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辰慧 孔茍
摘要:探析自然教育理念下幼兒園戶外空間設計特點及設計原則。本文從幼兒生理、心理以及行為特點出發,分析了幼兒與幼兒園環境的關系,探究了親自然教育理念的特征及幼兒園作為自然教育載體的必要性。通過對國內外自然幼兒園的案例分析,總結親自然幼兒園戶外空間設計特點。提出統一性、主體性、體驗性、安全性、生態性五項戶外空間設計原則。以期為我國進行親自然教育理念幼兒園戶外空間設計提供一定的理論參考。
關鍵詞:自然教育幼兒園戶外空間空間設計幼兒
中圖分類號:J5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0069( 2021) 07-0065-03
Abstract: Analyze the design characteristics and design principles of thekindergarten outdoor space under the concept Of nature education .This articleanalyz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ldren and the kindergarten environment from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ldren's physiology, psychology and behavior, and explores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ncept of pro-nature education and the necessity ofkindergarten as a carrier of nature education. Through the case analysis of naturalkindergartens at home and abroa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outdoor space design ofpro-natural kindergartens are summarized. Put forward five outdoor space designprinclples of unity, subjectivity, experience, safety and ecology.lt is expected toprovide a certain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the outdoor space design of kindergartenswith the concept of pro-nature education in my country
Keywords: Natural education Kindergarten Outdoor space Space design Child
一、幼兒與幼兒園環境的關系
幼兒園的服務對象是幼兒,因此在幼兒園設計中最重要的是了解幼兒的狀況和需求,以及幼兒與環境的關系。幼兒時期的孩子生理和心理發育都是日新月異的,要設計出更適合幼兒身心發展的高品質幼兒園,必須深入了解幼兒這些方面的情況。故本文將從幼兒的生理、心理以及行為特征三個方面進行論述。
(一)幼兒生理特征與幼兒園環境的關系
幼兒園的孩子年齡多在2-6歲之間,這個階段幼兒的生理發展主要表現在身體、大腦以及運動機能的發展,孩子的身體組織發育迅速,體力增強,精力旺盛,但好奇心強,注意力容易被分散,因此幼兒活潑好動。低齡幼兒與大齡幼兒能夠進行的游戲活動也有一定差別,低齡幼兒身體發育還不成熟,只能進行一些簡單的游戲活動,而大齡幼兒已經能夠較為熟練地進行奔跑、攀爬、跳躍等活動,并且具備一定動手能力。
幼兒的身體尺度和活動特點對幼兒園景觀設計尺寸和活動場地設置起著決定性因素。根據幼兒的身體尺度考慮基礎設施的尺寸,活動設施的設置要根據低齡幼兒與大齡幼兒主要活動特點的不同進行合理布置,包括運動場地大小、鋪裝材料、綠植配置等,低齡幼兒活動區的安全性應當相對高一些。根據幼兒身體尺度和活動特點進行的戶外空間設計會讓幼兒有親切感,更有利于學習活動的開展。
(二)幼兒心理特征與幼兒園環境的關系
幼兒從2歲開始對于空間、形態、色彩有認知和理解,具備一定的形象思維能力,并且抽象思維開始萌芽。從4歲開始有較強的探索和創造的需求,能夠學習一些基礎知識和簡單的操作技能。5到6歲幼兒開始形成邏輯思維,能夠分辨色彩,有時間和空間的概念,具備自主探索學習的基本能力。
幼兒園戶外空間設計時需要考慮幼兒的心理特征和探索訴求,包括對環境的適應和認知、空間探索與學習、情緒性格的培養等方面的思考進行合理的規劃和設計,滿足孩子們的探索學習的條件和認知事物的機會,讓孩子們能夠更好地去發現和思考,能夠全面健康發展。
(三)幼兒行為特征與幼兒園環境的關系
幼兒的活動行為特征有主動性,由于孩子強烈的好奇心,幼兒活動傾向于主動探索和發現;有聚眾性,幼兒在游戲的時候更喜歡團體活動;有隨意性,由于幼兒好動的天性,他們很難長時間集中注意力,一段時間后容易被其他事物吸引;還有“自我中心”性,幼兒沉浸在自己關注的事物中時,會忽視外界的事物。
在幼兒園戶外空間設計中,應結合幼兒行為特征,在活動場地設置中融入探索性元素,并且要有趣味性,才能更好地引起孩子們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此外,安全性也是需要考慮的因素,但不可過度保護。
(四)小結
通過對幼兒生理、心理及行為特征與幼兒園環境關系的分析,可知孩子在幼兒園學習的這個階段身體和思維發育都是非常迅速的,并且與幼兒園的環境和教育有著緊密聯系,因此在幼兒園戶外空間設計中要充分考慮幼兒生理、心理、行為特征。
二、自然教育
“自然教育”一詞最早來源于17世紀,捷克教育學家首次提出遵循自然的教育原則,這時的自然教育意為教育需遵循自然界“秩序”,后經過教育學家盧梭、裴斯泰洛奇以及第斯多惠等人的研究和完善,自然教育概念發展為遵循自然界“秩序”和兒童的自然天性。
隨著中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現代科技的發展使兒童的娛樂活動發生巨大的變化,以往孩子們喜歡外出玩耍,而現在或許更熱衷面對電子屏,這導致兒童與大自然日益疏遠,其感知能力,探索能力和想象力也在逐漸鈍化,越來越多孩子患上自然缺失癥。首次提出自然缺失癥一詞的是美國知名兒童權益宣導人理查德·洛夫,他曾在著作《林間最后的小孩一拯救自然缺失癥兒童》中提出:孩子對于與接觸自然的需求就像對睡眠和食物的需要一樣。可想而知自然對于孩子的重要性,因此,自然教育理念應該得到倡導與推廣。
(一)自然教育理念的特征
自然教育理念是指親近自然,觸碰自然,在自然中體驗和學習。自然教育是一種以自然環境為主要學習場所的教育模式,這種教育模式是讓孩子們通過傾聽、觸摸、觀察等方式來了解自然、體驗自然、融入自然,提高適應環境的能力;通過自主探索進行獨立思考,提升邏輯思維能力;以及在玩樂中提高身體素質。
1.以幼兒為核心的教育模式。自然教育理念下,教育不僅僅是讓孩子被動接受老師所教授的知識,更是鼓勵孩子主動感知體驗與積累經驗。故自然教育理念幼兒園不再沿用過去以教師為中心,幼兒一切行動聽指揮的教育模式,而是逐漸以幼兒為教育的核心和主體,發掘孩子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幼兒獨立思考的能力。
2.以自然為主導的教學模式。不同于我國傳統幼兒園主要以室內活動為主,和戶外活動多是在操場進行的教學模式,自然教育理念幼兒園室外活動時長占比較大,并且戶外空間為自然式生態環境。自然教育幼兒園注重通過自然環境激發孩子的好奇心和興趣,強調感知體驗,鼓勵孩子主動接觸自然、融入自然;注重引導幼兒正確看待人與自然的關系,通過在自然環境中的學習和生活提高孩子身體素質及培養健全人格。
(二)幼兒園作為自然教育載體的必要性
近年來,我國自然教育得到了一定推廣,不少自然教育機構應運而生,但主要是以私營機構為主,教學模式也主要采用游學形式,即利用假期組織外出游玩學習,這就意味著活動容易受場地和時間的影響,并且私營機構學費普遍昂貴,能夠負擔的家庭尚屬少數。這樣一來,自然教育實踐難以進行推廣和普及。因此,應將自然教育理念融入到日常教育環境中。
有研究表明,個體的早期經歷對成年后的價值觀念和思維模式等都有很大影響,而幼兒階段正是人格形成的關鍵時期,如今孩子們的幼兒時期多在幼兒園中度過,孩子在此受到的影響不容忽視。所以,將自然教育理念應用到幼兒園的戶外空間設計中是非常必要的。
三、案例分析
(一)科睿幼兒園
國內自然幼兒園分析以南京市鼓樓區清江南路的科睿幼兒園戶外空間設計(圖1)為例。該園整體規劃布局融合了自然教育理念,運用了許多自然元素。戶外場地的部分地面是自然鋪裝(圖2),上面覆蓋著草皮和凋落的葉子;園中設置了開放式種植園地、豐茂的植被區、寬敞的沙坑區(圖3),以及曲折的石徑和木制長椅等許多自然要素構成的活動區域,具備良好的生態環境。
在整個戶外空間設計里,運用了一定的自然元素,基本能夠滿足幼兒觸摸自然、體驗自然的需求,但戶外面積較小,生物多樣性不足,孩子在自主探索方面有所局限;整體地形較為平坦,起伏較小,多采用滑梯、爬網等成品設施代替地形的起伏變化,有一定趣味性,但難以完全滿足孩子攀爬跑跳的行為需求;或許是出于安全問題的考慮,采用了塑膠地板鋪裝(圖4),硬質鋪裝占比較大。
該幼兒園嘗試改變傳統的以人工成品游戲設施和硬質鋪裝為主的戶外活動空間,更多運用植被、原木、沙石等自然材料來建構場地,有一定的趣味性和探索性。并且有意識地加強自然與兒童之間的聯結,相比國內多數“操場式”戶外空間設計已有所進步,但在游戲設施、鋪裝及材料方面還存在不足之處。
(二)Die Kleinen Pankgrafen幼兒園
德國柏林Die Kleinen Pankgrafen自然幼兒園,選址于一片自然林地,幼兒園的建筑如同森林里的一只蘑菇(圖5),建筑尺寸適宜,符合幼兒身體尺度與活動特點,并且與周圍環境渾然一體,室內外協調統一;這里所有的用材,保括建筑基本都是采用自然材料,游戲設施更是就地取材;戶外區域擁有沙地、草地(圖6)和泥土地(圖7),沒有硬質鋪裝,保留原生態環境;設計注重材料本身的顏色和觸感,對孩子們認知環境有一定幫助,也能給予孩子更多的想象和發揮空間。
在Die Kleinen Pankgrafen自然幼兒園中,孩子們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得以充分展現,園中許多設施都是孩子們自己創造的(圖8)。比如用木頭搭建的避雪小屋,木條搭建的小教室、露營帳篷等,他們用天然材料制作自己的玩具、樂器和其他游樂設施,娛樂的同時也是在激發孩子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充分體現了自然教育以幼兒為核心教育模式。
這種純粹的自然體驗,能夠讓孩子們真正置身于自然,在日復一日的觀察和實踐中,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的認知能力和思維能力。可以看出該幼兒園是一所典型的自然教育理念幼兒園。
四、自然教育理念幼兒園戶外空間設計特點
基于上述分析,將自然教育理念戶外空間設計特點歸納如下:
(一)趣味性
對于幼兒來說,大自然中的所有事物都具有趣味性和吸引力,包括動物、植物、流水,風霜雨雪,甚至自然界的四季變化等。將自然材料和元素融入到景觀設計中,以及將自然材料作為教學元素都能夠激發孩子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從而提高認知能力。
如今很多商場里會開設微動物園以此來增加客流量,這一舉措的效果是顯而易見的,很多小朋友都會被小動物所吸引,這也證明現今生活中自然的缺失以及孩子對小動物的興趣濃厚。幼兒園教育應借助孩子親近動物、親近自然的天性,對孩子進行愛心教育,教導孩子尊重生命、關愛生命,培養他們的愛心與責任感。
(二)探索性
自然教育理念幼兒園最核心的教學特色就是注重幼兒的探索性學習,園內自然景觀本就具備探索性特點,園內活動場地設計融合教學特色,也具備探索性特點。探索性學習主要是為了培養孩子的參與能力、觀察能力和自主思考的能力,以此鍛煉綜合學習能力。
自然教育理念幼兒園選址自然環境是為了具備讓孩子們自由探索或在引導下主動去發現和觀察自然界中的事物的條件,然后通過個人或與他人合作,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和學習新知識。
(三)生態性
自然教育倡導回歸自然的教育方式,故幼兒園盡量選址于生態良好的自然環境,設計中充分利用原有的地形和自然植被,盡量避免對原有的自然景觀進行破壞,人工活動區域的設置要盡可能地減少它們對自然景觀的沖擊和影響。景觀家具等多用回收材料建設,并且園內活動設施設計和玩具教具的制作也多采用自然材料,如石子、沙礫、植物等,盡可能循環使用原場地的材料,最大限度發揮材料的潛力,體現親自然理念幼兒園景觀設計生態性。
五、自然教育理念幼兒園戶外空間設計原則
(一)統一性原則
統一性原則即幼兒園戶外空間設計與教育理念相統一,建筑環境應該與戶外環境相協調。要求幼兒園室內外設計要考慮材料、色彩、尺度的協調統一,使室內外空間形成一個有機統一的整體。幼兒園戶外空間設計,要做到因地制宜、合理布局、融合教育理念,并與教學活動安排緊密結合,景觀環境與建筑環境相協調,塑造動靜結合的多樣化戶外活動空間。
(二)主體性原則
幼兒園的戶外活動空間主要是為幼兒提供服務的。幼兒作為服務主體,幼兒園的設計就應當符合幼兒生理特點、符合幼兒心理需要以及符合幼兒行為特點的空間,讓孩子能夠積極主動地融入到環境當中,在游戲活動中激發興趣,自主學習,促進技能發展。
美國心理學家的一項實驗研究表明,創造一個符合幼兒特點的環境對幼兒素質的全面發展格外重要。因此,幼兒園戶外空間布局、環境的塑造、活動設施的搭配以及材料、尺度、色彩的選擇等都應當基于幼兒的生理、心理和行為特點,以創造出適宜幼兒學習、活動的幼兒園環境。
(三)體驗性原則
自然教育是以幼兒的自主體驗為核心,相較于傳統幼兒園中以老師講授為主的教學形式,更加注重幼兒的主動求知。自然教育理念下,將教學融入到生活中,是以幼兒的生活世界為根基的教學,所以幼兒園戶外空間應該是對于兒童來說樂于參與的,只有兒童能夠參與其中才能談體驗。
此時幼兒正處于啟蒙認知階段,幼兒園應起到幫助和引導孩子掌握某些知識和樹立一些正確的觀念的作用。這就要求幼兒園景觀設計應該為幼兒在戶外活動中能夠探索自然奧秘和社會規律提供可能。根據幼兒的好奇心理,戶外空間設計應考慮引導幼兒參與其中,自己體驗從而進行自主學習和思考。
(四)安全性原則
由于幼兒群體的特殊性,幼兒園戶外空間設計的安全性顯得尤為重要。幼兒好奇心強,喜歡新鮮事物,因而熱衷于探索和發現未知,可能會因沉浸在自己關注的事物中而忽略外界可能存在的危險,設計時需要考慮安全問題,注意細節。
注重安全并不代表過度保護,要適當有一些利于成長的危險設計。如果孩子沒有機會摔倒,沒有經歷過挫折,他們將錯過發展的寶貴階段。過度保護的設計,就像讓孩子生活在溫室里,但孩子在這個時期需要嘗試一點危險,才能鍛煉到自我保護的能力,更能學到互相幫助。
(五)生態性原則
幼兒園戶外空間是幼兒學習和活動的重要場所,建設良好的生態環境,讓孩子們可以在活動中更親密地接觸自然、自發地學習和體驗自然。良好的生態環境是自然教育幼兒園的環境要求,也是自然教育能夠在幼兒園順利開展的前提。
在幼兒園選址的時候就應該考慮到幼兒園的生態性,選擇生態環境良好的地方,在幼兒園景觀設計時應將原有的自然景觀和設計的景觀相結合,最大限度地利用和保留原本的自然環境,在戶外空間設計的時候需要考慮盡量使用環保材料。
自然教育的本質和精髓就是“自然”,所以不僅地形處理、活動設施、地面鋪裝等盡可能運用自然材料,而且兒童教具和玩具也可以采用自然環境中石子、樹皮、沙礫、流水等元素作為原材料。在幼兒園戶外空間設計中運用多樣的自然元素,幼兒可以更好地了解和體驗大自然,從而提高對環境的感知能力以及對培養大自然地崇敬之情。
結語
隨著自然教育理念的普及,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自然對于孩子的重要性,自然教育幼兒園逐漸成為世界幼兒園建設發展的新趨勢。我國也出現了越來越多的自然教育幼兒園,但幼兒園的數量和質量都還有待提升。
自然教育幼兒園的戶外教學部分占大多數,即戶外空間是幼兒活動時間最長的地方,對兒童身心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也是人格培養的重要場所,因此幼兒園的戶外空間設計尤為重要。自然教育幼兒園戶外空間設計應當滿足趣味性、探索性和生態性的特點,并遵循空間設計與教育理念相統一、以幼兒為服務主體、以自主體驗為核心、注重安全性和生態性五項原則。
參考文獻
[1]范艷麗自然教育理念下的森林公園兒童活動區景觀設計研究[D].中南林業科技大學,2019
[2]胡思潤幼兒園環境特征與兒童發展的關系初探[J]新建筑,1999 (1):27-31
[3]黃厚渝同本森林教育對閩南地區建設可持續發展森林學校的啟示[J].中外建筑,2019(10):46-49
[4]理查德·洛夫林問最后的小孩[M]湖南: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
[5]劉勁飛基于森林教育理念的幼兒園戶外環境設計研究[D].山東農業人學,2018
[6]劉悅來,尹科孌,魏閩高密度中心城區社區花園實踐探索一以上海創智農園和百草園為例[J].風景園林,2017(09):16-22
[7]莫代佑基于體驗式教學的幼兒園景觀設計研究[D].湖南農業大學,2018
[8]王春燕自然主義教育理論及其思考[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1,(09):58-61
[9]王莉,陳知君3-6歲幼兒親自然情感的培養策略[J]學前教育研究,2014 (06):61-63
[10]謝頎穎烏中斯基親自然教育理念對幼兒感知教育的啟示[J]教育導刊:下半月,2018 (7):94-96
[11]陽思思親自然教育實踐的分析研究[D]寧波大學,2018
[12]張海洋基于自然教育的幼兒園景觀設計研究[D].東南大學,2019
[13]趔虎,李志民空間環境演變歷程下我國幼兒園建筑研究綜述——以1957年2017年的探索與實踐為例[J]華中建筑,2018,36 (12):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