苑立娟 王海霞 于 平
([1]保定學院 河北·保定 071000;[2]保定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機關事業社會保險所 河北·保定 071000)
2010年11月21日舉行的2020中國5G+工業互聯網大會成果發布會上,國家工業信息安全發展研究中心發布的《人工智能與制造業融合發展白皮書2020》顯示,目前中國人工智能人才缺口達30萬人。從此報告可見,中國人工智能人才供給嚴重不足,這也是全球面臨的共同問題。人工智能人才市場正處于高需求、高發展的階段。
在國務院《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的指導通知下,人工智能人才培養體系已經逐步建立起來。根據人工智能人才的定義和特點,浙江大學人工智能研究所所長吳飛教授把人工智能人才分為如下四類:掌握前沿理論和技術的頂尖人才,即推動人工智能技術模式或者計算方式發生重大轉變的人才;專業技術型人才,即用人工智能的技術和方法構建出一個一個系統的人才;“人工智能+X”的交叉應用人才,即能將人工智能技術應用到不同場景中的人才;推動人工智能技術屬性和社會屬性結合的人才,即發展人工智能倫理、制度建設方面的人才。
(1)人工智能產業人才需求存在行業差異,對“人工智能+X”的交叉應用人才需求比較旺盛。
為了響應國家發展戰略,各行各業均朝著人工智能方向發展,希望利用其智能技術空間來拓寬其行業發展空間。這就需要具備人工智能人才同時具備人工智能和相關行業的知識。例如:人工智能已經深入到物流作業的各個環節,其中人工智能算法在物流配送領域中得到了廣泛應用。基于代價樹的廣度優先算法和深度優先算法、A算法、A*算法等算法,在求解配送路徑最短路的過程中具有巨大的優勢。在整個配送過程中,采用無人配送模式,并使用視頻識別技術、模式識別技術實現對貨物信息的實時掃描和讀取,可大大地提高物流配送效率。在此過程中,需要人工智能人才不僅要具備人工智能專業技術知識還要懂得物流作業方式和物流作業流程。
(2)人工智能人才產業需求分化較嚴重。
目前,我國人工智能人才供給多為“數字藍領”人才,“數字藍領”人才供需基本滿足市場需求。但是某種專業技術型人才較為緊缺,例如:深度學習工程師、算法工程師、數據架構師等。隨著人工智能產業的逐步發展,目前,圖像處理、數據挖掘等基礎性人工智能工作崗位對人才的需求趨于平穩。但是,隨著人工智能產業的發展,產業高端人才需求量仍在飛速上漲。
(3)人工智能產業人才流動較大。
人工智能企業為了抓住發展機遇,積極洞悉市場需求,尋求企業的發展方向。企業發展速度的加快與人工智能人才緊缺矛盾逐漸顯現出來,此過程中,人工智能人才會向高、精、尖的少數人工智能企業流動。總之,由于市場競爭的因素,人工智能產業人才流動性較大。
2019年3月教育部印發了《教育部關于公布2018年度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的通知》(教高函(2019)7號),人工智能專業成為新增審批數量最多的本科專業,人工智能本科教育正式提上日程。2020年2月,教育部和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聯合發布了《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印發〈關于“雙一流”建設高校促進學科融合加快人工智能領域研究生培養的若干意見〉的通知》(教研〔2020〕4號),要求提升人工智能領域研究生培養水平,為我國搶占世界科技前沿,實現引領性原創成果的重大突破,提供更加充分的人才支撐。因此,人工智能技術的人才培養也從普適性人才培養規劃上升到了高層次應用人才培養。
2020年2月教育部公布了《教育部關于公布2019度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的通知》(教高函〔2020〕2號),人工智能專業新增高校量以180所再次成為新增審批數量最多的本科專業,值得我們關注的是本次新增人工智能本科專業學校中,有161所來自地方高校。地方高校已然成為人工智能專業人才培養的主力。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年公布的《〈普通高等學校高等職業教育(專科)專業目錄〉2019年增補專業》中,全國有171所高職院校成功申報人工智能技術服務專業。
綜上所述,人工智能專業儼然成為當今高校招生最熱門的專業。
人工智能專業是一個集多學科,多領域復合交叉的學科。因此在人才培養過程中,要著眼于專業型、復合型、能力型、創新型的培養目標,進而使其人才培養要求向更深層次的社會服務延伸。
保定學院屬于地方型本科院校,是2017由保定師范專科學校升級成本科院校,是地方型本科院校的代表。雖然學校的師資、招生規模、建筑面積已經達到本科院校的要求也是由教育部轉設評估后升級成本科院校的,但是學校的管理層、運行機制和模式沒有脫離原來專科院校思維定式的限制,新形勢下人才培養規劃的執行較差,一線教師的培養理念有待提升。
人工智能專業是多學科融合專業,要求多學科、跨學科聯合,需要全新的培養模式。對于現有的人才培養體系,目前的人才培養缺乏特色、人才培養規劃不清晰、人才培養無優勢特色課程、教育教學方法過于陳舊等問題。
除此之外,地方型本科院校師資資源不足和教學資源不足也是阻礙人工智能人才能培養的主要問題。
目前,高校人才培養正從高素質專業人才培養向高素質復合型人才培養方向發展,從科技化辦學標準建設向內涵式人才培養模式建設發展,在這一過程中,體現了全新的教育教學理念。以教育創新理念為基礎,對新形勢下培養的人工智能人才的內涵進行深入剖析,要以市場需求為基礎,結合學校定位及高校自身的專業特色與特點,來制定具有地方特色的人工智能專業人才的培養方向,設立不同培養方向(模塊)進行培養,在人才培養規劃過程中,避免大而不精,無自己專業特色。
充分調研市場需求,使高校人才培養從源頭開始,大大提高人才培養和用人企業的粘合度。立足創新,著力滿足人工智能教育產業發展需求,優化人才培養。
在人才培養過程中,需要從發展“新工科”的戰略高度,系統規劃人工智能專業,培養真正能夠掌握人工智能技術研發和應用能力的新型人才。這就需要在課程體系的設置過程中,創新課程體系,注重專業的交叉性,在核心課程的設置中,既要有“專業化”課程(掌握系統而牢固人工智能專業知識),也要有“通識”課程(拓寬人工智能的知識面),以及體現若干專業學科知識匯聚的“交叉”課程(具備人工智能+X的知識能力),培養人工智能人才的廣泛適應能力和可持續競爭力,以應對快速變化的新時代。
在人工智能通識課程講授中,需將人工智能及其相關知識點的基本思想和方法講授給學生,避免以工具應用介紹為主,貫穿以“設計和構造”為特點的“計算思維”,使得學生在遇到實際問題時,能夠在其所受熏陶的通識知識基礎上進一步拓展學習,有方向性尋找解決思路,設計具體解決方案。
人工智能技術的典型特點是應用驅動,當今人工智能技術已經滲透于各行各業,正不斷提高實體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故培養出的畢業生畢業后能夠直接進入行業并上手工作是當前人工智能人才培養的一大目標,為了達到此目標,積極打造產業人才培養模式。密切和人工智能企業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增加與用人單位的粘合度,從源頭解決人工智能人才需求與培養不匹配的問題。
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各級各類競賽,以賽促學。通過比賽,可以不斷強化學生的專業技能,充分發揮學生創新才能。通過各種競賽平臺,可以使學生進行工作崗位前將所學知識運用起來,做到學以致用,進而主觀能動地把所學理論知識發揮到最大限度,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自我肯定,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人工智能專業是一門專業性強,知識迭代快,學科交叉多,教學平臺要求高的學科,故有人工智能專業的建設過程中,要以新工科教育理念為基礎,高校要結合身特色,確升級自己的發展觀念確定適合自己的人才培養體系和人才培養機制。
人工智能的發展需要具有創新能力和研究精神的教師,各學校要針對當前人工智能發展現狀,合理規劃師資,以自身師資培養和引進優秀企業人才相結合建設自己的師資隊伍,做到精準培養和精準引進。
綜上所述,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可遵循如下線路圖:

人工智能產業人才培養,需從產業人才培養現狀入手,結合區域特色,確定區域內人工智能產業人才需求并確定人才輸出標準,使輸出的人才最大限度滿足人工智能產業的需求。在人才的培養過程中,要以創新教育理念為基礎,注重專業特色,加強高校、科研院所與企業的交流與合作,嘗試高校、科研院所與企業聯合培養人工智能人才的方式,使人才培養最大限度契合企業需求,努力提升人工智能人才培養數量和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