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楠 歐陽路明 劉婧鈺
近期,上交所科創板上市委員會發布2021年第27次上市委員會審議會議公告,武漢珈創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珈創生物”)IPO遺憾被否。
珈創生物以生物制品細胞質量檢測及生物安全評估為主營業務,上市委員會現場問詢主要聚焦該公司檢測技術及資質問題,包括:結合部分核心技術專利由外部機構受讓取得、自行研發投入較少、技術人員較少且人數發生過較大波動等情況,論證是否具有突出的創新能力;所持《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書》(CMA認證)和《湖北省生物安全實驗室備案憑證》(BSL-2)等資質是否為從事主營業務所必備;鑒于該等資質將于2022年到期,一旦無法續期是否將對持續經營能力造成重大不利影響;是否存在將非研發費用計入研發費用的情形,以及研發費用相關的內部控制是否完善。
公告并未提及珈創生物的回復。不過,由珈創生物4月23日提交的上會稿可窺一斑。
上會稿披露的信息顯示,目前珈創生物擁有已獲授權專利共15項,但有10項發明專利來自轉讓。在核心技術人員方面,由創始人鄭從義帶頭組建了7人研發團隊,其中1人2020年4月才加入珈創生物。
在檢測資質方面,珈創生物坦言,CMA認證和BSL-2屬于開展業務必備的資質、認證和備案,但未談及相關資質續期計劃。
在研發費用方面,珈創生物近年投入呈增長態勢,2018-2020年分別為272.09萬元、456.03萬元、 508.06萬元,占營業收入比例分別為5.54%、6.7%和6.36%。研發費用增長,珈創生物解釋為因密切關注行業技術發展,重視研發投入而致。
公開信息顯示,珈創生物是武漢市“瞪羚企業”、科技“小巨人”企業、生物服務龍頭企業,由中國典型培養物保藏中心原主任、武漢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鄭從義于2011年在光谷創立。
近年來,盡管珈創生物業績增長顯著,2018-2020年主營業務收入復合增長率達27.99%,但收入規模還相對偏小。去年,珈創生物實現營業收入0.8億元,歸屬凈利潤0.39億元,扣非凈利潤0.37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