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艷 王黎
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中,四川首個省級新區——宜賓三江新區,以大江之勢一路向前,在四川經濟發展中釋放出“三江力量”。
1月5日,在宜賓三江新區內,四川時代動力電池三期、四期,三江鯤鵬等16個重大項目集中開工,總投資額達278億元;1月7日,宜賓三江新區成為首批“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產業合作示范園區”;1月26日,成都、宜賓兩市合作的首個落地項目“極米科技宜賓智能光電產業園”在三江新區開工……
新年伊始,宜賓三江新區建設一如既往在高質量發展的新天地馳騁,正全力打造成渝地區經濟副中心的核心引擎,用“三江速度”開好局、起好步。
綠色理念賦能,起步打造“三江力量”
機遇總是青睞有準備的地方。2020年2月18日,正在加快建設四川省經濟副中心的宜賓市迎來發展新機遇——四川省政府批準成立宜賓三江新區,全省首個省級新區誕生。
如何抓住“三江”特點走向先行發展的大路?宜賓三江新區一開始就明確了綠色發展之路,即鑄造綠色發展新典范,建成國際化現代新城。
宜賓三江新區地處“萬里長江第一城”,伴江而生、因江而名、依江而建,群山環繞,風光秀麗,戰略定位為長江上游綠色發展示范區、創新型現代產業集聚區、國家產教融合建設示范區和四川南向開放合作先行區。
圍繞四川省委提出的“四區”戰略定位,宜賓三江新區充分發揮新區在國家推進長江經濟帶和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中的重要節點優勢,按照國家級新區要求,大力培育新動能、激發新活力、塑造新優勢,以建成“長江上游山水城園和諧共生、產教研城深度融合的國際化現代新城”為總體發展目標,全力打造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副中心城市核心引擎,堅持生產、生活、生態“三生融合”理念,推動形成綠色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
綠色理念賦能,宜賓三江新區起步凸顯“三江力量”。在這片規劃面積389 平方公里的熱土上,2020 年全域GDP 達222 億元,增長22%。新興產業異軍突起,智能終端、新能源汽車、軌道交通、新材料和現代服務業等“4+1”主導產業從無到有,大學城、科創城聚集人才與創新動能。
政策持續穩定,貼心牽手“三江力量”
一年多前,宜賓三江新區涪溪智造城還是長江邊上一片極不起眼的高山和河灘地。當下,寧德時代、四川一電、美達、鋼貓、臺群、成宜裝備園等11 個項目在此落地,總用地面積8000 余畝,總投資653 億元,預計投產后年產值可達1460 億元。
平均8.48天,就有一次來自省內外企業、高校的商務考察。
諸多企業、高校的青睞,火熱的項目開工,與宜賓市委、市政府的“產業發展雙輪驅動”科學決策和新區良好的營商環境密不可分。
發展新興產業之初,宜賓市僅用28 天就出臺了宜賓工業史上支持力度最大的《支持智能終端產業發展若干政策》,并以法規性文件的形式予以確認,杜絕政策“朝令夕改”。
“這個產業支持政策,相比其他省市優惠幅度雖不是最大的,但卻是最成體系、最穩定的。”宜賓市二級巡視員、宜賓凱翼汽車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胡明鏡是新區的開拓者和見證者,如今他以企業管理者的身份繼續參與新區建設,對新區的營商環境深有感觸。
宜賓三江新區相關負責人表示,他們將秉承“政府與企業互利共贏、共同發展”的理念,聚焦企業的“堵點、痛點、難點”,深化營商環境改革,優化提升“終身保姆、貼身管家、私人訂制”服務,全力以赴為企業紓困解難,著力構建“政策最優、成本最低、效率最高、服務最好”的營商環境。
如今,宜賓龍頭山下的新區,產業城、科創城和大學城共同形成了一個產業鏈、創新鏈、教育鏈相互銜接的“U 形”產業發展創新谷,正逐漸成長為宜賓高質量發展的“龍頭”。
成功引“龍頭”,產業匯聚“三江力量”
“極米科技宜賓智能光電產業園”項目是深化成宜合作的標志性項目,也是宜賓主動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重大舉措。極米之所以落戶宜賓三江新區,正是看中新區已形成相當規模的產業集群和多元化的產業鏈。同樣,鋰電“龍頭”寧德時代的成功引入,勾畫出一個四川省“總控”、成都“外援”、宜賓“內核”的發展路徑。
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明高,其研究領域在重慶、成都均有布局。然而,他卻將唯一院士工作站設在了宜賓。如此一來,其智能化研究在重慶,氫能源電池研究在成都,動力電池研究在宜賓。按照計劃,他和團隊還將建立聯合實驗室,其中宜賓的研發將與寧德時代結合,實現研發、孵化、投資一體化,協同宜賓構建千億級汽車產業,為四川產業發展作出貢獻。
在大力引進“龍頭”企業的同時,一大批相關產業接踵而至。包括汽車、軌道交通、新材料產業等在內的新興產業正在宜賓三江新區形成“內有完善產業鏈、外有品牌影響力”的“龍頭”帶動全產業生態圈融合的發展格局。在成渝合作中,宜賓三江新區積極開展強鏈、補鏈和延鏈工作,重慶、成都、宜賓三個城市在汽車、電子信息等方面的合作愈加緊密。
謀求產業合作的同時,推動產業發展的人才合作也在深入推進。
西南大學與宜賓市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將落戶宜賓三江新區辦學,成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中首所重慶到宜賓合作辦學的高校。宜賓市還與重慶市簽訂了《深化渝宜人力資源合作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協議》,雙方將共同推動兩地人力資源健康、協同和一體化發展。
面對未來,宜賓市副市長、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宜賓三江新區黨工委書記陶學周表示,新區將圍繞電子信息、裝備制造、先進材料和醫療健康四大主導產業集群集聚發展要求,有針對性引進“龍頭”企業和核心配套企業,形成“建、延、補、強”上下游各環節配套的全產業鏈發展格局,與成都、重慶產業協同發展、優勢互補,將新區打造成宜賓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高能級平臺、高質量增長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