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 倩 裴明敬
(皖西學院 安徽·六安 237000)
高校資助育人工作是高校學生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學校通過對學生經濟資助從而達到立德樹人的目標。本文通過中西方優秀資助方式和育人體系的研究,結合皖西學院資助育人現狀分析出影響貧困生評定的參數,明確資助量化的必要性,采用機器學習方法建立函數模型從而將貧困生評定量化,同時提出幾種育人新方式從而達到科學育人的目的。
西方國家資助育人體系,層次清晰,分工明確。有資助需求的學生只需要在網站上填寫申請表,有專門的機構負責審核監督。
西方國家結合本國實際情況制定資助判定公式,以此來判定哪些學生可以受到資助,公式為:(1)資助需求=上學成本-預期家庭貢獻;(2)上學成本=上學所必須+食宿費+交通費+學習用品費;(3)預期家庭貢獻=父母貢獻+學生本人貢獻;(4)父母貢獻=(家庭收入生產的可用收入+家庭財產產生的可用收入)*貢獻系數÷當年供養的學生人數;(5)學生本人貢獻=學生收入產生的貢獻+學生財產產生的貢獻;公式中的上學成本由學校核算,預期家庭貢獻中家庭收入由政府根據家庭的稅收等進行核算,學生本人貢獻中學校和社會提供了大量勤工助學崗位和半工半讀的機會,在解決學生經濟問題的同時鼓勵學生通過自己的勞動來獲得報酬。在國內的高校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隱形資助”具有很強的指導意義。中科大從2002開始對“校園一卡通”進行數據分析,2004年開始實施“隱形資助”,2005年開始中科大逐步完善數據分析方法,并對入學新生的心理和家庭經濟情況進行調查,建立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學生數據庫,通過數據優化分析篩選出不實信息,為真正需要的學生提供幫助。中科大這種通過分析“校園一卡通”數據結果學生實際調查情況幫扶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做法被很多高校借鑒,以北京市的做法尤為突出。北京市各高校在認定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時采用民主評議和集中認定相結合的方法,利用多種渠道掌握學生信息,及時更新貧困生數據庫的方法為貧困生的資格認定提供依據,使貧困生的評定有據可依,更加精準。
教育部黨組印發《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教黨〔2017〕62號),將資助育人納入“十大育人體系”之一。資助的最終目標是育人,隨著精準資助的提出,僅幾年我國各地大力推進資助工作,創新資助育人方式,其中江蘇省創新的育人方式給其他高校提供可借鑒部分。江蘇省的創新主要體現在弘揚成才典型和幫扶心理健康。國家和民族需要榜樣的力量,榜樣一定程度上為普通人民提供了方向,在資助育人工作中同樣如此。
與國外完整的誠信體系相比,我國在個人征信方面相對落后,但是我們可以參考日本的相關做法。日本堅持以助學貸款作為國家的主要資助方式且遵循“誰受益誰負擔”的原則,通過立法強制性收回貸款。學生成年后應該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償還貸款是每位貸款學生的義務,責任教育與適當的壓力會促進學生的成長。
皖西學院2020年重新修訂的助學金管理辦法,將組織架構進行調整,成立校級國家獎助學金評審領導小組和國家獎助學金評審委員會,各二級學院領導組將主要負責人定為組長,新增學生代表為小組成員。組長架構的改變體現了學校對資助工作的重視,改變了原來相對單一的資助體系。領導小組人員的增加和助學金評審委員會的成立有助于助學金評定的指導與監督,但小組成員多為兼職,能夠專職投入資助育人工作的人員太少。皖西學院目前采取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評定制度是由學生自主申請,班級評議小組根據學生提交的材料及平時消費水平的觀察評定。這種評定方法主要依靠學生誠實上報和評議小組的公平公正,除國家規定的“六大類”學生外,其他學生在資格審查時沒有可以依據的材料,評定過程也沒有具體可以依據的量化指標。盡管輔導員通過各種方法力求做到公平公正,但這種評定方式仍存在主觀性較強的缺點,一些學生材料寫得不夠煽情,或者同學了解較少可能會影響評定結果。
學校缺少相應的激勵政策與宣傳。除勵志獎學金外只有一項“大學生誠信自強之心”評選,且宣傳力度較小,同學們缺少榜樣的力量。學校每年都會在新生錄取通知書里放入資助相關材料,皖西學院的學生貸款全部是生源地貸款,只有國家開發銀行和農村信用社可以辦理,貸款的相關辦理指南會列出相應的辦理流程和具體可以辦理的銀行地址和聯系電話,力求每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在入學前了解資助政策,但通過調查發現,仍有很多學生及家長不知道如何辦理助學貸款,甚至有家長認為辦理助學貸款會影響學生以后發展,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上學難得問題仍然無法得到解決。在資助育人問題上大多重資助輕育人。考慮到受助學生隱私、自尊心等方面,沒有相關制約措施。
從資助方面的問題分析可以得出我國高校迫切需要建立可以將貧困生認定量化的方式。運用大數據分析的基礎是數據的真實有效性,地方型大學學生來源多為同一省份,平均家庭經濟水平相差不多,且家庭情況調查相對簡單。通過對皖西學院學生貧困生評定現狀分析,列出可作為參考指標的因素。
家庭因素:同住人口數、未婚兄弟姐妹數量、正在上學兄弟姐妹數量、家庭月收入、家庭月收入、需贍養老人數量、醫療支出(殘疾和慢性病費用);個人情況:學費支出、學習用品費用支出、生活費支出(校園一卡通數據導出)、獎助學金收入、勤工助學收入(校內)、兼職收入(校外);外界評價:輔導員評價、同學評價。
本文采用數據集處理與機器學習算法的方法將評定貧困生量化,將是否評委貧困生用函數表示:
(fx)=ax1+bx2+......+jx10;其中:a,b......j為權值系數,x1,x2......x10為參數。
實驗使用的數據集是皖西學院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提供的困難生認定數據集,根據表一提供的參考指標,對數據集做了相應的處理,整個數據集根據8:2的比例,劃分成了訓練集和測試集。實驗所用的機器學習算法是隨機森林分類器,在模型參數中n_estimators表示的是建立子樹的數量,一般情況下該值越大,模型有更好的性能,預測就更準確,本實驗值取的是20,其他參數取的都是默認值。在訓練集和測試集的準確率分別達到93%和92%說明我們的模型準確率很高,而且泛化性能也很好。
圖1給的是各個困難生中各個指標所占的權值比例,縱軸表示的是各個指標特征,橫軸表示的各個指標特征的所占比例,如果值越大,說明對模型的結果影響越大。模型訓練的各個指標權值分別是[0.25045653,0.37976768,0.00228365,0,0.07545527,0.03279284,0.07896946,0.04561144,0.0137337,0.12092944],第一個值表示的是正在上學的兄弟姐妹數量,后面以此往上,和圖1一一對應。

圖1:模型中各個指標所占的權值
因此得出皖西學院貧困生評定公式:

x1=正在上學兄弟姐妹數量;x2=家庭月收入;x3=醫療支出;x4=學費支出;x5=生活費支出;x6=獎、助學金收入;x7=勤工助學金收入;x8=兼職收入;x9=輔導員評價;x10=同學評價。
應用型本科高校資助育人工作的開展應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和培養方案,學校可以發揮其地方性優勢,與地方優質企業聯系,將優秀的受助學生推薦至企業,達到企業和學生雙向認同,與此同時可以設定企業獎助學金,即解決了學校資助資金來源單一的問題,又為學生就業提供保障。但是,企業是以利益為目標,與高校的育人目標不同,高校如果想獲得企業幫助必須得在兩者之間找到平衡點。高校應加大人才培養力度,使學生成為企業真正需要的人才,讓企業看到應用型本科高校培養的人才具有強大的市場競爭力。同時,高校可以加大宣傳力度,借鑒江蘇省宣傳方法,將典型的人才案例利用藝術再加工的形式在學校和地方廣泛宣傳,正能量的引導可以提高被宣傳學生本身的自信,也可以讓其他受助學生看到榜樣的力量。
資助的本質目標是育人,關注受助學生的心理健康,提高受助學生自信心,幫助其成為身心健康,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能夠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力量的新時代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