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舞蹈的發展源遠流長,中國古典舞是新中國成立以后,在老一輩舞蹈藝術工作者的辛勤努力下逐漸發展起來的。西方芭蕾舞起源于路易十四時期,距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作為具有較強貴族氣息的舞蹈,西方芭蕾舞重視對高雅氣質和人體造型美感的追求。中國古典舞則將“身法”和“神韻”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中國古典舞與西方芭蕾舞有較多的不同之處,本文將主要探究、分析中國古典舞和西方芭蕾舞訓練特征以及異同之處。
一、中國古典舞與西方芭蕾舞的訓練特征
(一)中國古典舞的訓練特征
中國古典舞以傳統戲曲為基礎,借鑒、融合了武術、雜技以及芭蕾的造型和動作,經過長時間的實踐、研究以及創新發展而來。中國古典舞的身體形態講究“曲、圓、擰、傾”,動作模式為“欲左先右、欲前先后、欲上先下”,動作要起于心、發于腰、行于體,由心意帶動呼吸,運用呼吸對腰部進行支配。
(二)芭蕾舞訓練特征
芭蕾舞的審美標準是“開、繃、輕、準、直、立、穩、美”八個字。芭蕾舞是運用脊椎的屈伸,以直立為主,并以直立形成固定軸,在此基礎之上進行舞姿的變化。學生在練習芭蕾舞時,要突出后背直立能力以及旋轉的垂直感,提升肢體的靈活性以及協調性。
二、中國古典舞和西方芭蕾舞的相同點
中國古典舞和西方芭蕾舞都經歷了加工、整理、提煉、融合、創造等過程,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與此同時,中國古典舞和西方芭蕾舞都是藝術瑰寶。
(一)節奏訓練
舞蹈的動作與節奏是結伴而行的。節奏訓練體系主要是將舞蹈動作的快慢、強弱、長短有機結合,是由單一的動作組合而成,并在此基礎上進行舞蹈動作的變化或延伸。
(二)意念訓練
意念是一種意識行為,指人們的心理可以對動作起到支配作用。“意隨氣行,形隨意動”,其中的“意”是指意念以及內在精神,“氣”主要是指氣息,“形”主要是指人體形態動作。“意”“氣”“形”三者是獨立存在的,但是在舞蹈表演過程中,“意”“氣”“形”需要互相依托,其中,“氣”與“意”結合可以引導“形”,促使舞蹈表演更加奪目。
三、中國古典舞與西方芭蕾舞的不同處
(一)背景和發展間區別
中國古典舞的歷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宮廷舞蹈或更為遙遠的民間舞。中國古典舞于20世紀50年代正式定名,曾被人們稱為“戲曲舞蹈”。中國古典舞在傳統舞蹈的基礎上,以歌舞形式逐步代替了戲曲形式。
芭蕾舞孕育于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傳統的芭蕾舞是王宮貴族的一種舞蹈表演形式。17世紀20年代之后,芭蕾舞在歐洲民間流傳,最后傳播到世界各地。芭蕾舞的舞蹈姿態較為優美,受到人們的喜愛。
(二)舞蹈與側重不同
中國古典舞重視精氣神,芭蕾舞重視人物氣質。中國古典舞與西方芭蕾舞較為相似,都是將肢體延伸作為基礎,其不同之處在于:芭蕾舞有較多的生硬之處,而古典舞比較柔軟。
1.中國古典舞重視精氣神
“神、勁、形、律”是身韻基本動作要領,體現了身韻的內涵。“形”是外在的動作,包含姿態動作以及動作軌跡。“神”主要指神韻,包含意念、內涵以及神采,具有主導作用。“勁”就是力,主要指舞蹈動作的內在節奏,包含長短、強弱、緩急以及輕重等。“律”是指動作本身的運動規律,分為“正律”和“反律”。動作變換要順,這就是“正律”。但是,中國古典舞一般看重“不順則順”類“反律”,可以產生較好的效果。
中國古典舞中,“勁”“神”是藝術心理的具體體現,若是沒有它們的支撐,對肢體運動進行支配,那么,“形”將會失去生命力,舞蹈就會失去韻味。
2.芭蕾舞重視人物氣質
芭蕾舞會給觀眾帶來獨特的感受,它是內涵的外露,可以表現較好的氣質,彰顯個人魅力。芭蕾舞要求演員重心上提,人體重心必須嚴格保持垂直,彰顯挺拔感,在舉手投足之間流露出自信、優雅,展現精神和氣質的美。
(三)技巧區別
1.中國古典舞重視跳、轉、翻
中國古典舞的技巧為翻、跳以及轉。舞蹈是一種講究形式美的技巧性表演藝術,舞者不能沒有精美絕倫、爐火純青的技巧。中國古典舞蹈中,舞者跳起時用力要輕,雙腳腳尖繃緊,落地要輕,富有彈性。古典舞的旋轉大多是以擰、傾為形態的舞姿。中國古典舞蹈中,翻身是一種獨特的技術形式,主要是以腰為軸展開表演。
2.芭蕾舞重視跳轉與足尖
芭蕾舞的關鍵特征是舞者需要穿上特制的舞鞋,表演時以腳尖點地。所以,芭蕾舞又被稱作“足尖上的藝術”。運用足尖技巧以及旋轉、跳躍等動作可以呈現出芭蕾舞整體的連貫性。
四、結語
由于中西方文化以及審美觀念不同,中國古典舞與西方芭蕾舞有各自的訓練要求和舞蹈技巧。中國古典舞講究眼、身、手、法、步的協調,重視軟開度訓練,以及轉、跳、翻技術的訓練。西方芭蕾舞具有較強的貴族氣息,其直立挺拔的上身、繃直的腿部和足尖、伸展的四肢都展現了對高雅氣質和人體造型美感的追求。中國古典舞將“形、勁、律、神”作為動作的關鍵元素,將“身法”與“神韻”有機地結合在一起。西方的芭蕾舞蹈將“開、直、繃、立、高、快、輕、穩”視作審美標準。這兩種舞蹈的要求不同,所以在進行訓練的時候,需要對這兩種舞蹈進行充分了解,舞者要靈活掌握各種動作軌跡、訓練模式以及動作要領,提升舞蹈表演的動作表現層次,感悟舞蹈的內在美。
(徐州工程學院教育科學學院)
作者簡介:董雯(1985-),女,江蘇徐州人,碩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舞蹈編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