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穎紅 福建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
現階段,我國銀行業的發展越來越趨向于“大資管”“大投行”“大財富”的方向,不斷加快金融創新的腳步,出現了各種全新的產品以及業務模式。對于這些新業務和新產品來說,不同的農村商業銀行對其進行的會計處理,有著較大的差異。因此,現階段對于農村商業銀行來說,如何提高會計核算和管理的質量,也成為一個重點的研究內容。

對于會計標準來說,存在著多種學術說法,如會計準則、會計規范、會計制度等。很多學者認為,會計標準就是會計制度,能夠對會計核算作出基本的規范和指導。在經濟業務中,會計制度能夠對于會計科目和報表的使用,進行直接闡述,并且進一步規定了各要素的計量方法,具有較強的操作性。另外,還有很多學者認為,會計標準的基本特點是原則性、一般性,因此,會計標準應該是指一類普適性的規定,如會計準則。但是會計標準并沒有一個特定的表現形式,上述所說的會計制度以及會計準則,都屬于會計標準的表現形式之一,這二者在我國都具有法律效力。在我國不同的經濟發展階段,會計準則和制度所發揮的作用也有所不同。在我國經濟崛起的早期階段,當時會計人員的會計水平不高,因此初期階段的會計制度一般是在實際操作的基礎上制定的,較為便于操作、簡單易懂,對于會計核算的各項行為和內容作出規范。當經濟的不斷發展和進步,產品的不斷推陳出新,農村商業銀行所涉及的業務也具有越來越高的復雜程度,而且會計核算難度不斷提高,使得會計制度中的內容,也在不斷拓展和豐富。
會計標準是一種一般原則以及具體標準,用于對財務會計信息的生產和傳輸進行規范。會計人員進行會計的各項工作中,都必須要遵守該標準。從廣泛意義上來看,會計標準能夠對于會計工作提供一個標準性的指導,對于會計各項的工作有一個明確的實施規則。會計標準并不限于具有一定法律效力,只要能被廣泛應用和認可,都屬于會計標準。因此,會計標準應該包括能夠對于會計工作和行為,作出指導和規范的各項法律規范、制度要求和相關規定。
在來源的角度上,可以將會計標準分成兩類,即企業會計準則和政府會計法規。企業會計準則是非強制性的,在會計活動中形成的規則和慣例,被人們所習慣應用。而政府會計法規則是由專業人士和機構,總結、提煉、引申會計規則和慣例,通過專門的程序制定而成的。這種分類方法普遍適用于西方國家。對于我國來說,企業的一般會計準則和制度依然具有強制性,是政府機關進行制定和發布的。商業銀行的會計標準也可以分為公允會計和監管會計兩種。在公允會計標準的要求之下,需要依據公認的會計準則,即《企業會計準則》,采用復式記賬法,依照財務報告要求,進一步提供相應的財務會計信息。而監管會計標準則具有更強的約束性和強制力,為了符合銀行監管機關的需要。這種會計標準下要求銀行要落實好風險信息的確認、計量、列報以及披露工作,并進一步規范披露格式。
1.會計核算規范的缺失
農村商業銀行理財業務,涉及金融資產投資,如果會計核算規范缺乏標準,則會導致理財業務質量受到影響,也會導致金融資產投資核算的真實性受到影響。理財業務雖然受到公允會計標準以及監管會計標準兩方面的約束和限制,但是該業務依然沒有專門性較強的會計核算指引。現階段,對于我國的企業會計準則體系來說,重點是從整體上對于金融資產和工具的確認、計量以及列報,做出進一步規范,但是對于理財產品的會計處理工作來說,也沒有針對性的核算標準,缺乏具有較強指導性的統一使用的會計標準。在監管部門所出臺的各項制度和文件中,也沒有對于理財業務的會計處理的各項標準進行明確。
2.理財業務表內表外界定模糊
大多數銀行都在表內將結構性存款產品和保本理財產品納入表內核算,對于非保本理財產品來說,也在表內外核算中分別納入。部分銀行將全部的理財產品都納入表內核算中。因此,就會出現記賬方法不統一的問題,而且也沒有一個明確、清晰地核算方法。一些銀行采用總賬核算的方式,還有一些銀行選擇表外單式記賬或者復式記賬。
3.會計計量方式不統一
由于會計分類不明晰,而且受到技術的限制和約束,這也使得在對于理財產品進行計量時,所采用的方法過于混亂,一部分商業銀行通過攤余成本,來進行理財產品的計量,而有些商業銀行則是利用公允價值來進行計量。比如,對于結構性存款來說,在整體上,以公允價值對于吸收存款以及金融負債,分別進行計量,如果拆分了混合工具,那么在拆分以后的主合同這一部分,則是會被當作攤余成本,計入吸收存款中。由于各個銀行計量方式之間的差異,也使得其所推出的同類理財產品,并不具有較高的可比性。
4.資金募集以及資產投資確認和分類的標準不統一
在統一以公允價值計量的基礎上,在實際的確認計量時,商業銀行的會計科目也具有較大的差異。現階段沒有明確的法規條文,對于理財業務的賬務處理工作,做出統一的規范和要求。在具體的工作中,只能夠按照相關文件要求,進行會計科目的自主設計和判斷,并且制定本銀行的會計核算辦法,這也會使得會計的分錄以及列表內容,存在一定的差異性。尤其是涉及一些非標準資產投資的核算,更是存在較大的差異性。
現階段,我國的農村商業銀行依然將以公允會計標準為主要的會計標準,并輔之以監管會計標準。農村商業銀行要結合企業會計準則的要求,進行本銀行的會計制度的制定,之后還要能夠滿足相關的業務監管規范。不僅對于理財業務來說,內部的各業務之間,也都具有較多的共性問題。
1.會計標準不統一
對于上市銀行和未上市銀行來說,在具體的會計標準的使用上,也具有一定差異。而且不同的農村商業銀行在進行會計制度和科目的制定時,都較為不同。盡管同為上市銀行,也會由于公允會計標準,為銀行在會計科目設置上所帶來的較大的自主性,而導致在不同的銀行報表中,同一科目的會計代號不一致,或者同一名稱所反映的經濟業務有所差異,又或者對于同一科目名稱反映的經濟業務大體相同,但是卻用了不同的數據口徑或者核算方法。對于農村商業銀行的各項業務來說,其具體的會計科目的納入,也會直接影響到貨幣信貸存貸款規模檢測、拔備計提、存款保險基數以及具體的保率等多方面的內容。
2.會計標準具有較強的原則性
在新會計準則體系的原則導向之下,也進一步明確了會計準則的規范范圍是在企業的經營過程中所涉及的原則性問題。但是在實際的會計業務處理的過程中,也會由于會計人員素質、業務能力和理解力等多種元素的影響,對于會計準則有著不同的理解和把握,因此,也就會使得在具體的實質與原則匹配和考量的過程中,往往會有由于理解的偏差,導致對于同一種業務來說,不同企業以及會計人員所選擇的處理方式,都具有一定的差異。
3.會計標準具有較強的普適性
近些年,我國一直在優化和完善公允會計標準體系,但是該標準具有普適性,因此基本適用于全部需要確認、計量以及列報的具有金融資產和負債的企業。銀行機構與其他企業在業務類型上差異較大,銀行所涉及的業務類型較多,而且在近些年推出了較多創新性的業務,農村商業銀行從合規性的角度出發,進行各種創新業務模式會計核算標準的創建,在企業準則中,由于沒有明確的規范引導和指引,使得創新業務的處理方式存在較大的差異,導致會計信息真實性不同程度受到影響,無法對于業務狀況進行有效反映和類比,比如非標準資產的核算。
綜上所述,不統一的現存會計標準,會降低農村商業銀行會計信息的質量,而且還會使得各個農村商業銀行的財務報表信息不具有可比性,這就導致數據報送的門檻不斷提高,難以通過數據信息獲取企業財務的有效信息。同時,存在會計標準不夠明確,也會造成一定的標準漏洞,給予農村商業銀行進行人為調控的手段和機會,利用不同的會計處理方式,進行自主性的調整,存在人為調整銀行的真實財務狀況,這也會使得報表信息缺乏真實性。
由于公允會計標準以及監管跨級標準,這二者具有不同的普適性以及原則屬性。監管會計標準具有專業的監管屬性,更加強調對農村商業銀行具體業務風險的關注,對于特定行業具有更加全面深入的了解,因此,監管會計標準具有更高的指導性以及專業性。
監管或財政部門要在相關行業規則經驗的基礎上,充分發揮出專業優勢,面向農村商業銀行進行統一的會計標準框架的確立,進一步規范農村商業銀行的理財業務會計處理工作。另外,還要進行一套有效的理財會計科目體系設計,通過該體系可以將農村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的名稱、代碼進一步統一,借助當前金融資產三分類政策出臺為契機,明確和規范核算內容。對于該科目體系來說,至少要將內容明確到一級科目。監管部門還要進一步對于農村商業銀行的業務實質、流程以及關鍵節點,進行清晰的把握,并且明確各項核算方法和業務處理原則,對于特定的會計科目,提出具有較強操作性的針對性的實施細則,農村商業銀行能夠在統一的指引和規范之下,開展理財業務操作。
監管部門要進一步強化對于農村商業銀行會計管理的指導工作,并且將監管信息資源合理地整合和運用,進一步對于會計數據報送要求進行明確。比如,要進一步對于決算說明和經營分析中的內容進行細化,在決算說明中,必須要包含工作開展情況、年度工作組織情況、報表編制以及公司內部的特殊情況。而經營分析也要以年為單位進行,不只要分析報表項目的基礎數據,還要進一步挖掘出現變化的原因,而且對于未來的經營管理來說,也要提出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
現階段,監管部門在對于商業銀行的會計報表作出分析時,也體現出了監管主動性以及針對性不足的問題。在具體的商業銀行會計報表的分析過程中,單純以報表為基礎依據,并沒有全面的分析和把握相關的文字資料,披露的信息等。而且整改流程,也沒有設置后續的二次檢查環節,這也就使得會計監管并未充分發揮其作用。因此,會計部門要對農村商業銀行會計報表,從縱橫向的角度進一步強化深入分析,從多維度的層面出發,分為不同的地域、業務、季度,實現進一步比較和分析。另外,還要從跨級財務的視角出發,對于商業銀行潛在的風險問題進行分析,確立起風險預警指標體系,在該體系中要以財務指標為主,進行警戒閾值的設置,如果出現超閾值的情況,就要進一步對銀行作出風險提示,并加強業務指導,將監管部門對商業銀行的財務工作指導作用發揮出來,提高管理水平。
在當下眾多農村商業銀行的經營中,需要針對一些非保本理財產品會計核算科目實現針對性的處理,農村商業銀行發行的理財產品應當作為獨立的會計主體進行會計處理。在會計科目的設計上,應當明確,嚴格按照企業會計準則的要求和規范使用會計科目,同時要嚴格遵循理財新規的要求,做到每只理財產品與所投資資產相對應,每只理財產品單獨管理、單獨建賬和單獨核算。因此,自營理財與代理銷售理財兩種業務,要明確會計科目的分設和區分,分別設計不同的核算科目,充分利用好金融工具做好投資產品估值核算,確保理財業務的準確計量。
綜上所述,本文以理財業務為例,對我國的農村商業銀行會計標準,作出了具體的研究,從會計標準的定義以及分類出發,分析和闡述了當前我國的理財業務以及農村商業銀行會計標準的不足之處,提出了幾條有效的建議,期望通過對于會計標準的進一步完善和優化,不斷提高農村商業銀行的會計信息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