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國煥, 謝 旭, 黃志霞, 張銘業, 唐云云
(1.珠海市中西醫結合醫院 感染性疾病科, 廣東 珠海 519020; 2.廣東省中醫院珠海醫院 腎病血透室, 廣東 珠海 519015; 3.珠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人民醫院 內一科, 廣東 珠海 519085)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是指除外酒精和其他明確的損肝因素所致的肝細胞內脂肪過度沉積為主要特征的臨床病理綜合征,發病率為10%~30%[1]。因為NAFLD潛在危害性和及時干預可逆性,故早期診斷并及時干預可有效延緩甚至逆轉其進程[2]。目前,肝病理組織穿刺活檢仍為NAFLD的診斷金標準,但為有創操作,難以作為常規檢查方式,而CT、超聲、MRI等檢查手段雖可定性診斷NAFLD,但無法定量評估其病變程度[3]。因此,尋找操作簡單、準確性高的無創性評價手段對于NAFLD的診治尤為重要[4]。本研究探討瞬時彈性成像技術(Fibro Scan)、聲輻射力脈沖成像技術(Acoustic radiation force impulse, ARFI)定量評價NAFLD的價值及其與NAFLD患者病情程度的關系,報道如下。
1.1病例選擇 2019年1月~2021年1月間醫院收治的90例NAFLD為研究對象,根據肝組織病理穿刺活檢分為單純脂肪肝組(38例)、NASH組(33例)、肝硬化組(19例),另取10例體檢健康者為對照組。病例納入標準:①均符合《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防治指南(2018更新版)》[5]中的診斷標準,且經肝組織病理穿刺活檢確診;②年齡為18~65歲;③血清總膽紅素(TBiL)、丙氨酸轉氨酶(ALT)、門冬氨酸轉氨酶(AST)均≤2倍正常值上限;④臨床資料完整;⑤患者家屬知情同意。排除標準:①酒精性脂肪性肝病;②合并慢性乙肝、丙肝、藥物性肝損傷、自身免疫性肝病、慢性重型肝炎患者;③慢性心臟疾病伴心功能不全患者;④未能控制的高血壓、糖尿病患者;⑤呼吸衰竭、發熱等可能影響研究結果患者;⑥急性消化道出血患者;⑦妊娠、哺乳期患者;⑧精神障礙患者。
1.2方法
1.2.1病情程度分級 根據肝組織病理穿刺活檢結果分級[6]:從脂肪變、炎癥和纖維化3個方面進行評估。①脂肪變:脂肪變性肝細胞占比,5%~33%為輕度脂肪變性,34%~66%為中度脂肪變性,>66%為重度脂肪變性;②炎癥:氣球樣變和小葉內炎癥;③纖維化:有無及其程度。根據以上內容將NAFLD患者分為單純脂肪肝組(38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組(33例)、肝硬化組(19例)。
1.2.2臨床資料收集 收集NAFLD組患者及對照組受檢者的性別、年齡、體質量指數(BMI)、肝功能[丙氨酸轉氨酶(ALT)、天冬氨酸轉氨酶(AST)]、血脂(總膽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等資料。
1.2.3瞬時彈性成像檢查 由同一位專業人員采用法國Echosens公司生產的Fibro Scan 502型瞬時彈性成像診斷儀檢測所有受檢者的FAI值,M型探頭。囑受檢者取仰臥位,雙臂放在腦后兩側,右下肢放于左下肢脛骨之上。先采用超聲探頭定位肝臟位置,明確肝臟組織結構的成像清晰;耦合劑涂抹于超聲探頭上,置于肋間隙處,保持探頭和肋間隙處皮膚表面相垂直,壓力指示器變為綠色且顯示屏上A波形呈線性、M波形分布均勻且強度相同時,測定肝組織FAI值及肝組織硬度(Liver stiffness measure, LSM)值。所有受檢者取10次檢測成功平均值作為最終統計結果。
1.2.4聲輻射力脈沖成像檢查 由同一位專業人員采用美國Siemens公司生產的Acuson S2000型號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檢測所有受檢者的聲觸診組織量化測值(VTQ),4C1凸陣探頭,探頭頻率1.5~1.0 MHz。囑患者取平臥位,于右側第7肋間肝臟斜切面上同時顯示肝靜脈橫斷面、門靜脈右支、門靜脈主干、膽囊,調整范圍為第5~9肋間。超聲探頭和體表垂直,保持探頭固定,啟動ARFI功能,參照二維圖像避開膽囊、肝內管道結構,距體表3.0~5.5 cm深度處取樣,重復檢測6次VTQ值,取平均值作為最終最終統計結果。

表3 不同病情程度NAFLD患者的FAI值、LSM值、VTQ值比較

2.1NAFLD組與對照組臨床資料比較 NAFLD組BMI、ALT、AST、TC、TG、LDL均高于對照組,而HDL-C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性別、年齡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臨床資料比較
2.2NAFLD組與對照組及不同病情程度NAFLD患者的FAI值、LSM值、VTQ值比較 NAFLD組FAI值、LSM值、VTQ值均明顯高于對照組,不同病情程度NAFLD患者的FAI值、LSM值、VTQ值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3。

表2 2組FAI值、LSM值、VTQ值比較
2.3FAI值、LSM值、VTQ值與NAFLD患者病情程度的關系 Spearman相關分析顯示,LSM值、VTQ值均與NAFLD患者病情程度呈顯著正相關(r=0.377、0.536,P<0.01),而FAI值與NAFLD患者病情程度呈顯著負相關(r=-0.462,P<0.01),見表4。

表4 FAI值、LSM值、VTQ值與NAFLD患者病情程度的關系
2.4FAI值、VTQ值對NAFLD的診斷價值 ROC曲線顯示,FAI值、LSM值、VTQ值診斷NAFLD的AUC為0.876、0.847,具有一定準確性;以ROC曲線靠左上方約登指數的最大切點作為最佳臨界值(FAI值為219.915 dB/m,LSM值為4.975 kPa,VTQ值為1.145 m/s),該點診斷敏感度、特異度:FAI值為86.7%、90.0%,LSM值為52.2%、100.0%,VTQ值為91.1%、70.0%,具有一定診斷價值,見表5、圖1。

圖1 FAI值、VTQ值診斷NAFLD的ROC曲線

表5 FAI值、VTQ值對NAFLD的診斷價值
肝病理組織穿刺活檢一直以來為NAFLD的診斷標準,但當患者合并并發癥時,難以獲得肝組織學診斷,且難以將整個肝臟的情況準確反映出來,因此近年來無創診斷NAFLD成為熱門方向[7]。
瞬時彈性成像技術為一種廣泛應用于體內各臟器的檢測技術,具有無創、無痛、快捷, 方便床邊和門診的檢查等優點,并且得到的結果不依賴于操作人員,有較好的重復性,不僅可用于肝纖維化的非創傷性診斷,也可用于監測肝臟疾病的發展,還可用于評價抗纖維化療法的效果[8-9]。FAI值為瞬時彈性成像技術中借助超聲衰減原理而測得的全新參數,LSM值為評估肝臟組織纖維化程度指標,基于此技術捕獲反向射頻信號超聲特征,可定量評價肝組織病變程度[10]。
聲輻射力脈沖成像為超聲彈性成像技術的一種,其是通過推力脈沖施加以組織壓力,產生橫向剪切波,測定并獲得組織剪切波速度,來定量分析組織彈性特征[11]。聲輻射力脈沖成像技術在肝臟疾病中的應用多集中在慢性肝病病情評估及臨床診斷方面,具有無創、簡捷、客觀等特點,被認為具有替代肝病理組織穿刺活檢成為NAFLD診斷金標準的潛力[12]。VTQ是基于聲輻射力脈沖成像的一種定量評價組織彈性指標[13]。
本研究結果表明,NAFLD患者的FAI、LSM值、VTQ值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受檢者,且不同病情程度NAFLD患者間的FAI、LSM值、VTQ值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具體表現為LSM值、VTQ值在單純脂肪肝組、NASH組、肝硬化組中逐漸升高,而FAI值在單純脂肪肝組、NASH組逐漸升高,而在肝硬化組降低;Spearman相關分析顯示LSM值、VTQ值均與NAFLD患者病情程度呈顯著正相關,FAI值與NAFLD患者病情程度呈顯著負相關,提示LSM值、VTQ值變化與NAFLD病情發展同步,而FAI值變化與NAFLD病情發展具有差異性[14]。分析原因為:隨著NAFLD病情加重,肝細胞內脂滴數量明顯增多,使肝細胞增大腫脹,從而增大肝臟體積及肝包膜張力,進而使肝臟變硬,LSM值、VTQ值隨之升高;肝硬化后,脂肪變性程度減輕或消失,因而FAI值降低[15]。因此,瞬時彈性成像技術及聲輻射力脈沖成像技術可用于NAFLD的分度,且和常規超聲比較,更為方便、省時、客觀[16]。此外,本研究結果還表明,FAI、LSM值、VTQ值診斷NAFLD的AUC分別為0.876、0.824、0.847,敏感度、特異度均尚可,提示通過瞬時彈性成像技術、聲輻射力脈沖成像分別測量FAI、LSM值、VTQ值可用于臨床NAFLD的診斷。
綜上所述,瞬時彈性成像技術和聲輻射力脈沖成像技術定量評價可用于NAFLD肝病的病情分度,且在NAFLD臨床診斷中具有良好發展前景。但本研究所選擇樣本量較少,為獲得更加有效的參考價值,還需進一步多中心、大樣本、隨機對照研究予以證實。此外,NAFLD為脂肪肝初期,其臨床癥狀不明顯,因此在臨床診斷NAFLD時,可結合使用瞬時彈性成像技術和聲輻射力脈沖成像技術,以提高診斷準確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