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帥
摘要:以江蘇省興化市沙溝鎮漁村建設為例,探索思考形成適合本地漁村建設發展的新機制,為加強和改進漁村建設、助力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營造良好輿論氛圍提出切實可行的建議。
關鍵詞:漁村建設;鄉村治理;興化市沙溝鎮
江蘇省興化市沙溝鎮位于江蘇省地理中心,地處興化、鹽都、高郵、寶應、建湖五縣(市)交匯處,東接阜興泰高速,南連大興金省道,西有“沙柳”“沙廣”兩條縣道,四面環水,河湖縱橫,周圍分布著大縱湖、郭正湖、南蕩、花粉蕩、官莊蕩、王莊蕩、團頭蕩,俗稱“兩湖五蕩”。由于地理、交通優勢,沙溝水產品批發市場已成為江蘇省最大的淡水魚批發市場,眾多水產品經由此銷往全國各地和海外。2017年興化市沙溝鎮入選了第一批27個“中國最美漁村”[1],最美漁村建設推動了漁業新業態綠色高質量發展,培育了新的消費熱點和經濟增長點。
1興化市最美漁村發展現狀
1.1漁業環境自然優美
沙溝鎮境內水體潔凈,空氣質量優良,無噪聲污染。沙溝鎮是一座具有濃厚文化底蘊的水鄉特色古鎮,特別注重生態漁業發展。由于漁業資源養護措施得力,區域內生態自然環境優美。
1.2漁業生態獨具特色
沙溝鎮四周水域資源豐富,擁有眾多捕撈示范區和養殖淡水苗種優質基地,主要養殖品種有青蝦、黃銀鯽、蟹、小龍蝦、甲魚、桂魚、泥鰍等各類水產品。其東有鹽城市第一淡水良種場,南有國家級邗江淡水原種場。正在建設的里下河風情漁港,分為三期建設,一期工程主要是港池、道路、綠化及其他配套設施建設;二期工程主要是休閑漁村建設;三期工程主要是水產要素中心及民俗文化項目建設。
1.3漁村建設綠色和諧
沙溝鎮以“漁文化”特色小鎮打造為契機,在有效保護傳統建筑的同時,創新特色鮮明和具有現代氣息的鄉村建設,村莊景觀設計與周邊環境自然和諧,傳統與現代建筑風格和諧統一。其中,古色古香的有:魚市口石板街特色街巷和姜太公垂釣石雕等標志性建筑;現代化氣息的有:漁港民俗區、漁民別墅區、漁民新村等。
目前,沙溝特色小鎮“一鎮四區”建設框架已基本形成,鎮里設有野釣中心、觀荷區等游覽區域,并配備了一應俱全的消防、水上急救等設備,小鎮中的農家樂和民宿均符合景區要求,居住環境和接待能力俱佳。沙溝鎮也是江蘇省唯一以“漁文化”為特色的風情旅游小鎮,漁業已成為本鎮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
1.4漁業文化聞名遐邇
沙溝鎮重視市場品牌效應,在狠抓水產品質量的同時,注重漁業品牌建設,成功申報“金沙溝”[2]水產品注冊商標;2017年10月被國家農業農村部評定為“全國最美漁村”;2019年9月,沙溝鎮(淡水魚)入選第九批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鎮名單[3]。為實現水產資源效益最大化,沙溝鎮開創“漁光互補”項目2 500畝、高效設施漁業9 800畝。全鎮申報并獲批無公害水產品基地35 000多畝,其中,獲得江蘇省“金沙溝”牌銀鯽、河蟹、青蝦等無公害水產品產地認證面積10 860畝。
1.5漁民生活悠然閑適
沙溝鎮鄉風淳樸,文明和諧,實施漁民公約,有獨特的漁民風俗習慣,定期開展節日、廟會等民俗文化傳統活動,民間漁業文化豐富多彩。漁家水上游船男婚女嫁的習俗,為弘揚傳承漁文化風情夯實良好基礎,豐富漁家精神生活。漁民們具有健康、文明、生態的生活方式和行為習慣。
2興化市最美漁村發展可借鑒的做法
2.1發展定位明確
以小城市建設的發展模式和打造“漁文化”特色小鎮為樣板,沙溝鎮漁業、旅游業明確了發展定位,力圖將沙溝鎮建設成為一座“生態、綠色、宜居、宜游”的漁文化小城。新建高效漁業觀光項目,增設垂釣休閑設施,打造能讓游客品漁家美食、采漁家鮮果、賞漁家風景、體驗傳統捕魚的休閑區。
2.2注重質量安全
沙溝鎮各村居委會注重產業綠色、安全、高質量發展,建立健全安全檢查制度,落實安全建設領導責任制,注重環境衛生、食品和消防安全、質量承諾等各項規章,自發組織檢查監督村集體經濟,取得了顯著成效,近四年未發生重大質量衛生安全事故。
2.3分配機制合理
沙溝鎮休閑漁業村實現了經濟收入分配機制公平合理,有效保障了村民成為該村休閑漁業發展的受益者,直接受益于休閑漁業的村民占村民總人口的56%以上,間接受益者占40%以上。
2.4資源利用充分
沙溝鎮利用“兩湖五蕩”水資源優勢,先后成立了興化市沙溝鎮郭正湖水產苗種繁育專業合作聯社、興化市沙溝鎮水產養殖經濟合作社,引領漁民抱團發展;發展荷藕種植套養小龍蝦復合型種養模式,打造江蘇省最大的小龍蝦產銷基地。
2.5文化傳承合理
挖掘傳承聞名古今的傳統“十八幫”古法捕魚工具,展示多姿多彩的漁業文化元素,注重創地方特色、樹美食品牌。以休閑漁業襯托旅游,走產業化合作發展之路,增加漁村發展活力,促進最美漁村長足發展。
3鄉村治理背景下推進漁村建設的幾點建議
根據沙溝鎮漁村建設情況的可取之處,結合《關于加強和改進鄉村治理的指導意見》主要任務的十七點要求,提出關于美麗漁村建設的幾點建議如下。
3.1全方位制定美麗漁村建設政策與措施
加強美麗漁村黨組織建設,發揮領導核心作用,積極探索切實有效的工作方法,強化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和號召力,保障漁民的合法權益,帶領漁民共同致富;制定漁民自治章程并實現村務公開,進一步健全民主管理和監督機制,進一步保障美麗漁村建設和諧穩定;適當增強招商引資,建立多樣化的投資機制,優化鄉鎮經濟的資源配置,加速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實現漁業高質量發展;鼓勵發展美麗漁村集體經濟模式,通過培養美麗漁村龍頭企業、構建漁民合作社等方式,有效提升漁業產業化水平,構建城鄉協調發展的新局面;提高漁民綜合素質,通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引導漁民,開展多種形式的基層文化活動,建立各類文化設施等方式構建美麗漁村社會文明,提高漁村漁民整體水平。
3.2加大美麗漁村科技興漁力度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強化科技興漁,就要促進先進技術的推廣和運用,助力現代漁業建設的試點和示范,推廣新型養殖及節能減排等關鍵技術,加快美麗漁村建設;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當下正處于新媒體飛速發展的時代,要在創新運用魚、蝦、蟹等水產品制作美味特色餐飲的同時,使用具有地方特色的精美包裝并通過微信公眾號、抖音、微博、今日頭條等多種新媒體平臺進行宣傳、推薦,加大美麗漁村產品的曝光度。
3.3發展美麗漁村休閑漁業產業
根據當地休閑漁業規劃特點,對鄉村休閑漁業資源開發與利用進行全面、科學、系統的規劃,構建獨具特色、功能齊全的休閑格局,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理順休閑漁業管理體制,充分利用漁業協會和旅游協會等組織,發展休閑漁業從業人員,加強對相關從業人員的培訓,不斷提高自身素質;融合發展第一、二、三產業,延伸漁業產業鏈,促進漁業經濟轉型,增加漁民收入;依托休閑漁業發展帶動酒店、旅游業、攝影業等各行業增收,實現合作共贏;打破單一的生產模式,將旅游、休閑漁業、餐飲娛樂、購物與漁業等多功能發展結合起來,實現食、住、行、娛、購一站式服務,不斷延伸和拓展休閑漁業產業鏈,加強對游客的吸引力,運用多種現代營銷手段,加強宣傳工作。
3.4改善美麗漁村生產生活環境
保證漁村良好的精神面貌是美麗漁村建設的形象指標,各地區地理位置、自然景觀等自然資源各有不同,要充分發揮本地的地理優勢,加大自然資源保護力度;不斷加快美麗漁村基礎設施建設,提高污水處理、衛生保潔和綠化等方面的專項資金,保證政府的財政支出真正運用在漁村基礎設施建設上;定期組織漁民進行專業技能及知識培訓,更新他們的守舊思想,提升環保意識,共同構建美麗漁村。
參考文獻:
[1] 最美漁村(三)[J].中國水產,2019(9):108.
[2] 董景云,顏國強,武成英.千年古鎮“金沙溝”[J].江蘇地方志,2013(3):66-68.
[3] 農業農村部:認定第九批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鎮[J].中國農民合作社,2019(11):5.
(收稿日期:2021-03-24;修回日期:2021-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