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雪芳
從教小學科學課數年,我感慨萬千。一門知識包羅萬象,又要積極動手、細心觀察的薄弱學科,教學起來并不像其它學科那么簡單,不是模仿別人的教學模式,學習別人的先進經驗就可以的。面對一群個性鮮明的淘氣包,還有教材知識的廣泛,沒有一定的知識和隨機應變的能力是勝任不了的,沒有探索,創新能力也是”糊弄”不過去的。所以我認為小學科學教師必須具備一定的科學素養和各方面的素質。
一、注重學生個性發展,發揮學生各自特長。
我認為創新能力既賴于全面發展又賴于個性發展,創新本身具有鮮明的個性,沒有個性發展就沒有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雖然這些大部分來自于課堂教學,但不再是學生簡單的接受知識,而是在體驗、領悟和創造中學習,這就對課堂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思想的先進性,教學目標的全面性,教學內容的科學性,教學方法的靈活性,教學活動的全員性,受教育者的主體性,施教者的主導性,師生關系的和諧性,無一不貫穿于課程始終,面對個性強的學生,不能束手無策,譴責學生,扼殺學生個性,挫傷學生的自信心,而應用“三寸不爛之舌”去說教,把每一個學生都看成是可以塑造的人才,對學生寄于希望才能產生愛的激情,讓學生明白自己在老師心中還有一席之地,奮發向上的火花就點燃起來,這時再努力挖掘學生的潛在能力,滿足學生的興趣愛好,鼓勵學生發揮各自特長,促使他們的知識、能力、情感、意志、特長在各自原有的水平上得到動態而持續的發展。
二、鼓勵質疑問難,發展創造思維。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學生的積極思維是從疑問開始的,有疑問才能促使學生去探索,去創造。不管是課堂還是課外活動,經常設計一些非常規問題,“懸念“問題讓學生孕育思考,探索創新。只要保證了學生學習活動的時間與空間,滿足他們個性的選擇需要,進行多類型的交流,多角度的聯想,多層次的猜想,自我調節,獨自的琢磨和探究造成一種“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的思想境界,使他們保持繼續探索的愿望和興趣,再肯定不同的解決思路和策略,因勢利導,共同驗證,獲得問題的正確結果。學生體驗到了成功的愉悅,會繼續研究,不斷創新。
三、注重學生心理健康,鼓勵學生主動合作參與。
未來的競爭是人才的競爭,人才素質的高低不光表現在德、智、體、美、勞諸方面,還表現在人格的健康發展及對社會環境的良好適應方面,學校是社會的縮影,學生是社會的成員,當今社會不斷變革和發展,各種社會矛盾也不可避免地反映到學生群體中來,小學生正處于身心發育階段,缺乏社會閱歷及心理承受能力,對學習、生活以及家庭中所發生的各種心理沖突不能正確對待,因此容易出現異常的行為,這就要求教師要有敏銳的眼光,及對發現,及對糾正,幫助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既是良師,又是益友,隨時隨地都為學生營造民主、平等、友好和諧的氛圍,讓每個學生都積極主動參與到學習過程中,表現自我才能,進而尋找知識聯接點滿足學生的好奇、好勝、好表現的心理狀態,讓他們用語言表達加深思維力度,善于傾聽他人發言,樂于陳述自己想法,敢于修正他人觀點,勇于接受他人意見,繼爾引導學生對于不同見解應用學到的知識和能力繼續研究,生活周圍的現象和生活實際中的問題,應動腦分析推理,歸納概括總結,尋找所學知識的內在聯系,經過記憶、聯想、遷移和應用,解釋了生活周圍的現象,解決了生活實際中的問題,終于領悟到知識來源于實際需要,現在所學的知識正是為未來的競爭服務的。
四、重師德修養,講敬業奉獻。
師德是學校教育的靈魂,是教師綜合素質的反映,高尚的師德修養是教師堅定的政治信念,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集中體現,是教師獻身教育事業的內在動力,有良好師德修養的教師才能培養出高素質的學生,這就對教師的素質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光有充實豐富的科學文化知識和堅實的業務功底還不行,還應該具有現代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要有語言表達,發明創造,歸納概括等教學能力,還需要善于研究,勇于探索的教研能力,因此要不斷地充實完善教育理論,重視各方面知識的學習,學會應用教育科學理論來指導自己的工作,以適應經濟時代人才培養的要求。
我們肩負著神圣使命,面對著一群群渴望知識的小精靈,不由人增強了使命感和責任心,做一名教師不容易,可做一名讓家長敬慕,學生愛戴,校長滿意,同志佩服,社會贊賞的好形象教師更不簡單,需要的是不斷實踐,大膽探索,及時總結,快速提高,為自己塑造一個全新形象,為社會培養出真正需要的創新型人才,這才不負于國家的重任,不負于人民的重托,這也是我的愿望……
(陜西省商洛市商州區第一小學 ?陜西 ?商洛 ?72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