接采用彩超聯合鉬靶檢查,以BI-RADSⅣ級和Ⅴ級作為陽性結果。陽性者建議進行乳腺腫塊活檢。
1.3 觀察指標 分析調查人群基本情況;調查人群乳腺癌篩查結果;比較高危人群特征與臨床篩查結果;臨床乳腺癌陽性篩查的多因素分析。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EpiData 3.1建立數據庫,SPSS 20.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高危人群特征與臨床篩查結果單因素分析采用χ2檢驗,將單因素分析有統計學意義的因素納入多因素非條件Logistic回歸分析,檢驗水準α=0.05,均為雙側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調查人群基本情況分析 3 213名調查對象中,45~49歲年齡段占比最高,65~69歲年齡段占比最低,大多數BMI為正常體質量,初婚,中學/中專學歷,月經初潮年齡≥12歲,初育年齡≤30歲,偶爾飲酒,少數伴有精神壓抑,合并乳腺癌家族史,見表1。

表1 調查人群基本情況分析Table 1 Analysis of the basic situation of the survey population
2.2 調查人群乳腺癌篩查結果 參加問卷調查的3 213人中1 105例(34.39%)被篩查為高危,實際參加進一步臨床檢查有975例(30.35%)。其中932例行超聲檢查,BI-RADS 4A級有31例(3.30%),BI-RADS 4B級8例(0.86%),BI-RADS 4C級3例(0.03%),BI-RADS 5級0例。鉬靶檢查798例,BIRADS 4A級24例(3.00%),BI-RADS 4B級5例(0.06%),BIRADS 4C級2例(0.02%),BI-RADS 5級0例。乳腺超聲和鉬靶均檢查751例,兩項檢查均陽性人數26例(3.50%),均為BI-RADS 4A級17例(2.30%),均為BI-RADS 4B級3例(0.40%),均為BI-RADS 4C級2例(0.30%),均為BI-RADS 5級0例。各陽性人員均推薦進一步檢查,其中10例進行乳腺腫塊活檢,1例(0.01%)患者確診為乳腺癌。
2.3 高危人群特征與臨床篩查結果比較 年齡40~59歲,月經初潮年齡<12歲者臨床篩查乳腺癌陽性比例明顯高于年齡60~69歲和月經初潮年齡≥12歲者(P<0.05),初育年齡>30歲者臨床篩查乳腺癌陽性比例明顯高于初育年齡≤30歲者(P<0.05),經常飲酒者臨床篩查乳腺癌陽性比例明顯高于從不或偶爾飲酒者(P<0.05),精神壓抑、具有乳腺癌家族史者臨床篩查乳腺癌陽性比例明顯高于無精神壓抑、無乳腺癌家族史者(P<0.05),見表2。

表2 高危人群特征與篩查結果比較Table 2 Comparison of characteristics and screening results of high risk population
2.4 臨床乳腺癌陽性篩查的多因素分析 經多因素分析,年齡40~59歲、飲酒習慣、精神壓抑、乳腺癌家族史是影響臨床乳腺癌陽性篩查結果的獨立危險因素,見表3。

表3 臨床篩查乳腺癌陽性的多因素分析Table 3 Multivariate analysis of breast cancer positive in clinical screening
乳腺癌篩查對乳腺癌早期發現、治療及改善預后具有重要意義,近年來,我國各地逐漸開始開展乳腺癌免費篩查工作。2015年至2016年南通市乳腺B超與鉬靶共篩查出BIRADS可疑人群15例,檢出率為2.6%[5]。2015年晉城市乳腺癌篩查結果顯示,乳腺癌高度可疑7例,檢出率為1.15%[6]。2014年至2017年云南省昆明市乳腺癌篩查結果顯示,乳腺BI-RADSⅣ和Ⅴ級者共45例,檢出率為0.97%[7]。2014年至2015年寧波市乳腺B超+鉬靶共篩查出BI-RADS IV和V級者52例,檢出率為3.74%[8]。2013年至2014年浙江省乳腺B超+鉬靶共篩查出BI-RADSⅣ和Ⅴ級者103例,檢出率為6.71%[9]。由此可見,不同地區乳腺癌陽性檢出率存在差異,原因可能與不同地區生活習慣不同或篩查人群不同有關。
乳腺癌篩查需確定篩查人群以提高檢出率,不僅可避免許多不必要檢查,還能降低成本[10]。本研究結果顯示,751例均經乳腺超聲和鉬靶檢查,兩項檢查BI-RADSⅣ級以上檢出率為2.93%(22/751),處于中等偏高水平,原因可能與本研究臨床篩查對象為初篩出的乳腺癌高危人群有關。
乳腺癌的發生是多種因素共同引起的,本研究結果顯示,年齡、月經初潮年齡、初育年齡、飲酒習慣、精神壓抑、乳腺癌家族史與BI-RADSⅣ級以上檢出率有關,經多因素分析,年齡40~59歲、飲酒習慣、精神壓抑、乳腺癌家族史是影響乳腺癌檢出率的獨立因素。
40~59歲高危人群BI-RADSⅣ級以上檢出率明顯高于60~69歲者,原因可能是乳腺癌的發生與雌激素水平密切相關,40~59歲者卵巢功能逐漸衰退,處于更年期前后,體內雌激素刺激強度減弱,但體內雌激素水平仍在升高,所以乳腺癌發生風險較高[11-12]。個人生活習慣、心理社會因素及個體家族史與乳腺癌發生密切相關。本研究結果顯示,飲酒習慣、精神壓抑、乳腺癌家族史者乳腺癌檢出率風險分別是無飲酒習慣、無精神壓抑、無乳腺癌家族史者的2.250倍、3.435倍和3.187倍,與廖先珍等[13]研究結果相似。有動物試驗研究顯示,與對照組小鼠比較,酒精組小鼠乳腺癌發生率明顯升高,成瘤速度較快,腫瘤體積明顯較大,雌激素水平明顯較高,認為酒精可能是通過增加雌激素水平促進小鼠乳腺癌發生[14]。生活、家庭及工作中的負性事件會使人們精神緊張,造成精神壓抑,并作為一種應激原引起一系列生理心理反應,影響機體神經內分泌功能及免疫功能,從而增加乳腺癌發病風險[15]。另有臨床研究指出,長期精神壓抑會引起基因突變,癌基因作用失控,生成癌細胞,異常增殖[16]。而在乳腺癌家族史方面,乳腺癌雖然不是遺傳病,但有遺傳傾向,有研究顯示,乳腺癌患者中約25%存在家族聚集特點,所以具有乳腺癌家族史者乳腺癌發生風險較高[17]。
綜上所述,在乳腺癌發病率難以降低的情況下,通過篩查有助于乳腺癌的早發現、早治療,以改善乳腺癌患者預后。在乳腺癌初篩工作中,應盡可能詳盡填寫年齡、飲酒習慣、精神壓抑、乳腺癌家族史等高風險條目,避免漏評;另外,針對40~59歲年齡段女性需強化乳腺癌防治相關知識,增強乳腺健康檢查意識及檢查力度,做到早發現、早治療,同時,將具有高危因素的女性列為臨床篩查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