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 南,魏 梅,王 勁,彭正偉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一種由于肝臟脂肪含量超過肝臟體積的5%或組織學上脂肪變超過25%的肝臟疾病。近年來,其發病率呈上升趨勢[1-3]。NAFLD包括單純性脂肪肝和脂肪性肝炎,可發展成肝纖維化、肝硬化甚至肝細胞癌,而單純性脂肪肝、脂肪性肝炎和肝纖維化則是可逆的過程,可通過臨床干預避免其進展至肝硬化[4-6]。因此,NAFLD患者肝脂肪病變程度一直是臨床研究的熱點問題。肝活組織檢查是診斷肝脂肪含量和纖維化程度的金標準[7,8],但屬于有創檢查,亦不能避免取樣誤差,不適用于篩查和隨診。近年來,各類影像學技術的進步為無創診斷NAFLD提供了有利條件,其中由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衍生而來的磁共振波譜(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和多回波水脂分離技術(IDEAL-IQ)的應用為無創量化檢測肝臟脂肪含量提供了可靠的依據[9,10]。本研究比較了MRS和IDEAL-IQ定量評價NAFLD患者肝內脂肪變的價值,現報道如下。
1.1 研究對象 2018年2月~2020年2月我院收治的NAFLD患者120例,男63例,女57例;年齡為29~67歲,平均年齡為(48.4±7.3)歲。體質指數(body mass index,BMI)為(26.4±1.4)kg/m2,符合《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診療指南(2010年修訂版)》[11]的診斷標準,其中合并糖尿病9例,高血壓12例,高脂血癥33例。排除有飲酒習慣(女20 g/d、男40 g/d)、合并甲狀腺疾病、合并惡性腫瘤、合并可能影響MRI檢查,如有腹水或右上腹未愈合的創傷。另選擇同期健康人65例作為對照,男33例,女32例;年齡30~65歲,平均年齡為(49.7±5.4)歲。BMI為(22.5±2.6)kg/m2。兩組性別和年齡比較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本研究納入的所有行MRI檢查的受試者簽署知情同意書,研究方案經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
1.2 肝組織病理學檢查 使用南京貝登醫療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MX-01000305型彩色超聲診斷儀,在超聲引導下,行經皮肝穿刺,行組織病理學檢查,參照有關標準[11]將脂肪變性5%~33%歸為輕度脂肪變性,34%~66%歸為中度脂肪變性,67%~100%歸為重度脂肪變性。
1.3 血清指標檢測 使用天津冠嘉醫療設備有限公司生產的LWC-360型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及其配套試劑檢測血生化指標。
1.4 MRI檢查 檢查前,空腹至少6 h,并進行規范的呼吸訓練。使用GE Discovery750掃描儀及其通道體部專用相控陣線圈。受試者取仰臥位,掃描范圍為胸骨柄1/2處至臍上二指水平。行腹部常規MRI平掃序列T1WI、T2WI、DWI、功能成像序列MRS和IDEAL-IQ,其中IDEAL-IQ序列參數為:翻轉角5°,回波時間=1.3 ms、3.3 ms、5.3 ms、7.3 ms、9.3 ms和11.3 ms,重復時間=13.71 ms,帶寬61.25 kHz,視場35 cm×35 cm,層厚10 mm,矩陣大小為256×128,層數24,掃描時間為21 s;IDEAL-IQ序列為一次憋氣完成全肝掃描,在定位像上定位,掃描范圍包含MRS體素塊放置的位置,以減小取樣誤差。閱片,①IDEAL-IQ:自動重建脂肪比例,從功能圖中選取感興趣區(ROI),記錄脂肪分數(fat fraction,FF),重復測量3個ROI,取均值;②MRS:對MRI圖像進行時間域處理、傅里葉轉換、頻率域處理、譜線定量計算后處理,計算各代謝物波峰下面積的相對脂肪含量(relative lipid content,RLC)。

2.1典型NAFLD患者MRI表現 MRI掃描可見NAFLD患者肝實質信號均勻性減低,膽管和血管走形正常,脾臟輕度增大(圖1)。

圖1 典型NAFLD患者腹部MRI表現A:T2W/TRA:冠狀位T2加權成像顯示肝臟體積輕度增大,相比脾臟呈低信號;B:肝臟體積增大,肝實質在同相位上呈高信號;C:肝實質在反相位上呈低信號;D:由于脂含量增高,在脂圖上呈稍高信號
2.2兩組肝功能和MRI檢測指標比較 NAFLD組血清ALT、GGT、RLC、FF均顯著高于健康人(P<0.05,表1)。

表1 兩組肝功能和MRI檢測指標比較
2.3 兩組血脂指標比較 NAFLD組血清TC、TG和LDL-C水平均顯著高于健康人(P<0.05,表2)。

表2 兩組血脂指標比較
2.4 不同脂肪變的NAFLD患者血脂和MRI檢查結果比較 中度組/重度組NAFLD患者血清TC、TG、LDL-C和MRI檢查的RLC和FF水平均顯著高于輕度組(P<0.05,表3)。

表3 不同脂肪變的NAFLD患者血脂和MRI檢測指標比較
2.5 IDEAL-IQ和MRS診斷NAFLD患者的效能分析 以MRS檢測的RLC>23.7 %為截斷點,診斷中重度NAFLD的AUC為0.894,其約登指數為0595,敏感度為88.7%,特異性為70.8%;以IDEAL-IQ檢測的FF>20.4 %為截斷點診斷中重度NAFLD的AUC為0.870,其約登指數為0.910,敏感度為97.0%,特異性為90.0%。IDEAL-IQ檢查診斷中重度NAFLD患者的效能顯著優于MRS檢查(Z=3.025,P<0.05,圖2)。

圖2 IDEAL-IQ和MRS診斷中重度NAFLD患者的ROC曲線分析
NAFLD是一種復雜的疾病,尚無文獻明確指出其發病的直接因素。有報道[12,13]稱它與肥胖、胰島素抵抗、2型糖尿病、高血壓、高脂血癥、心血管疾病有關,且相互之間的關系較為復雜。脂肪異位沉積最常見的部位是肝臟,繼而引發代謝異常,降低人體對降糖藥物的敏感性,這兩個因素相互影響。因此,NAFLD的早期診斷和治療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14]。
NAFLD的臨床定性診斷主要依靠超聲、CT、MRI等影像學方法,結合實驗室指標和臨床指標進行綜合評價。NAFLD的定量診斷方法很多,其中以肝活檢的病理學評價為金標準,但其具有侵襲性,標本采集誤差較大,穿刺存在潛在的風險,因此難以在臨床實踐中廣泛應用。超聲和CT在定量研究方面的應用受到主觀經驗、設備儀器性能、個體差異等因素的限制[15,16]。本研究入組120例NAFLD患者,經肝組織病理學檢查,明確66例為輕度脂肪變性者,39例為中度脂肪變性者,15例為重度脂肪變性者,比較NAFLD患者與健康受試者MRI檢查結果,發現NAFLD患者的RLC和FF水平顯著高于健康人,經ROC曲線分析發現,以RLC和FF診斷肝內脂肪變均有很好的應用價值,提示MRI檢查能較好地區分非NAFLD與NAFLD患者。
既往研究[17-19]發現,MRS檢測肝臟脂肪含量具有較高的敏感性和特異性。然而,肝臟脂肪浸潤往往不均勻,使單體素波譜成像的誤差增加,MRS掃描操作和后處理的技術亦存在技術難題,而由美國GE公司研發的IDEAL-IQ技術可同時精準定量脂肪和鐵含量,并對FF進行精確的估算。研究結果[20]表明,IDEAL-IQ可以準確預測正常人和脂肪肝患者的脂肪含量,并與病理學分級有較高的相關性。本研究中,輕度組、中度組NAFLD患者RLC和FF均顯著低于重度組,提示隨著肝臟脂質沉積的增加,肝內圖像的信號強度和代謝物波峰下面積逐漸增大,測得的FF和RLC值也隨之增大。值得注意的是,以RLC診斷中重度NAFLD的AUC較高,采用IDEAL-IQ技術診斷中重度NAFLD的效能顯著優于MRS。IDEAL-IQ技術診斷NAFLD患者肝內脂肪變的效能優于MRS,考慮是因為:①MRS掃描時間較長,呼吸運動偽影對掃描結果影響較大,呼吸運動頻率和幅度的不均勻會導致體素塊的移動,最終導致體素塊外的物質被污染,使結果不準確;②IDEAL-IQ序列經過脂肪光譜模型、渦流校正和T2*校正,提升了結果的準確性。
綜上所述,使用MRI的MRS和IDEAL-IQ技術檢查RLC和FF指標可以幫助臨床診斷NAFLD患者,結合臨床肝功能、BMI、血脂指標等,可以實現早期無創診斷。采用IDEAL-IQ技術檢測NAFLD患者肝臟脂肪變程度是一種有希望的診斷方法。但本研究病例來自同一醫院,可能存在選擇偏倚,有待擴大樣本量進行多中心、前瞻性的研究,以進一步探討使用MRI IDEAL-IQ技術診斷NAFLD患者肝脂肪變的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