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勒很木德勒
摘要:在新課改不斷發展的影響下,小學道德與法治課面臨著全新的教育要求和目標,如何實現課程教學與法治教育的深度融合已經成為當務之急。這就要求廣大教師必須要立足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的教學內容,加強法制教育在課程教學中的有效滲透,不斷提高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的法制教育價值,爭取在實現課程教學根本目標的同時,也能促進學生法律意識的提升,從而更好地適應社會生活。
關鍵詞:小學道德與法治課;法制教育;融合策略
引言:
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正處于法律意識形成的關鍵時期,加強對這一時期學生法律意識的培養,不僅有助于強化學生的思想品質和道德素質,而且還能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學習和生活態度,這對實現學生的良性發展是極其重要的。而要想實現上述目標,僅靠小學道德與法治課是遠遠不夠的,這就要求廣大教師必須要將法制教育融入課程教學中,以此豐富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的內容和形式,從而最大限度的滿足學生的學習和發展需要,進而將課程教學的有效價值充分發揮出來。
1.小學道德與法治課與法治教育的融合現狀
1.1缺少有效的宣傳,法制教育氛圍不濃
由于受應試教育的長期影響,導致基礎教育的重點仍是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在這種錯誤理念的影響下,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的重要地位得不到體現,很難對法制教育進行大力推廣和宣傳,不僅降低了學生的積極性和能動性,而且還影響了小學道德與法治課與法制教育的深度融合。[1]
1.2缺乏豐富的形式,學生學習興趣不高
目前,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的教學活動主要是按照課程教材開展的,教學形式比較單一,學生對于這樣的教學形式缺乏興趣,導致積極性難以提升。此外,單一的教學內容也比較有限,法治教育的內容陳舊,不僅脫離實際,而且還具有較強的局限性,嚴重降低了法制教育的實效性。
1.3缺乏聯合教學體系,教育主導單一
目前小學道德與法治課教學主要是在學校開展的,課程時間也相對較短,而法制教育的主導者主要是任課教師,學校和家長很少參與到法制教育活動當中。這種單一的教育主導很容易限制法制教育的范圍及空間,不僅難以獲得理想的教育效果,而且還會影響學生的全面發展。
2.實現小學道德與法治課與法治教育深度融合的有效策略
2.1加強教育宣傳,提升法治教育的影響效果
為了能夠更好地實現學生法治素養和綜合素質的提升,學校需要重視教育教學前期的教育推廣工作,通過這種良好的教育宣傳模式來促進對學生學法、知法和用法的法律意識提升,進而能夠采取多種教育教學手段來強化學生的法律意識。[2]比如,學校可以在重大節日期間開展法制教育活動,通過多樣性的法制教育主題來加強對法制教育的宣傳,從而營造良好的法制教育環境。此外,教師還需要加強對法治教育的宣傳,通過知識競賽、征文演講、主題班會等各種形式對學生開展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等教育;向學生分析典型違法案例,有效防范青少年違法犯罪;積極開展“珍愛生命、健康成長”為主題的系列活動,從而促進小學生的健康成長。例如,在教學《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利用信息技術搜集一些常見的法律條文,如交通法、環境保護法等,并整理一些相關案例,促使學生能夠感受到法律的嚴謹性和威嚴性,從而切實做到自覺守法。
2.2創新教學形式,拓展法制教育的滲透途徑
要想充分發揮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的教育價值,廣大教師必須要對教學形式進行不斷創新,積極拓展法制教育的滲透途徑,從而獲得理想的教育效果。比如,在日常晨讀時間內,教師可以通過對法律條文中與學生生活息息相關的法律常識進行普及,以此來增加學生對法治教育的理解,更加全面地對道德與法治課程知識進行認知和理解,讓法治教育內容能夠根植于學生心中。[3]此外,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在學習法律相關知識內容的過程中來增加對法律知識的認識,并在進行法治視頻內容的錄制過程中,提升學生對法治知識學習的積極性和高效性內容體現。例如,在教學《知法守法,依法維權》時,教師可以將情境教學法引入教學活動中,利用信息技術為學生創設真實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真實的案例中掌握法律的用途,從而提高學生的法律意識。此外,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開展實踐活動,讓學生到社會生活中調查一些違法現象,并制定出針對性的解決方法,從而提高學生的合作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在此過程中,學生的法律意識也會得到顯著的提升,這對增強法制教育的效果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2.3建立聯動機制,整合法制教育的社會資源
要想實現小學道德與法治課與法制教育的深度融合,僅靠教師的努力是遠遠不夠的,這還需要學校、家庭以及社會的大力支持。為此,學校必須要加強對法制教育的重視,積極整合校內、外教育資源,建立聯動機制,不斷加強與政府部門及司法部門的合作,定期組織學生開展法律講座,聘請專家到學校為學生普及法律知識,從而豐富法制教育的形式。此外,廣大教師還需要充分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加強與學生家長的溝通和交流,促使家長能夠認識到法制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從而主動投身到法制教育的過程中,進一步為學生提供正確的指導。例如,教師可以借助微信、QQ等互動平臺分享法制教育的內容和方法,促使家長能夠做好實際生活的法制教育引導工作,并針對家長的指導效果進行全面評價,幫助家長明確問題和不足,從而充分發揮家長的引導作用。這樣不僅能夠促進學生法律意識的提升,而且還能強化家長的法律意識,最終為拓展法制教育的滲透力和影響力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3.結語
綜上所述,實現小學道德與法治課與法制教育的深度融合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不僅有助于豐富課程教學的內容和形式,而且還能強化法制教育的滲透力和影響力,最終為培養學生正確的法律意識創造了有利的條件。為此,廣大教師必須要加強二者的有機融合,立足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的教學內容,不斷滲透法制教育,積極探索有效的融合策略,以便獲得巨大的教育效益。
參考文獻
[1]林其才.關于小學道德與法治課與法治教育融合的認知與思考[J].中學課程輔導,2020(04).
[2]李玲.基于小學道德與法治課與法治教育融合的思考[J].課程研究,2020(09).
[3]馬秀娥.關于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和法治教育融合的思考[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19(03).
(內蒙古錫林郭勒盟阿巴嘎旗蒙古族實驗小學 ?011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