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旭清,梁偉成,黃冀華,蔡銳文,梁華艷,黃開勁,陳郁強
(高州市人民醫院胃腸外科一區,廣東 茂名 525000)
急性腸梗阻為臨床中常見急腹癥,為多種原因引起腸內容物在腸道內通過障礙,以腹痛、嘔吐、肛門停止排氣為主要臨床體征[1]。急性腸梗阻患者隨著病情進展,可引起水電解質、酸堿失衡,嚴重者可引起膿毒血癥、脫水性休克、腎衰等,可危及患者生命[2-3]。禁食、維持水電解質及酸堿平衡及預防相關并發癥發生,為臨床中保守治療急性腸梗阻主要方法,但部分急性腸梗阻患者經保守治療后腸道蠕動功能尚不能恢復,為延緩患者病情發生、發展,需實施手術治療[4]。傳統開腹手術具有較大手術創傷,影響患者術后康復。隨著腹腔鏡手術在臨床中應用,腹腔鏡下實施急性腸梗阻手術治療,理論上能降低手術所帶來創傷,改善患者術后預后。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討腹腔鏡和開腹手術治療急性腸梗阻的效果差異,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8年3月至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急性腸梗阻4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兩組,各20例。兩組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見表1。納入標準:患者有腹痛、嘔吐、停止排氣和排便體征,結合腹部DR或CT檢查,確診為急性腸梗阻;患者腸梗阻為完全性,或經保守治療無效等,均有手術指征;患者及家屬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難以控制血壓、血糖患者;心腦血管嚴重疾病,肝腎功能嚴重障礙患者;合并精神疾病、認知功能障礙等不能配合實施手術和術后康復治療患者。

表1 兩組臨床資料比較
1.2 方法 A組在腹腔鏡下進行手術,全身麻醉,臍緣做長約1 cm切口,充入二氧化碳建立人工氣腹,維持氣腹壓力在12~15 mmHg,置入1 cm Trocar管,放入腹腔鏡探頭評估腹腔整體情況,在腸梗阻周圍腹部作2個長約5 mm切口,置入5 mm Trocar管作為操作孔,置入腹腔鏡手術器械,在探頭引導下分離粘連腸管,根據腸梗阻范圍確定腸管切除范圍,切除腸管后斷端吻合。B組采用傳統開腹手術,全身麻醉或腰硬聯合麻醉下,在腸梗阻部位腹壁做長3~6 cm切口,逐層切開皮膚、腹膜,進入腹腔,尋找腸梗阻部位,擬定腸管切除范圍,鈍性分離、斷離周圍大網膜、血管,切除后吻合腸管。
1.3 觀察指標 ①圍手術期指標:比較兩組手術時間、圍手術期出血量、肛門排氣時間、住院時間等指標。②再發腸梗阻及腹腔粘連發生情況,術后對患者隨訪6個月,根據患者自主就診和電話詢問判定。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4.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圍手術期指標比較 兩組手術時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A組圍手術期出血量少于B組,肛門排氣時間、住院時間均短于B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圍手術期指標比較(±s)

表2 兩組圍手術期指標比較(±s)
?
2.2 兩組再發腸梗阻及腹腔粘連比較 術后6個月內,A組患者再發腸梗阻、腹腔粘連發生率顯著低于B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再發腸梗阻及腹腔粘連發生率比較[n(%)]
急性腸梗阻為臨床中常見急腹癥之一,為多種原因引起腸蠕動停止、腸道內容物通過障礙,可引起患者腹痛、嘔吐、肛門停止排氣和排便等相關臨床體征[5]。急性腸梗阻患者病情變化較復雜,腸道內容物滯留在腸道內可繼發性引起感染,并能影響患者水電解質平衡,嚴重者引起膿毒血癥、多器官功能衰竭、休克等嚴重并發癥,危及患者生命[6]。臨床中針對完全性腸梗阻、保守治療不能恢復腸梗阻患者需采取外科手術干預,以恢復腸道通暢,預防相關嚴重并發癥發生。
傳統開腹手術對患者正常組織、神經、血管造成創傷較大,在急性腸梗阻患者中實施存在一定局限性,可影響患者術后康復、增加術后腹腔粘連發生風險[7-8]。隨著腹腔鏡在臨床中廣泛開展,腹腔鏡下腸梗阻手術逐步開展,與傳統開腹手術比較可顯著降低手術創傷,但臨床研究指出,腹腔鏡下實施腸梗阻手術雖能降低患者手術創傷,但其實施難度較大,在基層難以開展,且手術療效和術者手術技術有重要相關性[9-10]。隨著腹腔鏡手術技術和設備在臨床中快速發展,腹腔鏡手術在基層廣泛開展,且術者手術技術不斷提高,在腸梗阻患者中的應用療效越來越顯著。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手術時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A組圍手術期出血量少于B組,肛門排氣時間、住院時間均短于B組(P<0.05),表明急性腸梗阻患者中采用腹腔鏡實施手術,并不延長手術時間,但能減少術中出血量、縮短術后住院時間。腹腔鏡手術在探頭引導下在腹腔外用腹腔鏡器械進行手術,避免直接開腹損傷正常神經、血管,進而可促進患者術后康復。有研究顯示,腹腔鏡手術能顯著降低患者手術創傷,對術后患者胃腸功能恢復時間有明顯促進作用[11]。本研究結果顯示,腹腔鏡手術能降低患者術后再發腸梗阻及腹腔粘連發生率(P<0.05)。腹腔鏡手術在探頭引導下用腹腔鏡器械在腹腔內完成手術,與開腹手術比較可避免直接在腹腔內進行操作,可減少手術后臟器黏膜粘連等發生,進而降低再發腸梗阻和腹腔粘連發生風險。有學者在急性腸梗阻患者中同樣采取腹腔鏡實施手術,對患者術后腸粘連、腹腔粘連、再次腸梗阻發生有重要預防價值[12]。
綜上所述,急性腸梗阻患者實施腹腔鏡手術,與傳統開腹手術比較可降低創傷、并發癥發生風險,治療效果更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