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德錕
摘要:提到電影《圣誕快樂,勞倫斯先生》,一部分人可能會覺得有些陌生,但是當我們談到為這部電影配樂,同時也是此部電影主角之一的坂本龍一教授時,熟悉電影配樂的人可能就會立刻產生興趣。作為曾獲得奧斯卡最佳電影配樂獎的坂本龍一先生,在為電影《圣誕快樂,勞倫斯先生》時,將影片的故事節奏,人物塑造與情緒的宣泄通過配樂的方式展現在觀眾的面前。將東方與西方的不同樂器與打擊節奏進行有機結合,讓人在聆聽的過程中畫面感十足,反映電影主題,感染力極強,直擊心靈。值得一提的是,憑借這部電影的配樂,坂本龍一教授獲得了有“英國奧斯卡”之稱的“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
1、電影畫面與聲音藝術
首先我們先從電影的故事內容開始,這部電影講述的是1942年在印尼爪哇島日軍戰俘營內,在壓抑的戰爭背景下,處于政治對立面的日本軍官與英國戰俘相互“斗爭”的同時,又在精神層面上卻產生了“奇特的吸引”。總的來說,這部電影是在戰爭的大背景與戰俘營的小背景下,兩位主人公之間發生的故事。
由于電影時長過長,牽扯到的配樂也十分眾多,我在此根據不同聲畫情況進行分類,選取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聲畫場景進行分析。
影片與其配樂的創作有其特定的社會歷史背景,電影上映于1983年,由大島渚導演。當我們回顧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的世界,美蘇冷戰使得戰爭的烏云始終籠罩在人類社會之上,日本社會則隨著經濟的快速恢復,右翼勢力不斷擴大,在這種社會環境中,作為親歷戰爭殘酷的大島渚導演,在這部電影中表達了強烈的對戰爭的反思與譴責,帶著導演強烈的個人風格,使得電影的有明顯的反戰色彩。
作為一部在戰爭這個時代大背景下的電影,免不了出現慘烈的戰爭場面,當電影出現在戰俘營內的慘烈畫面時,坂本龍一用金屬敲擊樂器為主體的合奏音樂,以各種鑼為中心,再加上其他金屬敲擊樂器和少量的管弦樂器。對于這種帶有東方特色的樂器,我們中國人是再熟悉不過了,這種激烈的音樂使得戰俘營內俘虜的悲慘生活被聲音刻畫的淋漓盡致,讓聽到的人不禁為這些在戰爭中的失敗者而感到惋惜。《圣誕快樂,勞倫斯先生》的敘事線條側重于人物的刻畫,使得電影中的配樂側重于對人物精神面貌的描寫,在影片中不斷出現的死亡悲劇讓配樂也帶有一絲血腥味,這種處在生與死邊緣的電影配樂氛圍
另外,在最后主人公被處死的時候,畫面中呈現的是男主角的大腦,不同于其他死囚,男主角被埋在沙子中,露出腦袋,他要被活活餓死。當夜幕降臨,電影的音樂再一次恰到好處的響起了。在采訪中,坂本龍一談到早期的他十分推崇德彪西,所以在此時的電影配樂是將德彪西風格的古典音樂和當時流行的電子音樂相結合,使得影片和影片音樂有了一種在歷史與現實,古典與現代,迷幻與生活的音樂交匯點上的美感。
聲畫對立在電影中往往是為了突出某一種事物,音樂與畫面的強烈對比,給人們在視覺與聽覺上帶來了強烈的沖擊。
影片并沒有采取簡單的聲畫對立,而是通過樂器的特征產生了一種沖突感,這種沖突感與略微暴力的畫面相結合,通過對于樂器特質與聲音特征的準確把握,在準確傳達音樂本身意涵的同時,將信息傳遞給觀眾,使得觀眾在觀看后沉浸其中。這種通過樂器制造“矛盾與沖突”的方式,在某些場合中可能優于簡單的聲畫沖突。
2、電影音響的藝術表達
坂本龍一為影片的配樂稱得上是藝術的創作,其本人也是一個優秀的音樂家,電影中的配樂不僅僅是為了為電影服務,同時也是創作者思想情感的表達,甚至某些作品更是成為了創作者的符號,這部電影中的《圣誕快樂,勞倫斯先生》這首曲子已經成為了坂本龍一教授的一個符號。那么,在這部電影里,他的藝術表達是什么呢?
在電影中,人物的動作往往伴隨著聲音的產生,而這些若是來自畫面之內,則會對人物的塑造與影片情感產生巨大影響。
在影片中,夏日的夜晚總是帶著“喧囂”的聲音,有的是蟬鳴,有的是蛙聲……夏日的夜晚總是給人帶來一種浮躁與靜謐相互裹挾的感覺,夜晚難得的涼風伴隨著蟬鳴或是蛙聲,伴隨著人類的聲音,居然有讓人安心的感覺,這種在人記憶深處的東西被這陣來自大自然的聲音喚醒,給人一種來自自然世界的平靜感,可是電影的畫面卻集中在殘酷的戰俘營。
戰俘營是一個充滿著壓迫與歧視,是沒有未來的地方,在這里的每一聲來自自然都成為了諷刺的工具,蟬和青蛙,這些原本在自然界低端的生物卻享受著戰俘們無法享受的自由,在某種程度上,這里的管理者也是一樣,他們看不到未來的希望,心中除了對于某種事物的狂熱崇拜,但是在自然聲音的催眠下被潑了一盆冷水。這里的聲音也許是在對于戰爭的控訴,白日里長官的呵斥與夜晚自然的聲音,帶給戰俘營里每一個人的是無盡的煎熬與愛的缺失。
在戰俘營里面是不允許有愛的,不管是簡單意義兩人之間還是廣義上整個社會之間關愛,電影中的音樂很多都帶有古典音樂的影子,圣誕節伴隨著古典音樂給人帶來的是身體的放松,是靈魂上的一種洗禮,讓人的心靈充滿了愛的感受,但卻出現在戰俘營這一個沒有愛的地方,有的只是壓迫與侮辱,聲音與現實畫面的對比使得觀眾所獲得的沖擊更加明顯。
影片的最后。當戰爭結束,雙方角色發生了轉化,“正義”的一方將戰敗者處死或是關進戰俘營,當戰勝者和昔日關押他的戰敗者在一起說話的時候,結束的音樂慢慢響起,慢慢地將人物的情緒推到一個高峰。或許戰爭真的永遠都不會有贏家,戰爭只會摧毀人類的愛與希望吧。
3、總結
總的來說,在《圣誕快樂,勞倫斯先生》作為主角之一的坂本龍一教授很好的把握了導演需要在電影中希望的節奏,使得電影中的配樂在影片劇情中的配樂不僅很好的配合了劇情的發展,使得電影中的場景轉化與情節銜接更加合理;在人物塑造方面,每一個人通過臺詞、場景、配樂等要素的結合塑造個性,觀眾在配樂的影響下思考主人公的自我救贖。《圣誕快樂,勞倫斯先生》中,以主題曲為核心的一系列電影配樂,引發了人們對于宏大歷史背景下個人的無奈和糾結,文明與野蠻,戰爭與和平的反思。
(中國農業大學人文與發展學院 ?北京 ?海淀 ?10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