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趙覺珵 謝雋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13日披露的信息顯示,騰訊對搜狗的收購案已獲無條件批準。13日,多名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的業內專家認為,與此前騰訊申報的虎牙與斗魚公司合并案被否不同,此次騰訊對搜狗的收購不涉及反壟斷問題,這也顯示出監管部門“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13日發布本月5日至12日無條件批準經營者集中案件列表,其中包括騰訊對搜狗的收購案。這意味著這筆總金額達35億美元、原定于2020年第四季度達成的交易不久后將可以完成。
公開資料顯示,2020年7月27日,搜狗宣布收到騰訊向公司發出初步非約束性收購要約。同年9月,騰訊與搜狗簽署最終私有化協議,擬35億美元收購搜狗,交易完成后搜狗將成為騰訊全資子公司,2017年上市的搜狗也將從紐交所退市。
值得注意的是,在這一收購案獲批前不久,騰訊集團本月6日剛剛因2013年對搜狗的股權收購案被市場監管總局罰款50萬元。根據《反壟斷法》,經營者集中達到國務院規定的申報標準的,經營者應當事先向國務院反壟斷執法機構申報,未申報的不得實施集中,然而騰訊并未就此案件主動申報。另外,該案構成違法實施的經營者集中,但不具有排除、限制競爭的效果。
同樣是在本月,市場監管總局10日宣布,根據《反壟斷法》規定,決定依法禁止騰訊申報的虎牙與斗魚合并。虎牙與斗魚禁止合并被認為是我國平臺經濟領域禁止經營者集中第一案。
艾媒咨詢CEO張毅13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此次騰訊對搜狗的收購案不存在壟斷風險。通常來說,只有當一家公司市場份額達到60%-70%才可能出現壟斷的機會。但目前搜狗的關鍵業務輸入法還達不到這一標準。“政府的監管措施并非打擊任何特定公司,而是希望鼓勵互聯網產業有序、健康發展。”張毅強調。
科技行業分析師劉丁丁也對《環球時報》表示,涉及騰訊的兩起案例的不同結果顯示出,盡管國家正在強化反壟斷措施,但監管當局依然根據具體情況進行不同的處理,不存在“一棒子打死”的情況。▲
環球時報2021-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