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靜
一、研究意義
繪本是以簡練生動的語言和精致優美的繪畫緊密搭配而構成的兒童文學作品,優秀的繪本故事是文化的傳承。隨著抽象邏輯思維的發展,大班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明顯提高,他們不但能系統地敘述生活中的見聞,而且能生動有感情地描述事物。通過思維導圖和繪本閱讀的有機結合,引導幼兒挖掘對繪本的不同理解,同時學會分析、整理和反思。在理解繪本故事內容的基礎上明確閱讀方向、細化閱讀內容、表述閱讀結果,不斷提高幼兒的自主閱讀能力。
結合《學前兒童語言學習與發展核心經驗》中的閱讀核心經驗,促使幼兒創造性地表達自己對繪本的理解,利用思維導圖引導幼兒對繪本進行深度閱讀。以繪本為契機,融入多元化的知識教育,開展精彩紛呈的延伸活動,從而挖掘幼兒對繪本的創造潛能,理解繪本故事內容的基礎上明確閱讀方向,細化閱讀內容,表述閱讀結果,深化閱讀內涵的過程中,發展幼兒邏輯性思維和語言表達能力。
二、內容與措施
(一)共讀共研啟動思維導圖
1.環境中融入導圖。
創設環境的目的主要就是為幼兒的發展創造條件,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發揮他們的創造潛力。班級是幼兒活動的主要場所,我們利用班級的區角、墻面,為幼兒創設一個開放的、立體的、多元的閱讀環境,使閱讀無處不在。
2.交流中滲入導圖。
在閱讀過程中,我們發現一些科學現象很難用語言去表達,所以對于此類繪本教師有意識的把思維導圖滲入在幼兒的交談之中,選擇幼兒熟悉的生活事件作為素材,并在共同體驗后,一起回顧親身經歷或情感體會,引導幼兒整理思路和尋找因果關系,循序漸進、反復練習,幫助幼兒慢慢熟悉和掌握思維導圖的運用方法。
3.閱讀中理解導圖。
在閱讀的過程中,幫助幼兒用導圖方式來深入解讀繪本,將各種不同繪本的內容用不同的思維導圖的形式繪制出來,讓幼兒能夠在看圖的同時更好的對繪本內容進行一個系統的學習和整理,從而更好的理解故事內容,同時對不同的思維導圖的運用形式也進行著熟悉和深入的了解。
(二)共研共創運行悅讀模式
1.多種導圖匯閱讀。
在園繪本特色開展中,接觸了大量國內外優秀繪本讀物,我們發現幼兒不再滿足于追隨、服從老師,而是有了自己的想法和主見,能循序漸進的去了解事物。我們將繪本與思維導圖有機結合,幼兒能夠去理解去記憶,能將抽象復雜的思維過程變成看得見的顏色、線條、形狀等具體的畫面,呈現他們的思維軌跡,從而在快樂的游戲、趣味的繪畫中不斷提升他們的思維品質。
2.多種途徑促悅讀。
在繪本閱讀的過程中,我們采取集體、小組、個別化學習分層的形式讓幼兒在閱讀的過程中理解繪本內容,并結合思維導圖促進幼兒對繪本的記憶,嘗試繪畫、紙工、剪貼等藝術表現形式,幫助幼兒創造性的表達對繪本的不同理解。
3.多種形式助閱讀。
一導——啟發式思維導圖加深對繪本的理解。
(1)借助“氣泡圖”,獲取繪本信息。
幼兒只有喜歡閱讀,才能親近繪本,才能在繪本閱讀中獲取信息,建構意義。要了解繪本的內容,首先要學會看繪本,思維導圖中的氣泡圖就是最能展現繪本的內容和主題。
(2)利用“流程圖”,理解繪本內容。
經典的繪本故事,畫面本身豐富傳神、人物表情生動,有很多細節可以觀察,在導圖的引導下,幼兒能更好在了解故事情節、理解故事內容和復述故事大意。一幅流程圖就是一個繪本故事的縮影,在幼兒自主閱讀中,發揮思維導圖的引導作用,以圖示呈現梳理書中脈絡,理解故事內容。
二導——拓展式思維導圖挖掘對繪本的內涵。
(1)聯系日常生活,促進深度理解。
繪本故事中許多素材都是與幼兒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他們往往能從繪本中聯想到與自己相關的生活經驗。利用導圖的形式將繪本的內容進行遷移與自己的生活經驗相聯系,培養幼兒對周圍事物的觀察能力和專注的學習品質,促進幼兒對繪本的深度理解。
(2)個性繪制導圖,展現不同思維。
對于同一個繪本,幼兒常常會有不同關注點和不同的思維模式。作為教師,我們引導幼兒將他們不同的觀察用不同的導圖表現出來,個性化的設計自己的導圖形式,讓繪本內容更加豐富,帶有個性化色彩。
(三)共創共演提升導圖新功能
1.作用于繪本創編。
繪本閱讀中,幼兒往往會根據畫面的猜測,創想出許多新想法。以繪本內容為基礎,通過思維導圖對故事中或尾進行創編,從而引申出自編圖書、自繪圖書,為故事添上新的色彩,激發幼兒對繪本的延伸和創編,提高幼兒的創作能力。
2.作用于繪本評價。
幼兒在利用導圖進行繪本閱讀時遇到的一些困難,教師先進行梳理和歸納,關注幼兒所產生的質疑、想象、語言、表演等現象作為一個點,教師以點散開,結合導圖進行評價。在談話環節中面向全體幼兒,再把問題一個一個出示,讓幼兒們自己先想辦法,相互幫助解決問題,教師則給予適當的引導。
3.作用與繪本表演。
繪本故事本事就具有情境性,在了解繪本的基礎上,讓幼兒在表演區域中進行表演,用各種導圖的形式記錄下每個孩子的不同分工和他們需要準備的各種道具以及服裝等,使導圖運用與活動之中。
三、研究的成效
1.提升了幼兒深度閱讀能力,增強了幼兒語言表達能力。
我們發現幼兒在閱讀方面發生了欣喜的變化:隨處可見幼兒看書的身影,他們的想象力豐富了、思維活躍了、觀察細致了、閱讀的興趣和習慣正逐日養成,形成了以自主閱讀為核心的圈子。能夠較為完整的語言或者句子來表達自己的看法,有時候還會加入一些形容詞,甚至會主動的提出疑問,通過表達對畫面的理解、分享畫面故事等,慢慢積累和發展自己的語言。
2.教師閱讀理念的轉變,指導能力的提升。
在閱讀活動中,教師對幼兒閱讀表現、閱讀行為的觀察能力有所提升。充分發揮教師在活動中的引導、支持作用,并且對活動的開展也有更理性的反思,這對教師在以后幼兒自主閱讀中書籍的投放、閱讀的指導有了更明確的方向。在研究過程中,促使我們教師學習有關幼兒前閱讀和思維導圖的知識,查閱了有關思維導圖的表現形式、作用,以及幼兒在前閱讀階段的核心經驗及發現目標。對幼兒閱讀的指導有了更明確的方向,更加有針對性、實效性。對幼兒的每次的閱讀活動進行分析與總結,積累經驗,促進了教師的快速成長。
思維導圖不僅僅能用在大班深度繪本閱讀中,我們還可以最大限度的發揮導圖在幼兒園教育教學中的作用,讓它服務于我們的教育教學。
(蕭山區聞堰中心幼兒園 ?311258)